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管和烟气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29793 阅读:2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换热管,包括蛇形管,所述蛇形管折弯形成有多个换热管段(1),所述换热管段(1)的两侧沿轴向分别连接有轴向换热片(2);所述换热管段(1)还连接有多个径向换热片(3),各所述径向换热片(3)均包括第一换热片段(31)和第二换热片段(32),且二者沿径向连接于所述换热管段(1)的两侧,并将所述轴向换热片(2)夹持于二者的间隙之中。该换热管的结构设计能够在不增大或不大幅度增大其占据空间的基础上有效增大换热管的换热面积,从而显著提高换热管的换热效率。此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包括该换热管的烟气换热器。(*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烟气换热
,特别涉及一种换热管。此外,本技术还涉及一种包括该换热管的烟气换热器。
技术介绍
随着煤、石油和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的日益枯竭,对于能量的回收利用或循环利用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因而在燃煤锅炉
,烟气换热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专利号为“201020301096. 2”的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烟气换热技术所采用的换热管。具体地,请参考图1和图2,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换热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 CC向的剖视图。如图1所示,该现有技术中的换热管包括蛇形管,该蛇形管折弯形成有多个换热管段1',各个换热管段1'轴向的两侧均连接有轴向换热片2'。工作时,换热管段1'内流有低温换热介质,换热管段1'外部的高温烟气通过轴向换热片2'及换热管段1'的侧壁与管内的低温换热介质发生热交换,高温烟气的温度降低,换热管段1'内的低温换热介质的温度升高,从而实现烟气换热的目的。然而,上述现有技术中的换热管存在有如下缺陷第一,在上述结构中,如图1和图2所示,换热管轴向的两侧连接有轴向换热片 2',换热管采用的是一种膜式换热结构,该种换热结构的换热面积较小,从而导致换热效率较低;第二,当发生烟气换热时,如图2所示,相邻的换热管段1'之间的距离由于热膨胀会增大,而此时轴向换热片2'由于在垂直于换热管段Γ轴向的竖直方向上的尺寸基本上不发生变化,因而会导致轴向换热片2'与换热管段1'之间的连接位置发生撕裂;第三,当发生烟气换热时,如图1所示,在沿换热管段1'的轴线方向上,由于换热管段1'之间的轴向换热片2'为整体结构,因而当轴向换热片2'由于受热而发生热膨胀时,在该换热管段1'的轴线方向上轴向换热片2'也有可能发生断裂。有鉴于此,如何对现有技术中的换热管进行改进,从而在不增大或者不大幅度增大其占据的空间的基础上增大其换热面积,提高其换热效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换热管,该换热管的结构设计能够在不增大或不大幅度增大其占据空间的基础上有效增大换热管的换热面积,从而显著提高换热管的换热效率。此外,本技术另一个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包括该换热管的烟气换热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换热管,包括蛇形管,所述蛇形管折弯形成有多个换热管段,所述换热管段的两侧沿轴向分别连接有轴向换热片;所述换热管段还连接有多个径向换热片,各所述径向换热片均包括第一换热片段和第二换热片段,且二者沿径向连接于所述换热管段的两侧,并将所述轴向换热片夹持于二者的间隙之中。优选地,各所述换热管段所连接的径向换热片的数量相同,且各所述换热管段上沿轴向处于同一次序的径向换热片在垂直于所述换热管段轴线的方向上对齐设置。优选地,任一个换热管段上各个径向换热片与相邻的换热管段上的各个径向换热片均间隔设置。优选地,所述第一换热片段设有第一弧形孔,所述第一换热片段以其第一弧形孔卡装连接于所述换热管段一侧的圆周侧壁上;所述第二换热片段设有第二弧形孔,所述第二换热片段以其第二弧形孔卡装连接于所述换热管段另一侧的圆周侧壁上。优选地,各所述轴向换热片中位于相邻换热管段之间的轴向换热片连接于相邻换热管段之间,并为沿垂直于所述换热管段轴线的方向发生折弯的折弯件。优选地,所述轴向换热片包括成夹角连接的第一直板件和第二直板件,所述第一直板件与相邻的两个换热管段中的一者连接,所述第二直板件与相邻的两个换热管段中的另一者连接。优选地,所述轴向换热片在沿所述换热管段轴线方向上为分体结构,包括多个轴向换热片段,且相邻所述轴向换热片段之间具有间隙。此外,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烟气换热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连接有进口烟箱和出口烟箱;所述烟气换热器还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换热管,所述换热管设于所述壳体围成的腔体中。优选地,所述进口烟箱中进一步设有导流部件。优选地,在所述进口烟箱一侧,所述换热管连接有防磨组件。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本技术所提供的换热管的换热管段还连接有多个径向换热片,各所述径向换热片均包括第一换热片段和第二换热片段,且二者沿径向连接于所述换热管段的两侧,并将所述轴向换热片夹持于二者的间隙之中。由于换热管段上又增加了多个径向换热片,因而可以显著增大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率。此外,由于增加的径向换热片是沿径向连接于所述换热管段的两侧,并将所述轴向换热片夹持于二者的间隙之中, 该径向换热片合理利用蛇形管与蛇形管之间的间隙,因而不会增大或者不会大幅度增大换热管占据的空间。综上所述,本技术所提供的换热管能够在不增大或不大幅度增大其占据空间的基础上有效增大换热管的换热面积,从而显著提高换热管的换热效率。此外,本技术所提供的包括该换热管的烟气换热器,其技术效果与上述换热管的技术效果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换热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CC向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种实施例中换热管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第二种实施例中换热管的一个换热管段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换热管段的侧视图;图6为图4中换热管段的俯视图;图7为本技术第三种实施例中换热管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中换热管的俯视图;图9为本技术第四种实施例中换热管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9中换热管的俯视图;图1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烟气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和图2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1'换热管段;2'轴向换热片。图3至图11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1换热管段;2轴向换热片;21第一直板件;22第二直板件;23轴向换热片段;3径向换热片;31第一换热片段;32第二换热片段;4壳体;41进口烟箱;42出口烟箱;5导流部件;6防磨组件。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核心为提供一种换热管,该换热管的结构设计能够在不增大或不大幅度增大其占据空间的基础上有效增大换热管的换热面积,从而显著提高换热管的换热效率。此外,本技术另一个核心为提供一种包括该换热管的烟气换热器。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考图3,图4、图5和图6,图3为本技术第一种实施例中换热管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第二种实施例中换热管的一个换热管段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 中换热管段的侧视图;图6为图4中换热管段的俯视图。在本技术的基础技术方案中,如图3所示,换热管包括蛇形管,所述蛇形管折弯形成有多个换热管段1,换热管段1的两侧沿轴向分别连接有轴向换热片2 ;在此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如图3所示,换热管段1还连接有多个径向换热片3,各个径向换热片3均包括第一换热片段31和第二换热片段32,且二者沿径向连接于换热管段1的两侧,并将轴向换热片2夹持于二者的间隙之中。由于换热管段1上又增加了多个径向换热片3,因而可以显著增大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率。此外,由于增加的径向换热片3是沿径向连接于换热管段1的两侧,并将轴向换热片2夹持于第一换热片段31和第二换热片段32之间的间隙之中,该径向换热片3合理利用蛇形管与蛇形管之间的间隙,因而不会增大或者不会大幅度增大换热管占据的空间。综上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热管,包括蛇形管,所述蛇形管折弯形成有多个换热管段(1),所述换热管段(1)的两侧沿轴向分别连接有轴向换热片(2);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段(1)还连接有多个径向换热片(3),各所述径向换热片(3)均包括第一换热片段(31)和第二换热片段(32),且二者沿径向连接于所述换热管段(1)的两侧,并将所述轴向换热片(2)夹持于二者的间隙之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增安陈磊钟志良黄举福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龙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