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32423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左绝缘体与右绝缘体以及数个端子,其中绝缘本体设有数个容置槽,左绝缘体与右绝缘体分别组装于绝缘本体的左右两侧,数个端子设置于该些绝缘体上,每一端子设有嵌入成型于该些绝缘体上的一固定部及自固定部朝着每一容置槽延伸的一弹性部。(*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关于一种电连接器,特别关于一种可降低制作成本的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随着消费性电子不断朝轻、薄、短、小方向发展,例如在移动电话和PDA以及数码相机等移动式设备中,相应于移动式设备的小型化和便携式设计,就要求连接器尺寸缩小并具有薄断面(Low profile)特征,另外,由于移动通讯发展的多功能性要求,安装在电路板上的电子组件封装密度增加,就需要对应精密排列的插头和插座端子,因此不断降低端子之间的排列密度的插头同插座的配合高度,同时保证端子能在局限的空间内保持稳定的拔出保持力就成为目前主要研究的方向。如中国台湾专利公告M374176号,所揭示的是一种板对板母座连接器结构,所述端子是经由金属片冲压折弯形成,包括有水平的焊接部、固定部及弹性部,其中固定部呈 “η”字型,由第一固定臂、第二固定臂及连接第一固定臂和第二固定臂的连接臂构成,在连接臂与第二固定臂的弯折连接处,还设有一固定的向外凸出呈圆弧状的第一接触点,弹性部自固定部的末端延伸,包括依次设有的水平臂、弹性臂及挑臂,所述在弹性臂的后端与挑臂的弯折连接处,还设有一活动的略向外凸出呈圆弧状的第二接触点,此第二接触点与第一接触点呈相向的方向设置,以共同形成双触点来与插头连接器进行接触以便电讯传输。上述的板对板母座连接器结构的制作方式是先将第一绝缘本体先注塑成型,然后将第一绝缘本体置放于预先准备的模具之中,把接触端子依次摆放于第一绝缘本体每一收容槽和沟槽内,并使该等接触端子处于稳固的平稳状态,然后开始注塑第二绝缘本体成型, 该注塑成型后的第二绝缘本体不但将置放于第一绝缘本体上的接触端子的第一固定臂完全包覆固定,还将作为第一接触点最直接的受力臂的第二固定臂完全包覆固定,以使得整支接触端子在胶体内得到最佳的保持力,防止对插过程中受力松动。然而,上述的第二绝缘本体的结构非常复杂,进而导致模具的设计也跟着变得非常复杂,容易使得塑料射出的制程良率变差,造成整个产品的制作成本无法降低,不利于市场上的竞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通过相同结构且结构简单的左绝缘体与右绝缘体分别组装于绝缘本体的左右两侧,可减少模具设计的复杂度并且可以提升制程良率,降低制作成本。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其设有数个容置槽;一左绝缘体与一右绝缘体,分别组装于绝缘本体的左右两侧;以及数个端子,设置于该些绝缘体上,其中每一端子设有嵌入成型于该些绝缘体上的一固定部及自固定部朝着每一容置槽延伸的一弹性部。该弹性部包括有一水平臂、连接该水平臂且朝上方延伸的一接触臂及连接该接触臂且朝着该容置槽的侧壁延伸的一缓冲臂。该绝缘本体设有一止退部,该止退部自该容置槽的侧壁延伸至该缓冲臂的上方。该电连接器更包括数个热熔融部,形成于该些绝缘体与该绝缘本体之间。该绝缘本体设有一中间岛部,于该中间岛部的左右两侧各设有数个支撑部,该些支撑部之间形成该些容置槽,该些绝缘体分别组装于该中间岛部的左右两侧且面对于该些容置槽设置,该些支撑部接触于该些绝缘体,该些热熔融部形成于该些支撑部与该些绝缘体之间。每一支撑部包括一基部、一水平部及一接触部,该水平部位于该基部与该接触部之间,该接触部接触于该些绝缘体以使该些热熔融部形成于该接触部与该些绝缘体之间, 该基部设置于该中间岛部的左右两侧。数个基部之间形成数个第一容置槽,数个水平部之间形成数个第二容置槽,每一基部的高度大于每一水平部的高度,每一第一容置槽的深度大于每一第二容置槽的深度, 该些第一容置槽与该些第二容置槽共同组成该些容置槽。弹性部包括有一水平臂、连接该水平臂且朝上方延伸的一接触臂及连接该接触臂且朝着该容置槽的侧壁延伸的一缓冲臂,该水平臂位于该第二容置槽,该接触臂与该缓冲臂位于该第一容置槽。每一该些绝缘体包括一长条部以及位于该长条部前后两端的一卡扣部,该绝缘本体包括该中间岛部以及位于该中间岛部前后两端的一扣卡部,该卡扣部干涉卡合于该扣卡部。该扣卡部为一卡勾,该卡扣部为一凹槽,该卡勾的上表面与下表面分别接触于该凹槽的上壁面与下侧面,该些热熔融部形成于该卡扣部与该扣卡部之间。本技术所提供的电连接器,其是将端子的固定部通过嵌入成型的方式完全包覆固定于左绝缘体与右绝缘体上,如此可得到最佳地固持端子的效果,并将左绝缘体与右绝缘体分别组装于绝缘本体的左右两侧,由于左绝缘体与右绝缘体为相同结构且结构简单,所以可解决现有电连接器的绝缘本体的结构设计非常复杂所导致制程良率变差与制作成本无法降低的问题。为了能更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以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技术加以限制。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附图中,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电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电连接器的部分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是图1中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4是图2中的电连接器在另一方向的部分放大立体分解示意图;图5是图2中的绝缘本体在圆圈部份的立体示意图;图6是图1中的电连接器沿AA线段的剖面示意图;图7是图1中的电连接器沿BB线段的剖面示意图;图8是图1中的电连接器沿CC线段的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其效果,以下结合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及其附图进行详细描述。请参阅图1至图8所示,本技术的电连接器1包括有绝缘本体2、组装于绝缘本体2左右两侧的左绝缘体31与右绝缘体32以及沿纵长方向排列并设置于左绝缘体31 与右绝缘体32上的数个端子4。绝缘本体2设有一中间岛部21,于中间岛部21的左右两侧各设有数个支撑部22, 该些支撑部22之间形成数个容置槽23,左绝缘体31与右绝缘体32分别组装于中间岛部 21的左右两侧且面对于该些容置槽23设置,支撑部22接触于该些绝缘体31、32。数个端子4设置于该些绝缘体31、32上,其中每一端子4以嵌入成型(insert molding)方式先分别与左、右绝缘体31、32结合固定成一体,之后将左绝缘体31与右绝缘体32分别组装于绝缘本体2的左右两侧,接着利用超音波振荡加工法使数个热熔融部5形成于支撑部22与该些绝缘体31、32之间,以将该些绝缘体31、32与绝缘本体2结合固定成一体,并且将端子4包覆固定于绝缘本体2与该些绝缘体31、32之间。在本实施例中,每一支撑部22包括一基部221、一水平部222及一接触部223,水平部222位于基部221与接触部223之间,接触部223接触于该些绝缘体31、32以使该些热熔融部5形成于数个接触部223与该些绝缘体31、32之间,数个基部221设置于中间岛部21的左右两侧,且该些基部221之间形成数个第一容置槽231,数个水平部222之间形成数个第二容置槽232,每一基部221的高度Hl大于每一水平部222的高度hl,因此每一第一容置槽231的深度大于每一第二容置槽232的深度,该些第一容置槽231与该些第二容置槽232共同组成该些容置槽23。在本实施例中,左绝缘体31与右绝缘体32为相同结构对称设置于绝缘本体2左右两侧,其各包括一长条部33以及位于长条部33前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绝缘本体,其设有数个容置槽;一左绝缘体与一右绝缘体,分别组装于该绝缘本体的左右两侧;以及数个端子,设置于该些绝缘体上,其中每一端子设有嵌入成型于该些绝缘体上的一固定部及自该固定部朝着每一容置槽延伸的一弹性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贤昌
申请(专利权)人:达昌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禾昌兴业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