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痰装置的旋转接头结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032809 阅读:1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抽痰装置的旋转接头结构,此旋转接头结构包括一座体及转盘,座体具有底壁,底壁设有第一通口及具有连通第一通口的第一管体;转盘可旋转式连接于座体,转盘具有顶壁,顶壁设有第二通口及具有连通第二通口的第二管体,调整转盘对应座体旋转,能够使第一通口和第二通口相互导通或阻断。借此,以简单的元件及组装方式,即可达到管体之间的开关功能,并使其具有高度的操作便利性。(*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接头结构,尤指一种抽痰装置的旋转接头结构
技术介绍
在实体的医疗行为上,抽痰装置区分为密闭式及开放式两种,密闭式抽痰装置有别于一般开放式抽痰装置,是使用于需要装设呼吸管路的病患,使病患进行抽痰过程中可同时维持病患的呼吸,因而有效地降低抽痰过程中对病患氧气供给及生命迹象的影响,且能预防抽痰过程中病患呼吸道感染或造成医院内交叉感染的情形发生。另外,呼吸管路提供一正压,抽痰管路提供一负压,故为避免影响病患的呼吸,不使用抽痰功能时,呼吸管路和抽痰管路会相互阻断。传统的密闭式抽痰装置,如图1所示,其主要包含本体10及隔离阀20,隔离阀20 设有隔离管30及转钮40,隔离管30周壁设有通孔301、输入孔302及抽出孔303,本体10 设有连通管50并自连通管50周缘延伸有病患端接头501、呼吸管路接头502及抽痰管路接头503,隔离阀20可转动地与本体10相结合,使隔离管30穿设并旋转于连通管50中,借此可转动转钮40以控制抽出孔303及抽痰管路接头503相互导通或阻断,使呼吸管的正压避免受到抽痰管的抽吸负压影响,且抽痰后抽痰装置进行冲洗时,其能有效避免冲洗的废液回流至病患端。然而,上述密闭式抽痰装置元件过于复杂且组装体积过大,容易导致实际上操作不便利。另外,隔离管30与连通管50之间贴合紧密以避免气体或废液溢漏,则会造成转钮 40转动不易,使抽出孔303及抽痰管路接头503相互开通或关闭的操作时间过长,反而错失抽痰的时机致使病患感到不适,同时,转动转钮40相对也转动输入孔302与呼吸管路接头502导通或阻断,而影响病患端接头501提供氧气的稳定性。又,不慎若被孩童或不知者误触转钮40,而长期导通抽出孔303与抽痰管路接头503,使呼吸管路接头502的气体可经由抽痰管路接头503流出,或阻断输入孔302与呼吸管路接头502,其均使进入病患端接头 501的氧气不足,导致病患身体发生危险,严重者影响病患生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抽痰装置的旋转接头结构,其利用简单的元件及组装方式,即可达到管体之间的开关功能,并使其具有高度的操作便利性。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抽痰装置的旋转接头结构,包括座体,具有底壁,该底壁设有第一通口,该座体具有连通该第一通口的第一管体;以及转盘,可旋转式连接于该座体,该转盘具有顶壁,该顶壁设有第二通口,该转盘具有连通该第二通口的第二管体,调整该转盘对应该座体旋转,能够使该第一通口和该第二通口相互导通或阻断。抽痰装置的旋转接头结构更包括一止溢环,所述底壁远离所述第一管体的一侧形成第一对接面,所述顶壁远离所述第二管体的一侧形成第二对接面,该止溢环夹置在该第一对接面及该第二对接面之间。优选地,所述第一对接面设有沟槽,该沟槽划分该第一对接面形成有导通部及阻绝部,该导通段设有所述第一通口,该止溢环容置在该沟槽。优选地,所述第二对接面设有沟槽,该沟槽划分该第二对接面形成有导通段及阻绝段,该导通段设有该第二通口,该止溢环容置在该沟槽。所述底壁周缘延伸有周壁,所述座体相对该周壁形成有容置空间,所述转盘设置在该容置空间中。所述周壁具有卡掣部,该卡掣部对应所述转盘扣合。所述周壁具有限位部,所述第二管体外侧凸伸有一块体,该块体和该限位部以活动式方式相互卡挚。所述周壁外周缘设有两个以上凹陷部。所述第二管体开口端设有定位缺口。本技术还具有以下功效,本技术仅利用座体、转盘及止溢环组合,即可达到管体之间的开关功能,使本技术元件简单且组装容易。另外,转盘能轻易的旋转同时,本技术旋转接头结构仍具有稳定的气密性,又,长期转动转盘时,止溢环因被沟槽定位而不易变形,均使本技术具有高度的操作便利性。再者,本技术进行抽痰过程中,可同时维持患者的供氧稳定性,因而有效地降低抽痰过程中对患者氧气供给及生命迹象的影响。此外,本技术关闭时,可避免流入患者端的正压气流受到抽痰管内的负压气流影响,并能有效避免清洗液回流至患者端,导致病患身体发生危险,严重者影响病患生命。附图说明图1为公知的密闭式抽痰装置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抽痰装置的旋转接头结构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抽痰装置的旋转接头结构的组合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抽痰装置的旋转接头结构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5为沿图4中5-5线的剖面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抽痰装置的旋转接头结构的另一使用状态示意图;图7为沿图6中7-7线的剖面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抽痰装置的旋转接头结构的又一使用状态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抽痰装置的旋转接头结构的再一使用状态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本体20隔离阀30隔离管301通孔302输入孔303抽出孔40转钮50连通管501病患端接头502呼吸管路接头503抽痰管路接头1座体11底壁12第一通口13第一管体14第一对接面15周壁151卡掣部152限位部153凹陷部16容置空间2转盘21顶壁22第二通口23第二管体231块体232定位缺口24第二对接面3止溢环4沟槽41导通部42阻绝部100三通管200患者端接管300呼吸管接管400固定端接管500卡块600抽痰装置700抽痰管800冲洗管N负压气流P压气流W清洗液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及
技术实现思路
,将配合附图说明如下,然而所附附图仅作为说明用途,并非用于局限本技术。请参考图2至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抽痰装置的旋转接头结构,此旋转接头结构主要包括座体1及转盘2。座体1呈圆碟状,但不以此为限,座体1具有底壁11,底壁11设有第一通口 12,该座体1具有连通第一通口 12的第一管体13,并底壁11远离第一管体13的一侧形成第一对接面14,又,底壁11周缘延伸有周壁15,座体1相对周壁15形成有容置空间16,且周壁 15具有卡掣部151、限位部152及外周缘设有两个以上凹陷部153,其中卡掣部151呈一倒勾状,但不以此为限。转盘2可旋转式连接于座体1,转盘2呈圆形,但不以此为限,此转盘2具有顶壁 21,顶壁21设有第二通口 22,该转盘2具有连通第二通口 22的第二管体23,且第二管体23 外侧凸伸有一块体231及开口端设有定位缺口 232,又,顶壁21远离第二管体23的一侧形成第二对接面对。其中,调整转盘2对应座体1旋转,能够使第一通口 12和第二通口 22相互导通或阻断。本技术更包括止溢环3,此止溢环3由橡胶等弹力材质所构成,止溢环3夹置在第一对接面14及第二对接面M之间。其中,第一对接面14或第二对接面M设有对应止溢环3的沟槽4,以供止溢环3 容置定位,如图2所示,第二对接面M设有沟槽4,沟槽4划分第二对接面M形成有导通段 41及阻绝段42,导通段41设有第二通口 22。第一对接面14也可以设有沟槽,该沟槽划分该第一对接面14形成有导通部及阻绝部,该导通段设有所述第一通口 12,该止溢3环容置在该沟槽。本技术旋转接头结构的组合,是利用座体1相对周壁15形成有容置空间16, 转盘2可旋转地设置在容置空间16中,其中,周壁15具有卡掣部151及限位部152,转盘 2被卡掣部151对应扣合以固置并可旋转于容置空间16,又,第二管体23外侧凸伸有块体 231,块体23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抽痰装置的旋转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座体,具有底壁,该底壁设有第一通口,该座体具有连通该第一通口的第一管体;以及转盘,其旋转式连接于该座体,该转盘具有顶壁,该顶壁设有第二通口,该转盘具有连通该第二通口的第二管体,调整所述转盘对应所述座体旋转,所述第一通口和所述第二通口能相互导通或阻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锺仁
申请(专利权)人:太平洋医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