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洗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40754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清洗机,包括:清洗池(20);油箱(30)位于清洗池(20)的下方;吸油滤油器(40),与油箱(30)相连;油泵组件(50),其入口端与吸油滤油器(40)相连,油泵组件(50)的出口端连接喷油管路的第一端;回油滤油器(60),设置在清洗池(20)和油箱(30)之间;盖板(70),设置在清洗池(20)的底部出液口处,盖板(70)上设有至少一个导流孔(711)。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现有技术中油箱的清洗油中杂质较多的问题。(*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清洗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清洗机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使用的液压元件清洗机包括电机、油泵组件、吸油滤油器、油箱(内设有清洗油)和清洗池组成。液压管路制作装配过程前需要利用清洗机进行清洗,以清洗掉液压管路内的杂质,防止后续使用中污染液压油。另外,也有一些元件需要定期进行清洗, 比如液压元件、管路和液压油箱等。现有技术的清洗机的工作原理为将液压管件等液压元件放在清洗池中,利用电机驱动油泵组件从油箱中吸出清洗油,进入吸油滤油器,在通过油泵组件,在油泵组件的出油端连接有喷枪,喷枪将清洗油喷洒至液压管件等液压元件上,最后清洗油流回至油箱。但是,现有技术的清洗机中没有专门的回油滤油器,导致流回至油箱的清洗油中杂质较多,杂质容易堵塞吸油滤油器,甚至击穿吸油滤油器导致清洗机无法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清洗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油箱的清洗油中杂质较多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清洗机,包括清洗池;油箱,位于清洗池的下方;吸油滤油器,与油箱相连;油泵组件,其入口端与吸油滤油器相连,油泵组件的出口端连接喷油管路的第一端,清洗机还包括回油滤油器,设置在清洗池和油箱之间; 盖板,设置在清洗池的底部出液口处,盖板上设有至少一个导流孔。进一步地,盖板具有向下折弯的翻边,翻边上开设有导流孔。进一步地,清洗池的底部出液口处设有向下延伸的筒状通道,回油滤油器连接到筒状通道的底部。进一步地,回油滤油器呈盆状。进一步地,回油滤油器包括筒状侧壁和过滤芯,过滤芯位于回油滤油器底部。进一步地,筒状侧壁上设有沿径向向外延伸的凸缘连接部,回油滤油器通过凸缘连接部与筒状通道的底部连接。进一步地,筒状侧壁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截面为弧形的凸环。进一步地,吸油滤油器设置在油箱的侧面,并且,吸油滤油器为自封式吸油滤油ο进一步地,喷油管路的第二端设有喷枪,喷枪位于清洗池的上方。进一步地,本技术的清洗机还包括机架,油箱和清洗池均设置在机架上;可收放的踏板,设置在机架的侧面,包括铰轴,与机架的侧面相连,踏板件,呈折弯形,与铰轴枢转连接。进一步地,本技术的清洗机还包括机架,油箱和清洗池均设置在机架上,机3架底部连接有多个轮子。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清洗池和油箱之间设置一个盆状回油滤油器,并且在清洗池的底部出液口处设置有具有导流孔的盖板。使用过程中,在待清洗元件在清洗池内清洗后,清洗液从清洗池的出液口进入回油滤油器中,经过回油滤油器的过滤再回流至油箱内。这样,由于设置了具有导流孔的盖板,清洗过程中的铁屑及大颗粒杂质或较重杂质落在盖板上表面或沉落在清洗池的底面,清洗液是从盖板的导流孔流入油箱,所以不会将铁屑及大颗粒杂质或较重杂质带入油箱,从而有效的保护了回油滤油器,并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油箱内的清洗油中杂质较多的问题。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 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清洗机的实施例的主视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中的清洗机的俯视示意图;图3示出了图1中的清洗机的盖板的俯视示意图;图4示出了图1中的清洗机的盖板的主视示意图;图5示出了图1中的清洗机的B处局部放大图;图6示出了图1中的清洗机的可收放的踏板的收起状态示意图;图7示出了图1中的清洗机的可收放的踏板的放平状态示意图;以及图8示出了图7中的清洗机的B向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清洗机的实施例的主视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中的清洗机的俯视示意图。结合参见图1至图2,从图中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的清洗机包括连接至机架10上的清洗池20、油箱30、吸油滤油器40和油泵组件50。其中,油箱30位于清洗池20的下方,吸油滤油器40与油箱30连接,油泵组件50的入口端与吸油滤油器40相连,油泵组件50的出口端连接喷油管路的第一端。本实施例的清洗机还包括设置在清洗池20和油箱30之间的回油滤油器60,以及设置在清洗池20的底部出液口处的具有导流孔 711的盖板70。优选地,回油滤油器60为盆状。使用过程中,在待清洗元件在清洗池20内清洗后,清洗液从清洗池20的出液口进入回油滤油器60中,经过回油滤油器60的过滤再回流至油箱30内。这样,由于设置了具有导流孔711的盖板70,清洗过程中的铁屑及大颗粒杂质或较重杂质落在盖板70上表面或沉落在清洗池20的底面,清洗液是从盖板70的导流孔711流入油箱30,所以不会将铁屑及大颗粒杂质或较重杂质带入油箱30,从而有效的保护了回油滤油器60,并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油箱30内的清洗油中杂质较多的问题。 优选地,喷油管路的第二端设有喷枪,喷枪位于清洗池20的上方。优选地,结合参见图3至图4,从图中可以看出,盖板70具有向下折弯的翻边71,翻边71上开设有导流孔711。这样,在清洗池20内的清洗液可以顺畅的回流至回油滤油器 60内。或者,盖板70可以呈平板状,平板状盖板70上设有导流孔711,导流孔711为线条状或细孔状。在上述盖板70的实施例中,导流孔711为多个,这样,回流速度更快,使清洗更有效率。优选地,如图1所示,清洗池20的底部出液口处设有向下延伸的筒状通道21,回油滤油器60连接到筒状通道21的底部,从清洗池20内回流的清洗液先进入筒状通道21,然后再经过回油滤油器60的过滤回到油箱30。由于设置了筒状通道21,清洗液流经筒状通道21产生重力势能变化,从而加快了清洗液在回油滤油器60的通过速度,这样有助于提高清洗效率。优选地,上述实施例中的回油滤油器60包括筒状侧壁61和过滤芯63,过滤芯63 位于回油滤油器60底部。过滤芯63优选为网状结构。当然也可以是线隙式结构。优选地, 筒状侧壁61上设有沿径向向外延伸的凸缘连接部,用于与筒状通道21连接。该回油滤油器60利用沿周向分布的四个螺栓将凸缘连接部与筒状通道21的底部连接。当需要清洗回油滤油器60时,只需将盖板70拿开,再松开用于固定回油滤油器60的螺栓,即可将回油滤油器60取出清洗。另外,如图5所示,优选地,筒状侧壁61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截面为弧形的凸环。该顶部凸环用于支撑回油滤油器60,底部凸环用于固定滤芯63。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吸油滤油器40设置在油箱30的侧面,并且, 吸油滤油器40为自封式吸油滤油器。定期清洗吸油滤油器40时,可直接从机架10的侧面取出,此时吸油滤油器40会自动封闭,清洗液不会泄露出来。这样清洗吸油滤油器40方便, 保证清洗液满足使用要求,也保证了清洗液的清洁度。这样,有效解决了清洗机的自身清洗效率较低的问题。优选地,结合参见图6至图8,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清洗机还包括设置在机架10的侧面的可收放的踏板80,该可收放的踏板80包括铰轴81和踏板件83。其中,铰轴81与机架10的侧面相连,踏板件83呈折弯形,并且踏板件83与铰轴81枢转连接。踏板件83可绕铰轴81翻转,即收起或放平。当清洗机清洗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端;回油滤油器(60),设置在所述清洗池(20)和所述油箱(30)之间;盖板(70),设置在所述清洗池(20)的底部出液口处,所述盖板(70)上设有至少一个导流孔(711)。1.一种清洗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清洗池(20);油箱(30),位于所述清洗池(20)的下方;吸油滤油器(40),与所述油箱(30)相连;油泵组件(50),其入口端与所述吸油滤油器(40)相连,所述油泵组件(50)的出口端连接喷油管路的第一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庹春菊覃文亮罗仕强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中联重工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