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毅专利>正文

对中式自动跟踪太阳能采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029543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太阳能利用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对中式自跟踪太阳能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立柱,纵向支撑杆经轴承与立柱相连接,纵向支撑杆上端设有轴承座,横向连接杆经轴承与轴承座相连接,横向连接杆两端分别与支架相连接,支架内设有太阳能采集器,立柱和纵向支撑杆上分别设有驱动装置,驱动装置的驱动端分别与纵向支撑杆和横向连接杆相连接,驱动装置与控制器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有效地实现对阳光的自动跟踪,具有光电转化效率高、工作稳定、抗风能力强、使用寿命长等优点。(*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太阳能利用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对中式自跟踪太阳能采集装置。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石油、煤炭属不可再生类能源,现在正进行大规模地开采,这不但减少资源,还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随着能源需求量的的增长,能源耗尽指日可待,世界上对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类能源的开发、应用风起云涌,但是现有的太阳能采集装置一般采用固定式的,其不足是使用效率较低、工作不稳定、成本高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可加大提高采集效率工作稳定、使用成本高的对中式自动跟踪太阳能采集装置。本技术可以通过如下措施达到。一种对中式自动跟踪太阳能采集装置,包括太阳能采集器和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设有立柱,纵向支撑杆经轴承与立柱相连接,纵向支撑杆上端设有轴承座,横向连接杆经轴承与轴承座相连接,横向连接杆两端分别与支架相连接,支架内设有太阳能采集器,立柱和纵向支撑杆上分别设有驱动装置,驱动装置的驱动端分别与纵向支撑杆和横向连接杆相连接,驱动装置与控制器相连接。本技术所述的驱动端为蜗轮,蜗轮两侧分别与蜗杆相连接,蜗杆经轴承与支架相连接,蜗杆的一端与电动机相连接。蜗轮在电动机的驱动下驱动纵支撑杆和横连接杆旋转。本技术所述的蜗杆两延伸端分别设有定位齿轮,两定位齿轮相啮合,以提高两支架的稳定性。本技术所述的控制器设有DSP处理器、A/D、D/A模块和位置传感器组成,另外电动机采用调速电动机,极大的改善了跟踪精度,并将由速度变化带来的冲击降到最低。本专利技术能够有效地实现对阳光的自动跟踪,从而实现高光电转化效率,适用不同季节、不同天气状况,只要光照达到集能要求系统即可启动,360度范围内自动跟踪;定角差间歇式跟踪可在几乎不影响及热效率的前提下降低驱动能耗,延长设备寿命。由于驱动轴对中安装,所以需要的驱动力很小,可以直接以少量太阳能电池供电,辅以小型蓄电池蓄能即可,不需外接电源;框式双蜗杆结构可极大增强传动结构可靠性,保证受外力时蜗杆、 蜗轮不易松脱或损坏;根据空气动力学原理,在采集板中间适当开空,便于空气通过,不会在采集板面周围形成不稳定涡流,从而消除采集板面受风偏摆摇晃的情况。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的驱动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一种对中式自动跟踪太阳能采集装置,包括太阳能采集器和控制器1,太阳能采集器分为聚光板、太阳能电池、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等,本技术的特征在于设有立柱2, 纵向支撑杆3经轴承与立柱2相连接,纵向支撑杆3上端设有轴承座4,横向连接杆5经轴承与轴承座4相连接,横向连接杆5两端分别与支架6相连接,支架6内设有太阳能采集器,立柱2和纵向支撑杆3上分别设有驱动装置20,驱动装置20的驱动端分别与纵向支撑杆3和横向连接杆5相连接,驱动装置与控制器1相连接,本技术所述的驱动端为蜗轮 7,蜗轮7与横向连接杆5和纵向支撑杆3相连接,一般是横向连接杆5和纵向支撑杆3上设有蜗轮7,蜗轮7两侧分别与蜗杆8相连接,蜗杆8经轴承与支架9相连接,支架9为定位件,蜗杆8的一端与电动机10相连接。蜗轮7在电动机10的驱动下驱动纵支撑杆3和横连接杆5旋转,本技术所述的蜗杆8两延伸端分别设有定位齿轮11、12,两定位齿轮相啮合,以提高两支架的稳定性,另外,本技术所述的控制器设有32位DSP处理器,运行速度高达150MHz,内嵌12位A/D,D/A模块,方便模拟输入输出控制,其中模拟量输入范围可以定义输入范围,其模拟输入电压范围可软件选择,可变量程的A/D采集,极大方便的设计和应用,大幅度降低控制设计的复杂度和成本,电机采用调速电机,极大的改善了跟踪精度,并将由速度变化带来的冲击降到最低,位置传感器分别设在支架2上,上述结构与连接方式与现有技术相同,此不赘述,本专利技术能够有效地实现对阳光的自动跟踪,从而实现高光电转化效率,适用不同季节、不同天气状况,只要光照达到集能要求系统即可启动,360度范围内自动跟踪;定角差间歇式跟踪可在几乎不影响及热效率的前提下降低驱动能耗,延长设备寿命。由于驱动轴对中安装,所以需要的驱动力很小,可以直接以少量太阳能电池供电,辅以小型蓄电池蓄能即可,不需外接电源;框式双蜗杆结构可极大增强传动结构可靠性,保证受外力时蜗杆、蜗轮不易松脱或损坏;根据空气动力学原理,在采集板中间适当开空,便于空气通过,不会在采集板面周围形成不稳定涡流,从而消除采集板面受风偏摆摇晃的情况。权利要求1.一种对中式自动跟踪太阳能采集装置,包括太阳能采集器和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设有立柱,纵向支撑杆经轴承与立柱相连接,纵向支撑杆上端设有轴承座,横向连接杆经轴承与轴承座相连接,横向连接杆两端分别与支架相连接,支架内设有太阳能采集器,立柱和纵向支撑杆上分别设有驱动装置,驱动装置的驱动端分别与纵向支撑杆和横向连接杆相连接,驱动装置与控制器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中式自动跟踪太阳能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端为蜗轮,蜗轮两侧分别与蜗杆相连接,蜗杆经轴承与支架相连接,蜗杆的一端与电动机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对中式自动跟踪太阳能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蜗杆两延伸端分别设有定位齿轮,两定位齿轮相啮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中式自动跟踪太阳能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器设有DSP处理器、A/D、D/A模块和位置传感器组成。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太阳能利用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对中式自跟踪太阳能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立柱,纵向支撑杆经轴承与立柱相连接,纵向支撑杆上端设有轴承座,横向连接杆经轴承与轴承座相连接,横向连接杆两端分别与支架相连接,支架内设有太阳能采集器,立柱和纵向支撑杆上分别设有驱动装置,驱动装置的驱动端分别与纵向支撑杆和横向连接杆相连接,驱动装置与控制器相连接,本技术能够有效地实现对阳光的自动跟踪,具有光电转化效率高、工作稳定、抗风能力强、使用寿命长等优点。文档编号H02N6/00GK202102315SQ20112021183公开日2012年1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22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22日专利技术者李文龙, 王丽娜, 王毅 申请人:王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对中式自动跟踪太阳能采集装置,包括太阳能采集器和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设有立柱,纵向支撑杆经轴承与立柱相连接,纵向支撑杆上端设有轴承座,横向连接杆经轴承与轴承座相连接,横向连接杆两端分别与支架相连接,支架内设有太阳能采集器,立柱和纵向支撑杆上分别设有驱动装置,驱动装置的驱动端分别与纵向支撑杆和横向连接杆相连接,驱动装置与控制器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毅王丽娜李文龙
申请(专利权)人:王毅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