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英陶瓷坩埚的制作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28073 阅读:2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石英陶瓷坩埚的制作模具,其使得坩埚的气孔率低,确保坩埚的致密性、防渗性,且使得成型后的坩埚的接缝处的应力分散,确保高过的正常使用。其包括外模、内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模的开口侧朝下,所述外模的开口侧边缘倒扣于所述内模的四周边缘,所述内模的模心部分位于所述外模的空腔内,所述外模的上端封闭面开有注料孔,所述外模的内表面呈圆弧面过渡,所述内模的外表面成圆弧面过渡。(*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制造多晶硅的坩埚的
,具体为一种石英陶瓷坩埚的制作模具
技术介绍
现有的多晶硅是采用将多种物质混合入坩埚内,然后将坩埚及其内部的多种物质一起放入炉膛内进行烧结,获得多晶硅硅锭,将坩埚丢弃。现有坩埚的模具的包括内模1、外模2,其结构见图1,内模1、外模2的接缝处均为直线过渡,外模2的开口侧3朝上,内模1装于外模2的空腔内,敞口浇注浆料使得浆料填充内模1、外模2所形成的空腔4,由于其敞口浇注,其气孔率高,故使得坩埚的致密性、防渗性差,此外,由于内模、外磨的接缝处均为直线或直角过渡,坩埚的接缝处也是直线,导致坩埚接缝处的应力集中,其在制作、仓储、运输过程中易产生破损,影响坩埚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石英陶瓷坩埚的制作模具,其使得坩埚的气孔率低,确保坩埚的致密性、防渗性,且使得成型后的坩埚的接缝处的应力分散,确保高过的正常使用。一种石英陶瓷坩埚的制作模具,其技术方案是这样的其包括外模、内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模的开口侧朝下,所述外模的开口侧边缘倒扣于所述内模的四周边缘,所述内模的模心部分位于所述外模的空腔内,所述外模的上端封闭面开有注料孔,所述外模的内表面呈圆弧面过渡,所述内模的外表面成圆弧面过渡。其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外模的内表面的四个角为圆角,所述内模的外表面的四个角为圆角。采用本技术的结构后,浆料通过注料孔填充内模、外模之间的空腔,减少了浆料于空气的接触,可以避免空气随着浆料一起进入空腔,从而减少了坩埚的气孔率,确保坩埚的致密性、防渗性;此外由于外模的内表面呈圆弧面过渡,内模的外表面成圆弧面过渡, 制造出坩埚的接缝处为圆弧面过渡,使得接缝处的应力分散,确保高过的正常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的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外模的仰视图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的内模的俯视图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见图2、图3、图4,其包括外模1、内模2,外模1的开口侧3朝下,外模1的开口侧边缘4倒扣于内模2的四周边缘5,内模2的模心部分6位于外模1的空腔内,外模1的上端封闭面7开有注料孔8,外模1的内表面9呈圆弧面过渡,内模2的外表面10成圆弧面过渡,外模1的内表面的四个角11为圆角,内模2的外表面的四个角12为圆角。图中箭头为浆料注入方向。权利要求1.一种石英陶瓷坩埚的制作模具,其技术方案是这样的其包括外模、内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模的开口侧朝下,所述外模的开口侧边缘倒扣于所述内模的四周边缘,所述内模的模心部分位于所述外模的空腔内,所述外模的上端封闭面开有注料孔,所述外模的内表面呈圆弧面过渡,所述内模的外表面成圆弧面过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英陶瓷坩埚的制作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模的内表面的四个角为圆角,所述内模的外表面的四个角为圆角。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石英陶瓷坩埚的制作模具,其使得坩埚的气孔率低,确保坩埚的致密性、防渗性,且使得成型后的坩埚的接缝处的应力分散,确保高过的正常使用。其包括外模、内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模的开口侧朝下,所述外模的开口侧边缘倒扣于所述内模的四周边缘,所述内模的模心部分位于所述外模的空腔内,所述外模的上端封闭面开有注料孔,所述外模的内表面呈圆弧面过渡,所述内模的外表面成圆弧面过渡。文档编号B28B7/00GK202088277SQ201020670629公开日2011年12月28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21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21日专利技术者杨建良 申请人:弘元新材料无锡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石英陶瓷坩埚的制作模具,其技术方案是这样的:其包括外模、内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模的开口侧朝下,所述外模的开口侧边缘倒扣于所述内模的四周边缘,所述内模的模心部分位于所述外模的空腔内,所述外模的上端封闭面开有注料孔,所述外模的内表面呈圆弧面过渡,所述内模的外表面成圆弧面过渡。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建良
申请(专利权)人:弘元新材料无锡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