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充气保温纤维织物风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40545 阅读:2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充气保温纤维织物风管,其特征是以纤维织物风管为内层管,在所述内层管的外围设置软质外层管,以内层管和外层管形成夹层,在所述内层管的进风端设置有通气孔,所述内层管中的工作气流通过通气孔与夹层形成贯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保温效果好、结构简单、造价低、安装施工简便、应用范围广等优点。(*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气体输送管道,特别是涉及一种需保温的送风管道。
技术介绍
在暖通、空调系统中,送风管道是重要组成部分。送风管道的种类很多,按其材质可分为镀锌薄钢板风管、复合玻纤板风管、无机玻璃钢风管、纤维织物风管。镀锌薄钢板风管是最早使用的风管之一,应用范围最广,基本上很多场所都能使用,但价格较高、易生锈、无保温和消声功能、制作安装周期长等缺点。复合玻纤板风管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类新型风管,以玻纤板为基材,内覆玻璃丝布,外覆防潮铝箔,用防火粘接剂复合干燥后经切割、开槽、粘结、加固等工艺而制成,根据风管断面尺寸及风压大小再采用适当的加固措施。有一定的保温和消声功能,施工周期短, 适合风量不大和静压小的设备采用,价格比镀锌薄钢板风管稍便宜。无机玻璃钢风管,适合大风量和对层高没有特别要求的场所,遇火不燃、耐腐蚀、 份量重,硬度大,但较脆,受自重影响易变形、酥裂,无保温和消声功能,制作周期长。纤维织物风管又常被称作布袋风管、布风管、纤维织物空气分布器,是目前最新的风管类型,风管采用纤维纺织品面料经缝纫加工而成。纤维织物风管是较大的管状纤维管, 用挂钩挂在固定的钢索或导轨上,悬挂在空调区域上方。大功率空调机组产生的冷/暖风是以静压力支撑风管,将冷/暖气流传到工作区,这种形式具有以下特点1、无噪音通风,改善了工作区的环境舒适度;2、在工作区,纤维织物风管不产生冷凝水;3、无气流送风,当采用表面渗透送风时,由风道内的稳定气压形成的新鲜空气均勻分布于风道的整个表面或部分表面,因而不产生气流吹拂感,尤其适用于农业植物,如菌类、苗牙菜等的工厂化使用场所;4、温度均勻,均勻分布的送风有利于厂房或仓库温度场均勻; 5、重量轻,最常用的材料每平米大约重80 220克,无需任何加强措施,可直接吊于天花板上;6、洁净空气,纤维织物风管的纤维由于对空气有过滤作用,可以用于洁净室环境, 如制药、电子、农业和实验室等特殊要求场所;7、成本低廉,结构简单、重量轻,安装便捷;8、优良的无腐蚀特性,纤维织物风管的固有特性不易腐蚀,且便于更新替换;9、色彩丰富、形式多样,可以提供与室内环境相协调的多种色彩的布料,并且纤维织物风管的形式可多种多样;10、容易清洗和维护,纤维织物风管材质柔软,便于拆装清洗,可防止微生物繁殖, 符合食品、医药行业的卫生要求,是其它风管无法比拟的。基于上述特点,纤维织物风管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在一些特定使用场所,如工作区的末端送风管道系统,替代传统的送风管道系统有极大的优势。但是,由于其自身保温性能差,又因其质软、非工作时不成型、无刚性而无法另外保温,在用于非工作区的管道输送系统时,冷、热量损失大;非工作状态下,风管本身无刚度,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尤其不能使用在户外环境,限制了其应用范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避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自充气保温纤维织物风管,以解决纤维织物风管用在非工作区作为输送管道时的保温问题,使其能够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自充气保温纤维织物风管的结构特点是以纤维织物风管为内层管,在所述内层管的外围设置软质外层管,以所述内层管和外层管形成夹层,在所述内层管的进风端设置有通气孔,所述内层管中的工作气流通过通气孔与夹层形成贯通。本技术自充气保温纤维织物风管的结构特点也在于所述外层管是以阻燃、不透气的纤维布为材质。在所述夹层中设置环形刚性骨架,所述环形刚性骨架沿风管的轴向间隔设置。与已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1、本技术中的夹层结构在送风时即形成一空气层,并且该空气层中的气流是停滞不流动的,众所周知,静止的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以此实现其保温效果。经测试,20mm 厚的空气夹层,其保温效果相当于6 9mm厚、密度为45kg/m3的闭孔海绵PE的保温效果;2、本技术结构简单,相对于已有的单层纤维织物风管而言,成本略微增加,加工及安装工艺与现有产品完全相同,具有其所有优点;3、本技术通过设置刚性骨架,使其能够使用于户外环境;4、本技术因保温效果好、以及刚性骨架的设置极大地拓宽现有纤维织物风管的应用范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自充气保温纤维织物风管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用于送风干管的自充气保温纤维织物风管截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用于送风末端风管的自充气保温纤维织物风管截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用于空调机出口处带刚性骨架的自充气保温纤维织物风管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内层管;Ia通气孔;Ib工作气流;2外层管;加缝合位;3夹层;4送风口 ;5刚性骨架。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图2,本实施例中自充气保温纤维织物风管的特点是以纤维织物风管为内层管1,在内层管1的外围设置软质外层管2,以内层管1和外层管2形成夹层3,在内层管1的进风端设置有通气孔la,内层管1中的工作气流Ib通过通气孔Ia与夹层3形成贯通。具体实施中,外层管2是以阻燃、不透气的纤维布为材质,图4所示,可以在夹层3中设置环形刚性骨架5,环形刚性骨架5沿风管的轴向间隔设置。图2所示是用在非工作区输送空气的送风干管。工作气流Ib从内层管1中流过, 由于静压作用,一部分工作气流通过通气孔Ia进入由内层管1和外层管2形成的夹层3中, 在夹层3被充满后即形成一滞止空气保温层。由于滞止空气保温层良好的保温效果,大大减少了工作气流的冷/热量损失。图3所示是用在工作区的送风末端风管。送风口 4位于底部,送风口 4所在位置附近不需要保温,仍采用单层风管,其它位置上设置为夹层结构。图2、图3所示,为了在使外层管2与内层管1之间获得定位,可以将外层管2沿轴向在一个位置上或多处位置上与内层管1相互缝合,图2和图3所示是在外层管2的圆周上两个对称的位置上进行缝合,即图2和图3中两个的缝合位加。图4所示是用于空调机出口处,刚性骨架5可以是钢丝等。刚性骨架5的设置使得风管在未通入工作气流的非工作状态下也能保持通风管状,这一形式有利于减小风机启动时瞬间风压的冲击及外界横风的影响,使纤维织物风管在户外也能运用,进一步拓宽了纤维织物风管的应用范围。一组试验数据如下风管所处的外部环境温度为35°C,风管内工作气流的温度为M°C,风量为 4100m3/h,风速为 5. 37m/s ;采用本技术自充气保温纤维织物风管,在外层管的外壁温度为29. 3°C,已有技术中的单层纤维织物风管的外壁温度为25. 40C ;在单层纤维织物风管的外部贴IOmm厚度的闭孔海棉时的外壁温度为30. 2°C ;单层纤维织物风管的外部贴6mm厚度的闭孔海棉时的外壁温度为^TC。权利要求1.一种自充气保温纤维织物风管,其特征是以纤维织物风管为内层管(1),在所述内层管(1)的外围设置软质外层管O),以所述内层管(1)和外层管( 形成夹层(3),在所述内层管(1)的进风端设置有通气孔(Ia),所述内层管(1)中的工作气流(Ib)通过通气孔 (Ia)与夹层(3)形成贯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充气保温纤维织物风管,其特征是所述外层管( 是以阻燃、不透气的纤维布为材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充气保温纤维织物风管,其特征是在所述夹层中设置环形刚性骨架(5),所述环形刚性骨架( 沿风管的轴向间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充气保温纤维织物风管,其特征是以纤维织物风管为内层管(1),在所述内层管(1)的外围设置软质外层管(2),以所述内层管(1)和外层管(2)形成夹层(3),在所述内层管(1)的进风端设置有通气孔(1a),所述内层管(1)中的工作气流(1b)通过通气孔(1a)与夹层(3)形成贯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增友曾晓程华少忠赵绍博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扬子集团滁州扬子空调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