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卷绕物弹性模量检测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45495 阅读:2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卷绕物弹性模量检测电路。现有技术只能离线抽样测量,且产品技术数据中无法查到该参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速度脉冲信号变换电路和弹性模量运算电路,速度脉冲信号变换电路包括连接件CN1,CN1的脉冲信号1输入端FV1端与下微分电容C8的一端连接,下微分电容C8的另一端与下F/V芯片IC2的输入端IN端连接,下F/V芯片IC2的输出端OUT端与下跟随器IC4的正输入端+IN端连接;弹性模量运算电路包括上乘法器IC5、运算放大器IC6、上下乘法器IC7、输出放大器IC8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用性强、可靠性高、成本低。(*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工业控制领域,涉及一种电路,特别涉及一种卷绕物弹性模量检测电路。适用于要求在线检测柔性卷绕物弹性模量参数的场合。
技术介绍
卷绕物是诸如塑料薄膜、软包装材料、纺织物、纸品、胶带、胶片、柔性线缆及管材等各类柔性带材、柔性线材及管材的统称。弹性模量是表征柔性卷绕物物理性能的重要参数之一,在生产过程中,柔性卷绕物的弹性模量对卷绕物材料的运行状况及张力等参数具有重要影响。目前对柔性卷绕物弹性模量的测量,常用在实验室内进行的抽样离线测量方法,即在静止状态下对卷绕物材料施力,通过测量拉伸量与施力大小,经计算获得物弹性模量的数据。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只能离线抽样测量,且从目前生产用的柔性卷绕物产品技术数据中无法查到该参数,这对制订合理的生产工艺参数与生产操作等造成很大的盲目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在柔性卷绕物生产线中,利用各生产单元中的前、后两驱动轴电机上已有的速度传感器信号与张力传感器信号,提出基于两轴相对线速度差的信号与张力信号进行运算,实现在线获取弹性模量参数的一种卷绕物弹性模量在线检测电路。本技术包括速度脉冲信号变换电路和弹性模量运算电路。速度脉冲信号变换电路包括连接件CNl,CNl的张力信号输入端UT端与上输入电阻RO的一端连接,CNl的脉冲信号1输入端FVl端与下输入电阻R2的一端、下微分电容C8 的一端连接,下输入电阻R2的另一端接地,CNl的脉冲信号2输入端FV2端与中输入电阻 Rl的一端、上微分电容C5的一端连接,中输入电阻Rl的另一端接地,CNl的地端GND端接地,CNl的信号输出端OUT端与输出放大器IC8的输出端OUT端、增益电位器RP3的一端连接,CNl的正电源输入端+V端与电源模块PMl的正输入端+IN端连接,CNl的负电源输入端-V端与电源模块PMl的负输入端-IN端连接,电源模块PMl的正输出端+V端与上电解电容Cl的正端、上高频电容C3的一端、VCC端连接,上电解电容Cl的负端、上高频电容C3 的另一端接地,电源模块PMl的负输出端-V端与下电解电容C2的负端、下高频电容C4的一端、VSS端连接,下电解电容C2的正端、下高频电容C4的另一端接地,电源模块PMl的地端GND端接地。上微分电容C5的另一端与上微分电阻R3的一端、上F/V芯片ICl的输入端IN端连接,上微分电阻R3的另一端接VCC端,上F/V芯片ICl的比较端CO端与上限压电阻R4 的一端、上比较电阻R5的一端连接,上限压电阻R4的另一端接VCC端,上比较电阻R5的另一端接地,上F/V芯片ICl的参考端REF端与上参考电阻R6的一端连接,上参考电阻R6的另一端与上参考电位器RPl的一端连接,上参考电位器RPl的另一端及其中心端接地,上F/V芯片ICl的电源端+V端接VCC端,上F/V芯片ICl的接地端GND端与逻辑端LO端接地, 上F/V芯片ICl的定时端RC端与上定时电阻R7的一端、上定时电容C6的一端连接,上定时电阻R7的另一端接VCC端,上定时电容C6的另一端接地,上F/V芯片ICl的输出端OUT 端与上负载电阻R8的一端、上负载电容C7的一端、上跟随器IC3的正输入端+IN端连接, 上负载电阻R8的另一端接地,上负载电容C7的另一端接地,上跟随器IC3的输出端OUT端与其负输入端-IN端、上乘法器IC5的X正输入端Xl端连接,上跟随器IC3的电源端+V端接VCC端,IC3的接地端GND端接地。下微分电容C8的另一端与下微分电阻R9的一端、下F/V芯片IC2的输入端IN端连接,下微分电阻R9的另一端接VCC端,下F/V芯片IC2的比较端CO端与下限压电阻RlO 的一端、下比较电阻Rll的一端连接,下限压电阻RlO的另一端接VCC端,下比较电阻Rll 的另一端接地,下F/V芯片IC2的参考端REF端与下参考电阻R12的一端连接,下参考电阻 R12的另一端与下参考电位器RP2的一端连接,下参考电位器RP2的另一端及其中心端接地,下F/V芯片IC2的电源端+V端接VCC端,下F/V芯片IC2的接地端GND端与逻辑端LO 端接地,下F/V芯片IC2的定时端RC端与下定时电阻R13的一端、下定时电容C9的一端连接,下定时电阻R13的另一端接VCC端,下定时电容C9的另一端接地,下F/V芯片IC2的输出端OUT端与下负载电阻R14的一端、下负载电容ClO的一端、下跟随器IC4的正输入端 +IN端连接,下负载电阻R14的另一端接地,下负载电容ClO的另一端接地,下跟随器IC4的输出端OUT端与其负输入端-IN端、上乘法器IC5的X负输入端X2端、正端下电阻R18的一端连接,下跟随器IC4的电源端+V端接VCC端,IC4的接地端GND端接地。弹性模量运算电路包括上乘法器IC5,上乘法器IC5的Y负输入端Y2端、偏置端Z 端接地,上乘法器IC5的正电源端+V端接VCC端,上乘法器IC5的负电源端-V端接VSS端, 上乘法器IC5的输出端OUT端与负端上电阻R15的一端连接,上乘法器IC5的Y正输入端 Yl端与运算放大器IC6的输出端OUT端、下乘法器IC7的X正输入端Xl端连接,运算放大器IC6的正电源端+V端接VCC端、接地端GND端接地,运算放大器IC6的负输入端-IN端与负端上电阻R15的另一端、负端下电阻R16的一端连接,负端下电阻R16的另一端接地, 运算放大器IC6的正输入端+IN端与正端上电阻R17的一端、正端下电阻R18的另一端连接,正端上电阻R17的另一端接地;下乘法器IC7的Y负输入端Y2端、偏置端Z端接地,下乘法器IC7的正电源端+V端接VCC端,下乘法器IC7的负电源端-V端接VSS端,下乘法器 IC7的Y正输入端Yl端与上输入电阻RO的另一端、输入电容CO的一端连接,输入电容CO 的另一端接地,下乘法器IC7的输出端OUT端与滤波电阻R19 —端连接,滤波电阻R19另一端与滤波电容Cll的一端、分压电阻R20的一端、输出放大器IC8的正输入端+IN端连接, 滤波电容Cll的另一端、分压电阻R20的另一端接地,输出放大器IC8的负输入端-IN端与接地电阻R21的一端、反馈电阻R22的一端连接,接地电阻R21的另一端接地,反馈电阻R22 的另一端与增益电位器RP3的另一端及其中心端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利用柔性卷绕物各生产单元中的前、后两驱动轴电机上已有的速度传感器信号及张力传感器信号,对两轴线速度信号与张力信号进行简单的电路运算,即可在线获取柔性卷绕物的弹性模量参数,该方法可靠性高、成本低、通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电路图;图2为本技术的实际应用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包括速度脉冲信号变换电路和弹性模量运算电路。速度脉冲信号变换电路包括连接件CN1,CNl的张力信号输入端UT端与上输入电阻RO的一端连接,CNl的脉冲信号1输入端FVl端与下输入电阻R2的一端、下微分电容C8 的一端连接,下输入电阻R2的另一端接地,CNl的脉冲信号2输入端FV2端与中输入电阻 Rl的一端、上微分电容C5的一端连接,中输入电阻Rl的另一端接地,CNl的地端GND端接地,CNl的信号输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卷绕物弹性模量检测电路,包括速度脉冲信号变换电路和弹性模量运算电路,其特征在于:速度脉冲信号变换电路包括连接件CN1,CN1的张力信号输入端UT端与上输入电阻R0的一端连接,CN1的脉冲信号1输入端FV1端与下输入电阻R2的一端、下微分电容C8的一端连接,下输入电阻R2的另一端接地,CN1的脉冲信号2输入端FV2端与中输入电阻R1的一端、上微分电容C5的一端连接,中输入电阻R1的另一端接地,CN1的地端GND端接地,CN1的信号输出端OUT端与输出放大器IC8的输出端OUT端、增益电位器RP3的一端连接,CN1的正电源输入端+V端与电源模块PM1的正输入端+IN端连接,CN1的负电源输入端-V端与电源模块PM1的负输入端-IN端连接,电源模块PM1的正输出端+V端与上电解电容C1的正端、上高频电容C3的一端、VCC端连接,上电解电容C1的负端、上高频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电源模块PM1的负输出端-V端与下电解电容C2的负端、下高频电容C4的一端、VSS端连接,下电解电容C2的正端、下高频电容C4的另一端接地,电源模块PM1的地端GND端接地;上微分电容C5的另一端与上微分电阻R3的一端、上F/V芯片IC1的输入端IN端连接,上微分电阻R3的另一端接VCC端,上F/V芯片IC1的比较端CO端与上限压电阻R4的一端、上比较电阻R5的一端连接,上限压电阻R4的另一端接VCC端,上比较电阻R5的另一端接地,上F/V芯片IC1的参考端REF端与上参考电阻R6的一端连接,上参考电阻R6的另一端与上参考电位器RP1的一端连接,上参考电位器RP1的另一端及其中心端接地,上F/V芯片IC1的电源端+V端接VCC端,上F/V芯片IC1的接地端GND端与逻辑端LO端接地,上F/V芯片IC1的定时端RC端与上定时电阻R7的一端、上定时电容C6的一端连接,上定时电阻R7的另一端接VCC端,上定时电容C6的另一端接地,上F/V芯片IC1的输出端OUT端与上负载电阻R8的一端、上负载电容C7的一端、上跟随器IC3的正输入端+IN端连接,上负载电阻R8的另一端接地,上负载电容C7的另一端接地,上跟随器IC3的输出端OUT端与其负输入端-IN端、上乘法器IC5的X正输入端X1端连接,上跟随器IC3的电源端+V端接VCC端,IC3的接地端GND端接地;下微分电容C8的另一端与下微分电阻R9的一端、下F/V芯片IC2的输入端IN端连接,下微分电阻R9的另一端接VCC端,下F/V芯片IC2的比较端CO端与下限压电阻R10的一端、下比较电阻R11的一端连接,下限压电阻R10的另一端接VCC端,下比较电阻R11的另一端接地,下F/V芯片IC2的参考端REF端与下参考电阻R12的一端连接,下参考电阻R12的另一端与下参考电位器RP2的一端连接,下参考电位器RP2的另一端及其中心端接地,下F/V芯片IC2的电源端+V端接VCC端,下F/V芯片IC2的接地端GND端与逻辑端LO端接地,下F/V芯片IC2的定时端RC端与下定时电阻R13的一端、下定时电容C9的一端连接,下定时电阻R13的另一端接VCC端,下定时电容C9的另一端接地,下F/V芯片IC2的输出端OUT端与下负载电阻R14的一端、下负载电容C10的一端、下跟随器IC4的正输入端+IN端连接,下负载电阻R14的另一端接地,下负载电容C10的另一端接地,下跟随器IC4的输出端OUT端与其负输入端-IN端、上乘法器IC5的X负输入端X2端、正端下电阻R18的一端连接,下跟随器IC4的电源端+V端接VCC端,IC4的接地端GND端接地;弹性模量运算电路包括上乘法器IC5,上乘法器IC5的Y负输入端Y2端、偏置端Z端接地,上乘法器IC5的正电源端+V端接VCC端,上乘法器IC5的负电源端-V端接VSS端,上乘法器IC5的输出端OUT端与负端上电阻R15的一端连接,上乘法器IC5的Y正输入端Y1端与运算放大器IC6的输出端OUT端、下乘法器IC7的X正输入端X1端连接,运算放大器IC6的正电源端+V端接VCC端、接地端GND端接地,运算放大器IC6的负输入端-IN端与负端上电阻R15的另一端、负端下电阻R16的一端连接,负端下电阻R16的另一端接地,运算放大器IC6的正输入端+IN端与正端上电阻R17的一端、正端下电阻R18的另一端连接, 正端上电阻R17的另一端接地;下乘法器IC7的Y负输入端Y2端、偏置端Z端接地,下乘法器IC7的正电源端+V端接VCC端,下乘法器IC7的负电源端-V端接VSS端,下乘法器IC7的Y正输入端Y1端与上输入电阻R0的另一端、输入电容C0的一端连接,输入电容C0的另一端接地,下乘法器IC7的输出端OUT端与滤波电阻R19一端连接,滤波电阻R19另一端与滤波电容C11的一端、分压电阻R20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德传卢玲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