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材料涂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044297 阅读:1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活性材料涂覆装置,该活性材料涂覆装置通过实现真空腔的密封而将活性材料涂覆到形成可再充电电池的电极板的基板。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示范性实施例的活性材料涂覆装置包括:涂覆辊,使形成可再充电电池的电极板的基板前进;狭缝模具,提供在涂覆辊的一侧,设定狭缝孔与基板之间的涂覆间隙,并将处于浆料状态的压力传输的活性材料排出到狭缝孔以将活性材料涂覆到基板;真空腔,安装在狭缝模具的狭缝孔的一侧,以沿涂覆辊的圆周方向部分地围绕涂覆辊并向涂覆到基板的活性材料的涂覆液珠施加负压力;侧密封部,于真空腔的两侧在真空腔和涂覆辊之间密封;以及中央密封部,于侧密封部之间在真空腔和涂覆辊之间密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活性材料涂覆装置,该活性材料涂覆装置在形成可再充电电池的电极板的基板上涂覆活性材料。
技术介绍
可再充电电池包括电极板,其中活性材料层形成在集流器(current collector) 上。当可再充电电池充电时,来自正电极活性材料层的离子移动到负活性材料层并存储在其中;当可再充电电池放电时,存储在负活性材料层中的离子返回到正电极活性材料层中。 正活性材料和负活性材料应当在整个集流器上具有均勻的厚度,以使可再充电电池的特性均勻。为此,使用活性材料涂覆装置。例如,活性材料涂覆装置将处于浆料状态的活性材料排出到形成于狭缝模具 (slot die)(也就是,上模具和下模具)的前端的排出狭缝(discharge slot),以将活性材料涂覆到基板,该基板在缠绕涂覆辊(coating roll)的同时前进,该涂覆辊与处于狭缝模具前部的排出狭缝具有微小间隙。当活性材料通过排出狭缝高速地涂覆或薄膜涂覆(thin-film coat)到基板时,在排出狭缝下部的上涂覆液珠(upper coating bead)移动到正在被涂覆的下涂覆液珠,使得涂覆不能以均勻的厚度进行。为了实现具有均勻厚度的涂覆,活性材料涂覆装置在狭缝模具中具有真空腔。真空腔的负压力施加到涂覆液珠使得上涂覆液珠被拉下,从而防止正在被涂覆的下涂覆液珠被破坏。然而,在此情况下,提供基板的涂覆辊和真空腔不能被容易地密封,因此,真空腔不能保持恒定的负压力。因此,活性材料的涂覆质量会恶化。在本
技术介绍
部分中公开的上述信息只是为了增强对本专利技术背景的理解,因此它可以包含不形成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经在该国中公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一种活性材料涂覆装置,其通过实现真空腔的密封而将活性材料涂覆到形成可再充电电池的电极板的基板。根据本专利技术示范性实施例的活性材料涂覆装置包括涂覆辊,使形成可再充电电池的电极板的基板前进;狭缝模具,提供在涂覆辊的一侧,设定狭缝孔与基板之间的涂覆间隙,并将浆料状态的压力传输的活性材料排出到狭缝孔以将活性材料涂覆到基板;真空腔, 安装在狭缝模具的狭缝孔的一侧,以沿其圆周方向部分地围绕涂覆辊并向涂覆到基板的活性材料的涂覆液珠施加负压力;侧密封部,于真空腔的两侧在真空腔和涂覆辊之间密封; 以及中央密封部,于侧密封部之间在真空腔和涂覆辊之间密封。根据本专利技术示范性实施例的活性材料涂覆装置还可以包括支架,在支架上安装狭缝模具,以朝涂覆辊移动/从涂覆辊反向移动狭缝模具,并控制关于涂覆辊的表面的角度。真空腔还可以包括沿涂覆辊的长度方向提供在其中的分离板,以引起活性材料沿基板移动到其下部。侧密封部可以包括侧密封构件,根据涂覆辊的曲率紧密附着到涂覆辊;以及第一弹性构件,提供在侧密封构件与真空腔之间以弹性支撑侧密封构件。侧密封构件可以由聚四氟乙烯(PTFE,Teflon )和硅酮(silicone)之一形成。 第一弹性构件可以由弹簧、橡胶和硅酮之一形成。真空腔可以包括面对侧密封部的侧板,侧板可以包括第一接收单元,具有开口侧以接收第一弹性构件;以及内引导件,设定第一接收单元的两侧以在侧密封构件变形时支撑并引导侧密封构件。侧密封构件可以包括紧密附着部,紧密附着到涂覆辊;外引导件,在紧密附着部的两侧突出到涂覆辊的相对侧并接收内引导件;以及突起,在外引导件之间从紧密附着部突出并插入到第一接收单元,使得突起被第一弹性构件支撑。侧密封部还可以包括第一引导销,第一引导销悬挂在形成于外引导件中的第一狭缝上并紧固到内引导件。中央密封部可以包括中央密封构件,沿涂覆辊的长度方向面对涂覆辊并部分地附着到涂覆辊;以及第二弹性构件,提供在中央密封构件与真空腔之间以弹性支撑中央密封构件。第二弹性构件可以由弹簧、橡胶和硅酮之一形成。真空腔可以具有面对中央密封部的前板,该前板可以包括第二接收单元,具有开口侧以接收第二弹性构件;以及引导件,设定第二接收单元的两侧以在中央密封构件向上移动时支撑并引导中央密封构件。中央密封构件可以包括紧密附着部,面对涂覆辊并部分地附着到涂覆辊;以及支撑件,固定到紧密附着部并插入到第二接收单元,使得支撑件被第二弹性构件支撑。紧密附着部可以由聚四氟乙烯(PTFE,Teflon )和硅酮之一形成。中央密封部还可以包括第二引导销,该第二引导销悬挂在形成在引导件中的第二狭缝孔上并紧固到支撑件。中央密封构件可以包括支撑突起,该支撑突起沿涂覆辊的长度方向从两侧突出并紧密附着和支撑涂覆辊。如上所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范性实施例,当通过狭缝模具的狭缝孔排出的活性材料涂覆到基板上时,真空腔和涂覆辊可以通过在真空腔和涂覆辊之间形成侧密封部和中央密封部而密封。在此情形下,负压力施加到通过狭缝孔排出的活性材料的上涂覆液珠,因此能够保持涂覆液珠不被损坏,从而能够改善涂覆质量。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范性实施例的活性材料涂覆装置的透视图;图2是图1的活性材料涂覆装置的侧视图,该活性材料涂覆装置处于通过将狭缝模具紧密附着到涂覆辊来涂覆活性材料的状态;图3是在图2的活性材料涂覆装置中侧密封构件根据形成在涂覆辊与侧密封构件之间的密封状态的变形状态的视 图4是图1沿线1V-1V截取的截囬图;图5是图4的侧密封部的操作状态的视图;图6是图1的中央密封部的正视图;图7是图1沿线VII-VII截取的截面图;图8是图7的中央密封构件的操作状态的视图;图9是使用图1的活性材料涂覆装置的活性材料涂覆状态的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 涂覆辊2 狭缝模具3 真空腔4 侧密封部5:中央密封部6:支架21 下模具22 上模具23 狭缝孔31 侧板32 前板33 分离板41 侧密封构件42,52 第一和第二弹性构件43,53 第一和第二引导销 51 中央密封构件61:旋转轴311,321 第一和第二接收单元312:内引导件322:引导件411,511 紧密附着部412:外引导件413:突起414,513 第一和第二狭缝孔512 支撑件514 支撑突起B 涂覆液珠C 涂覆间隙D,L 直径,长度S:基板W:宽度0 角度DL:排出方向线DLl, DL2 第一和第二排出方向线TL 接触线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更充分地描述本专利技术,附图中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示范性实施例。本 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所述的实施例可以以各种方式改进,而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或范 围。附图和说明书应该理解为本质上是示意性的,而非限制性的。相同的附图标记在整个 说明书中指代相同的元件。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范性实施例的活性材料涂覆装置的透视图。參照图1,根据 示范性实施例的活性材料涂覆装置包括涂覆辊1,使形成可再充电电池的电极板的基板S 前进;狭缝模具2,涂覆活性材料到涂覆辊1 ;真空腔3,施加负压カ到涂覆材料的涂覆液珠 B(參照图9),该涂覆材料从狭缝模具2排出并涂覆到基板S ;以及侧密封部4和中央密封 部5,密封在真空腔3和涂覆辊1之间。侧密封部4形成在真空腔3的两侧,中央密封部5 在真空腔3前部形成在侧密封部4之间。具有预定直径D和长度L(在y轴方向)的涂覆辊1以水平状态提供,并旋转以将未涂覆活性材料的基板S提供到狭缝模具2以及将涂覆有活性材料的基板S从狭缝模具2 引出。基板S以预定角度缠绕在涂覆辊1周围,并接收张力然后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活性材料涂覆装置,包括:涂覆辊,使形成可再充电电池的电极板的基板前进;狭缝模具,提供在所述涂覆辊的一侧,设定狭缝孔与所述基板之间的涂覆间隙,并将处于浆料状态的压力传输的活性材料排出到所述狭缝孔以将所述活性材料涂覆到所述基板;真空腔,安装在所述狭缝模具的狭缝孔的一侧,以沿所述涂覆辊的圆周方向部分地围绕所述涂覆辊并向涂覆到所述基板的活性材料的涂覆液珠施加负压力;侧密封部,于所述真空腔的两侧在所述真空腔和所述涂覆辊之间密封;以及中央密封部,于所述侧密封部之间在所述真空腔和所述涂覆辊之间密封。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善爀许经宪
申请(专利权)人:三星SDI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