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侧窗式光电倍增管全封闭防噪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029108 阅读:2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侧窗式光电倍增管全封闭防噪声装置,包括光学微调旋钮、上半盒状壳体、下半盒状壳体、光电倍增管、特点是:上半盒状壳体与下半盒状壳体三个侧壁由螺钉固定锁紧;另一侧壁为窗口,光电倍增管置于壳体中间,左、右两侧的上、下半盒状壳体各设一个光学微调旋钮,上半盒状壳体顶部与下半盒状壳体底部各设一个光学微调旋钮,下半盒状壳体中部的前、后两面各设一个光学微调旋钮,挡光板设置在窗口位置并铰接在上半盒状壳体上,电路板在窗口对称位置并焊接在下半盒状壳体上,光电倍增管感光面正对窗口。本装置采用内置电路板全封闭式设计,使光电倍增管避免强光直射,对光电倍增管的位置进行全方位微调,使探测效率达到最佳。(*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侧窗式光电倍增管全封闭防噪声装置,使光电倍增管防漏光,并提高抗干扰性和稳定性。
技术介绍
光电倍增管是一种高灵敏度的光子检测器件,它广泛应用于空间探索、超分辨光谱学、光学及微弱信号检测、生物医学等领域。目前,光电倍增管在购买之后,一般都没有相应的防漏光固定装置,在使用过程中,都是自己随便搭配一个连接装置,有很大的弊端,感光面在工作过程中容易被外界杂光所干扰,而且不能调节感光面工作在最优状态,导致采集的信号中所带的噪声对后期信号处理有非常大的影响。近年来也有研究者做过这方面的设计,专利“侧窗式光电倍增管的固定装置”,专利号03251772. 6,该装置安装方便,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光电倍增管。但是仍存在以下不足1)由于光电倍增管是非常精密的仪器, 经常需要保养,而此装置各元器件装上后并不方便拆卸;2)此装置中光电倍增管的电源线和信号直接接到外面,这也可能导致漏光,不利于信号采集;幻此装置不能微调感光面位置,因此探测效率不能达到最优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侧窗式光电倍增管全封闭防噪声装置,可以克服上述在先技术的不足,本侧窗式光电倍增管全封闭式防噪声装置,具有方便装配和拆卸,杜绝任何可能引起漏光的因素,而且能够对光电倍增管的位置进行微调让感光面能够在最佳状态进行探测等特点。一种侧窗式光电倍增管全封闭防噪声装置,包括挡光板、八个光学微调旋钮、上半盒状壳体、下半盒状壳体、光电倍增管、三个螺钉、电路板,其特征在于上半盒状壳体与下半盒状壳体有三个侧壁通过契口扣在一起,分别用螺钉固定锁紧;另一侧壁设置为窗口,光电倍增管置于整个壳体的中间,左、右两侧的上半盒状壳体与下半盒状壳体各设一个光学微调旋钮,上半盒状壳体顶部与下半盒状壳体底部各设一个光学微调旋钮,下半盒状壳体中部的前、后两面各设一个光学微调旋钮,挡光板设置在窗口位置并铰接在上半盒状壳体上,电路板设置在与窗口对称位置并焊接在下半盒状壳体上,插拔式接线端子和BNC插头焊接在电路板上,并穿透下半盒状壳体和电路板的反面,光电倍增管感光面正对窗口。本技术设计的侧窗式光电倍增管全封闭防噪声装置工作过程为首先将光电倍增管的电源线、地线分别从内部接上插拔式接线端子,信号线从内部接上BNC接线柱的反向端,然后上半盒状壳体和下半盒状壳体扣在一起,用位于三个侧面的三个螺钉固定锁紧,旋动八个光学微调旋钮固定好光电倍增管,挡光板在光电倍增管工作的时候旋开,在光电倍增管处于工作状态的时候调节八个光学微调旋钮,通过观察输出信号微调光电倍增管使其探测的效率达到最优化。本技术设计的侧窗式光电倍增管全封闭防噪声装置采用内置电路板全封闭式设计,完全避免了光电倍增管因外界杂光而带来的对数据采集的影响,同时有效的保护了光电倍增管避免强光直射,而且设计八个光学微调旋钮能够对光电倍增管的位置进行全方位微调让其探测的效率达到最优化,并且外部采用卡口式壳体设计,内部采用电路板接口式设计,极为方便装配和拆卸,采用元件结构简单,成本低廉。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侧窗式光电倍增管全封闭防噪声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侧窗式光电倍增管全封闭防噪声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1、挡光板,2、光学微调旋钮,3、上半盒状壳体,4、下半盒状壳体,5、光电倍增管,6、 螺钉,7、电路板,8、插拔式接线端子,9、BNC插头,10、光电倍增管感光面,11窗口。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一种侧窗式光电倍增管全封闭防噪声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挡光板1、八个光学微调旋钮2、上半盒状壳体3、下半盒状壳体4、光电倍增管5、螺钉6、电路板7、光电倍增管感光面10,上半盒状壳体3与下半盒状壳体4有三个侧壁通过契口扣在一起,分别用螺钉6 固定锁紧;另一侧壁设置为窗口 11,光电倍增管5置于整个壳体的中间,上半盒状壳体与下半盒状壳体左、右两侧壁各设一个光学微调旋钮2,上半盒状壳体3顶部与下半盒状壳体4 底部各设一个光学微调旋钮2,下半盒状壳体中部的前、后两面各设一个光学微调旋钮,如图2所示。共八个光学微调旋钮;挡光板1设置在窗口 11位置,并铰接在上半盒状壳体3 上,电路板7设置在与窗口 11对称位置,并焊接在下半盒状壳体4上,插拔式接线端子8和 BNC插头9焊接在电路板7上,并穿透下半盒状壳体4和电路板7的反面,光电倍增管感光面10正对窗口 11。侧窗式光电倍增管全封闭防噪声装置工作过程为首先将光电倍增管5的电源线、地线分别从内部接上插拔式接线端子8,信号线从内部接上BNC接线柱的反向端,然后将上半盒状壳体3和下半盒状壳体4扣在一起,用位于三个侧面的三个螺钉6固定锁紧,旋动八个光学微调旋钮2固定好光电倍增管5,将挡光板1在光电倍增管5工作的时候旋开, 在光电倍增管5处于工作状态的时候调节八个光学微调旋钮2,通过观察输出信号微调光电倍增管5使其探测的效率达到最优化。权利要求1. 一种侧窗式光电倍增管全封闭防噪声装置,包括挡光板、八个光学微调旋钮、上半盒状壳体、下半盒状壳体、光电倍增管、电路板、光电倍增管感光面,其特征在于上半盒状壳体与下半盒状壳体有三个侧壁通过契口扣在一起,分别用螺钉固定锁紧;另一侧壁设置为窗口,光电倍增管置于整个壳体的中间,左、右两侧的上半盒状壳体与下半盒状壳体各设一个光学微调旋钮,上半盒状壳体顶部与下半盒状壳体底部各设一个光学微调旋钮,下半盒状壳体中部的前、后两面各设一个光学微调旋钮,挡光板设置在窗口位置并铰接在上半盒状壳体上,电路板设置在与窗口对称位置并焊接在下半盒状壳体上,插拔式接线端子和BNC 插头焊接在电路板上,并穿透下半盒状壳体和电路板的反面,光电倍增管感光面正对窗口。专利摘要一种侧窗式光电倍增管全封闭防噪声装置,包括光学微调旋钮、上半盒状壳体、下半盒状壳体、光电倍增管、特点是上半盒状壳体与下半盒状壳体三个侧壁由螺钉固定锁紧;另一侧壁为窗口,光电倍增管置于壳体中间,左、右两侧的上、下半盒状壳体各设一个光学微调旋钮,上半盒状壳体顶部与下半盒状壳体底部各设一个光学微调旋钮,下半盒状壳体中部的前、后两面各设一个光学微调旋钮,挡光板设置在窗口位置并铰接在上半盒状壳体上,电路板在窗口对称位置并焊接在下半盒状壳体上,光电倍增管感光面正对窗口。本装置采用内置电路板全封闭式设计,使光电倍增管避免强光直射,对光电倍增管的位置进行全方位微调,使探测效率达到最佳。文档编号H01J43/28GK202103009SQ20112018136公开日2012年1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31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31日专利技术者满忠胜, 田毅强, 翁小羽, 郭汉明, 隋国荣, 高秀敏, 黄猛 申请人:上海理工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侧窗式光电倍增管全封闭防噪声装置,包括挡光板、八个光学微调旋钮、上半盒状壳体、下半盒状壳体、光电倍增管、电路板、光电倍增管感光面,其特征在于:上半盒状壳体与下半盒状壳体有三个侧壁通过契口扣在一起,分别用螺钉固定锁紧;另一侧壁设置为窗口,光电倍增管置于整个壳体的中间,左、右两侧的上半盒状壳体与下半盒状壳体各设一个光学微调旋钮,上半盒状壳体顶部与下半盒状壳体底部各设一个光学微调旋钮,下半盒状壳体中部的前、后两面各设一个光学微调旋钮,挡光板设置在窗口位置并铰接在上半盒状壳体上,电路板设置在与窗口对称位置并焊接在下半盒状壳体上,插拔式接线端子和BNC插头焊接在电路板上,并穿透下半盒状壳体和电路板的反面,光电倍增管感光面正对窗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猛田毅强满忠胜翁小羽高秀敏隋国荣郭汉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理工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