一种可变透明度的汽车玻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48839 阅读:5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变透明度的汽车玻璃,包括玻璃体,玻璃体为三层结构,玻璃体中外面两层为透明的普通玻璃层,夹在两个普通玻璃层之间的为电质变层,电质变层通过导线和汽车电源连接。使用时,只需操作使电质变层通电即可改变玻璃体的透明度,可以达到乘客舱与驾驶舱或者车内与外界隔离,有效保护车内人员的隐私。(*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玻璃,尤其是指一种可变透明度的汽车玻璃
技术介绍
传统汽车内部隔舱采用透明玻璃和可拉伸式窗帘结构,造成整车成本增加,设计上需要预留遮阳帘位置,造成车内空间损失,及后排乘客操作不方便;同样,车门玻璃采用传统透明玻璃也无法起到遮阳和保护隐私的作用。公告日为2003年10月1日、公告号为CN2576523Y的专利提出了一种双层汽车玻璃,把原来的汽车玻璃相同的取两块重垒放在一起,在两块玻璃中间的四周边垫上一条充垫物,使两块玻璃之间有一定的缝隙,再把充垫物和玻璃之间用胶封住,可以达到隔热、降噪音的良好效果,但是该技术对保护车内人员隐私基本起不到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汽车玻璃难以保护车内人员隐私和遮阳、使用遮阳帘则损失车内空间且操作不便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可变透明度的汽车玻璃,为一种夹层玻璃,操作方便,只需通过通电使中间层处于不透明状态,有效保护车内人员隐私,并能起到遮阳的作用。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变透明度的汽车玻璃,包括玻璃体,玻璃体为三层结构,玻璃体中外面两层为透明的普通玻璃层,夹在两个普通玻璃层之间的为电质变层,电质变层通过导线和汽车电源连接。本技术可以代替传统透明玻璃,取消了窗帘结构,降低整车生产成本及工艺要求,玻璃体使用汽车电源控制,通电状态下玻璃体中的电质变层处于不透明状态,达到隔离效果,断电状态下,玻璃体自动恢复成透明状态,与普通玻璃透明度一致。使用时,只需操作使电质变层通电即可改变玻璃体的透明度,可以达到前驾驶舱与后排乘客隔离,增加后排乘客私密空间,也可用于车门玻璃来遮阳和保护车内隐私。作为优选,电质变层和两个普通玻璃层的总厚度小于6. 5毫米。玻璃体的总厚度和普通汽车玻璃保持一致,厚度小可以节约成本。作为优选,电质变层厚度为0. 6至1. 5毫米。电质变层为很薄的涂层,夹在两个普通玻璃层之间。作为优选,普通玻璃层单层厚度为2至2. 5毫米。普通玻璃层可以采用透明的普通玻璃。作为优选,普通玻璃层一边设有按钮,按钮通过导线分别连接电质变层和汽车电源。使用中只需操作按扭开关即可使电质变层通电,从而改变玻璃体的透明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操作方便,成本低廉;通电使电质变层呈不透明状态时,可以有效形成驾驶舱与乘客舱或车内外的视觉隔离,可以遮阳和保护车内人员隐私。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A位置的剖面图;图3是本技术的一种使用方式示意图。图中,1-玻璃体,2-普通玻璃层,3-电质变层,4-隔舱壁,5-驾驶舱,6_乘客舱。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可变透明度的汽车玻璃,为三层结构的玻璃体1。玻璃体1的总厚度为6. 5毫米,如图2所示,外面的两层为厚2. 5毫米且透明的普通玻璃层2,夹在中间的一层为厚1. 5毫米的电质变层3。如图3所示,安设在汽车内驾驶舱和乘客舱之间的隔舱壁上。普通玻璃层2和隔舱壁连接处一侧装有按钮,按钮通过导线分别连接电质变层3和汽车电源。实施例1中本技术可以代替隔舱壁上的传统透明玻璃,取消了窗帘结构,降低整车生产成本及工艺要求,玻璃体1使用汽车电源控制,通电状态下玻璃体1中的电质变层3处于不透明状态,达到隔离效果,断电状态下,玻璃体1自动恢复成透明状态,与普通玻璃透明度一致。使用时,只需操作使电质变层3通电即可改变玻璃体1的透明度,可以达到前驾驶舱与后排乘客隔离,增加后排乘客私密空间,也可用于车门玻璃来遮阳和保护车内隐私。实施例2实施例2中本技术应用在车门上,代替原有的普通车窗玻璃,总厚度为6毫米,电质变层3和单个普通玻璃层2的厚度分别为1毫米和2. 5毫米,按钮安装在车门上的车窗下方位置,其他和实施例1相同。实施例2中本技术应用在车门玻璃上,使用时,只需操作使电质变层3通电即可改变玻璃体1的透明度,可以达到与外界隔离,具有遮阳和保护车内隐私效果。权利要求1.一种可变透明度的汽车玻璃,包括玻璃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玻璃体(1)为三层结构,玻璃体(1)中外面两层为透明的普通玻璃层(2),夹在两个普通玻璃层(2)之间的为电质变层(3 ),所述的电质变层(3 )通过导线和汽车电源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变透明度的汽车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质变层 (3)和两个普通玻璃层(2)的总厚度小于6. 5毫米。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可变透明度的汽车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质变层(3)厚度为0.6至1.5毫米。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可变透明度的汽车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单个普通玻璃层(2)厚度为2至2. 5毫米。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可变透明度的汽车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玻璃体(1) 一边设有按钮,所述的按钮通过导线分别连接电质变层(3 )和汽车电源。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变透明度的汽车玻璃,包括玻璃体,玻璃体为三层结构,玻璃体中外面两层为透明的普通玻璃层,夹在两个普通玻璃层之间的为电质变层,电质变层通过导线和汽车电源连接。使用时,只需操作使电质变层通电即可改变玻璃体的透明度,可以达到乘客舱与驾驶舱或者车内与外界隔离,有效保护车内人员的隐私。文档编号B32B33/00GK202106818SQ201120166328公开日2012年1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24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24日专利技术者丁勇, 严永贵, 何伟, 吴成明, 毕连生, 胡立众, 赵福全, 陈磊 申请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变透明度的汽车玻璃,包括玻璃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玻璃体(1)为三层结构,玻璃体(1)中外面两层为透明的普通玻璃层(2),夹在两个普通玻璃层(2)之间的为电质变层(3),所述的电质变层(3)通过导线和汽车电源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立众毕连生陈磊严永贵何伟吴成明丁勇赵福全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