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筒纵置式链条炉排热水锅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25360 阅读:2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锅筒纵置式链条炉排热水锅炉,它涉及一种热水锅炉。以解决现有锅炉热效率低、耗煤量大、管易堵塞以及排烟温度高的问题。它包括左纵上集箱、右纵上集箱、左纵水管、两根第一立式分水管、两根第二立式分水管、多个上横集箱、多个下横集箱、前横集箱、后横集箱、多根第一水冷壁管、多根第二水冷壁管,多组第三水冷壁管、多组第四水冷壁管,多组第五水冷壁管、多组第六水冷壁管、多组上对流管束、多组前对流管束、多组后对流管束和至少一个对流式省煤器;前横集箱和后横集箱均分别与左防焦箱和右防焦箱连通,多个上锅筒中相邻上锅筒之间以及左纵集箱和右纵上集箱分别与各自相邻的上锅筒之间均通过多个上横集箱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于集中供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热水锅炉。
技术介绍
目前生产的锅炉大部分为水火管式锅炉,受热面积小,热效率低,耗煤量大,运行成本高。螺纹烟管内经常堵塞,烟管每半个月需清灰一次,人工劳动强度大,且需要停炉检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解决现有锅炉热效率低、耗煤量大、管易堵塞以及排烟温度高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锅筒纵置式链条炉排热水锅炉。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的锅筒纵置式链条炉排热水锅炉包括炉体、分层给煤器、给煤斗、大横梁链条炉排、前拱、后拱、左防焦箱、右防焦箱、多个上锅筒和与该上锅筒数量相一致的多个下锅筒,多个上锅筒的下部为炉膛,所述大横梁链条炉排的下部后端设有出渣口,所述给煤斗设置在炉体前墙的前方且位于大横梁链条炉排输入端的正上方,分层给煤器设置在炉体前墙的前方的给煤斗和大横梁链条炉排输入端之间,大横梁链条炉排的输出端设置在炉膛内的下方,该锅炉还包括左纵上集箱、右纵上集箱、左纵水管、右纵水管、两根第一立式分水管、两根第二立式分水管、多个上横集箱、多个下横集箱、前横集箱、后横集箱、多根第一水冷壁管、多根第二水冷壁管、多组第三水冷壁管、多组第四水冷壁管、多组第五水冷壁管、多组第六水冷壁管、多组前拱管、多根后拱管、 多组上对流管束、多组前对流管束、多组后对流管束、多根第一下降管、多根第二下降管和至少一个对流式省煤器;炉膛内纵向设置有至少两排第一折流墙,后拱和相邻两排第一折流墙之间为燃室区,炉膛后墙的上端设有锅炉排烟口,炉膛后墙与炉体后墙之间设有至少一个对流式省煤器,炉体后墙的上端设有排烟口,炉体后墙的下端设有鼓风口,大横梁链条炉排的两侧设有进风口 ;所述多个上锅筒和多个下锅筒纵向对称设置在炉体内的上端和下端且多个上锅筒和多个下锅筒位于炉体前墙和炉膛后墙之间,对称设置的一个上锅筒和一个下锅筒构成一个锅筒组,对流式省煤器的底部与管网集水器连通,对流式省煤器的上部分别与左纵水管的一端和右纵水管的一端连通,所述两根第一立式分水管的其中一根立式分水管的一端与左纵水管连通,所述两根第一立式分水管的剩余一根立式分水管的一端与右纵水管连通,两根第一立式分水管的另一端均与前横集箱连通,所述两根第二立式分水管的其中一根第二立式分水管的一端与左纵水管连通,所述两根第二立式分水管的剩余一根第二立式分水管的一端与右纵水管连通,两根第二立式分水管的另一端均与后横集箱连通;前横集箱和后横集箱均分别与左防焦箱和右防焦箱连通,多根第一水冷壁管的两端分别与左防焦箱和左纵上集箱连通,多根第二水冷壁管的两端分别与右防焦箱和右纵上集箱连通,多个上锅筒中相邻上锅筒之间以及左纵上集箱和右纵上集箱分别与各自相邻的上锅筒之间均通过多个上横集箱连通;每组第三水冷壁管的两端分别与左纵上集箱和与该组第三水冷壁管相对应的下横集箱连通,每组第四水冷壁管的两端分别与右纵上集箱和与该组第四水冷壁管相对应的下横集箱连通,每组第五水冷壁管的两端分别与左防焦箱和与该组第五水冷壁管相对应的下横集箱连通,每组第六水冷壁管的两端分别与右防焦箱和该组第六水冷壁管相对应的下横集箱连通,每组前拱管的两端分别与前横集箱和该组前拱管相对应的下锅筒连通,每根后拱管的两端分别与后横集箱和与该后拱管相对应的下锅筒连通, 每组前对流管束的两端分别与前横集箱和与该对流管束相对应的下横集箱连通,每组后对流管束的两端分别与后横集箱和与该对流管束相对应的下横集箱连通,多个下锅筒中相邻下锅筒之间通过多个上横集箱连通;每个锅筒组之间设置有一组上对流管束且该组上对流管束的两端分别与该锅筒组中上锅筒和下锅筒连通,每根第一下降管的两端分别与左防焦箱和与该第一下降管相对应的下锅筒连通,每根第二下降管的两端分别与右防焦箱和与该第二下降管相对应的下锅筒连通,上锅筒的个数与上对流管束的组数相一致。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热效率高本专利技术锅筒双层纵置式布置,采用对流式结构(对流管束垂直布置),通过对流管束连接上、下锅筒,前、后横集箱通过下降管连接至下锅筒,受热面积大,辐射受热面大,省煤器受热面大,锅炉热效率大于88%。2、对流管束内不易结垢对流管束垂直布置,在管内不易产生碳酸盐垢;对流管束外不易积碳、积灰管束外碳、灰在重力作用下易脱落,每组管束间均设有吹灰孔。关闭鼓风机,开引风机用空气压缩机进行吹灰,先吹对流管束上部,后吹对流管束下部,不需要停炉维护。3、折流墙对撞区节煤燃煤进入链条炉排预燃区,由于鼓、引风力作用使精煤悬浮,一般锅炉对撞在锅炉内,而本锅炉增设燃室区,精煤通过折流墙对撞,沉降到后拱,落在链条炉排燃室区,再次燃烧,达到有效利用节煤目的,燃煤的消耗量节约10%以上。4、省煤器采用对流式结构,受热面大,对流管束为减少磨损,全部采用Φ 51 X 3无缝钢管垂直布置,节煤10% 20%,提高锅炉出力120% 125%。5、空气预热器采用立式布置,镀锌管Φ48Χ2,空气预热器分为两级;烟气是通过镀锌管外部箱式空气预热器,两侧进风口及两侧炉排进风口形成热风助燃。由于镀锌光管能有效破坏烟气的层硫特性,所以内部光滑不积灰,传热效率高;一、二次风预热温度能达到80 120°C,提高炉膛温度,燃煤充分燃烧,炉渣含碳量7%以下。6、减少排烟热损失减少温室排放,排烟温度降低到105 130°C。7、环保除尘1)烟气通过折流墙对撞,燃烬灰落入炉排燃室区,随出渣机排出炉外;2)脱硫除尘室利用烟气沉降法,大部分烟尘落入脱硫除尘室,减少排放。 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主剖视图(图中箭头所指的方向为出水方向),图2是图 1的A-A向视图(图中箭头所指的方向为进水方向),图3是图1的B-B向视图,图4是锅炉砌筑图。具体实施方式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 图4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锅筒纵置式链条炉排热水锅炉包括炉体6、分层给煤器16、给煤斗17、大横梁链条炉排15、前拱57、后拱54、 左防焦箱33、右防焦箱32、多个上锅筒35和与该上锅筒数量相一致的多个下锅筒46,多个上锅筒35的下部为炉膛24,所述大横梁链条炉排15的下部后端设有出渣口 14,所述给煤斗17设置在炉体前墙58的前方且位于大横梁链条炉排15输入端的正上方,分层给煤器16 设置在炉体前墙58的前方的给煤斗17和大 横梁链条炉排15输入端之间,大横梁链条炉排 15的输出端设置在炉膛24内的下方,该锅炉还包括左纵上集箱28、右纵上集箱20、左纵水管22、右纵水管36、两根第一立式分水管21、两根第二立式分水管37、多个上横集箱39、多个下横集箱29、前横集箱18、后横集箱27、多根第一水冷壁管5、多根第二水冷壁管38、多组第三水冷壁管23、多组第四水冷壁管40、多组第五水冷壁管26、多组第六水冷壁管41、多组前拱管19、多根后拱管25、多组上对流管束45、多组前对流管束50、多组后对流管束51、 多根第一下降管4、多根第二下降管42和至少一个对流式省煤器9 ;炉膛24内纵向设置有至少两排第一折流墙53,后拱54和相邻两排第一折流墙53之间为燃室区56,炉膛后墙59 的上端设有锅炉排烟口 61,炉膛后墙59与炉体后墙60之间设有至少一个对流式省煤器9, 炉体后墙60的上端设有排烟口 8,炉体后墙60的下端设有鼓风口 13,大横梁链条炉排15 的两侧设有进风口 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锅筒纵置式链条炉排热水锅炉,该锅炉包括炉体(6)、分层给煤器(16)、给煤斗(17)、大横梁链条炉排(15)、前拱(57)、后拱(54)、左防焦箱(33)、右防焦箱(32)、多个上锅筒(35)和与该上锅筒数量相一致的多个下锅筒(46),多个上锅筒(35)的下部为炉膛(24),所述大横梁链条炉排(15)的下部后端设有出渣口(14),所述给煤斗(17)设置在炉体前墙(58)的前方且位于大横梁链条炉排(15)输入端的正上方,分层给煤器(16)设置在炉体前墙(58)的前方的给煤斗(17)和大横梁链条炉排(15)输入端之间,大横梁链条炉排(15)的输出端设置在炉膛(24)内的下方,其特征在于:该锅炉还包括左纵上集箱(28)、右纵上集箱(20)、左纵水管(22)、右纵水管(36)、两根第一立式分水管(21)、两根第二立式分水管(37)、多个上横集箱(39)、多个下横集箱(29)、前横集箱(18)、后横集箱(27)、多根第一水冷壁管(5)、多根第二水冷壁管(38)、多组第三水冷壁管(23)、多组第四水冷壁管(40)、多组第五水冷壁管(26)、多组第六水冷壁管(41)、多组前拱管(19)、多根后拱管(25)、多组上对流管束(45)、多组前对流管束(50)、多组后对流管束(51)、多根第一下降管(4)、多根第二下降管(42)和至少一个对流式省煤器(9);炉膛(24)内纵向设置有至少两排第一折流墙(53),后拱(54)和相邻两排第一折流墙(53)之间为燃室区(56),炉膛后墙(59)的上端设有锅炉排烟口(61),炉膛后墙(59)与炉体后墙(60)之间设有至少一个对流式省煤器(9),炉体后墙(60)的上端设有排烟口(8),炉体后墙(60)的下端设有鼓风口(13),大横梁链条炉排(15)的两侧设有进风口(12);所述多个上锅筒(35)和多个下锅筒(46)纵向对称设置在炉体(6)内的上端和下端且多个上锅筒(35)和多个下锅筒(46)位于炉体前墙(58)和炉膛后墙(59)之间,对称设置的一个上锅筒(35)和一个下锅筒(46)构成一个锅筒组,对流式省煤器(9)的底部与管网集水器连通,对流式省煤器(9)的上部分别与左纵水管(22)的一端和右纵水管(36)的一端连通,所述两根第一立式分水管(21)的其中一根立式分水管(21)的一端与左纵水管(22)连通,所述两根第一立式分水管(21)的剩余一根立式分水管(21)的一端与右纵水管(36)连通,两根第一立式分水管(21)的另一端均与前横集箱(18)连通,所述两根第二立式分水管(37)的其中一根第二立式分水管(37)的一端与左纵水管(22)连通,所述两根第二立式分水管(37)的剩余一根第二立式分水管(37)的一端与右纵水管(36)连通,两根第二立式分水管(37)的另一端均与后横集箱(27)连通;前横集箱(18)和后横集箱(27)均分别与左防焦箱(33)和右防焦箱(32)连通,多根第一水冷壁管(5)的两端分别与左防焦箱(33)和左纵上集箱(28)连通,多根第二水冷壁管(38)的两端分别与右防焦箱(32)和右纵上集箱(20)连通,多个上锅筒(35)中相邻上锅筒(35)之间以及左纵上集箱(28)和右纵上集箱(20)分别与各自相邻的上锅筒(35)之间均通过多个上横集箱(39)连通;每组第三水冷壁管(23)的两端分别与左纵上集箱(28)和与该组第三水冷壁管(23)相对应的下横集箱(29)连通,每组第四水冷壁管(40)的两端分别与右纵上集箱(20)和与该组第四水冷壁管(40)相对应的下横集箱(29)连通,每组第五水冷壁管(26)的两端分别与左防焦箱(33)和与该组第五水冷壁管(26)相对应的下横集箱(29)连通,每组第六水冷壁管(41)的两端分别与右防焦箱(32)和该组第六水冷壁管(41)相对应的下横集箱(29)连通,每组前拱管(19)的两端分别与前横集箱(18)和该组前拱管(19)相对应的下锅筒(46)连通,每根后拱管(25)的两端分别与后横集箱(27)和与该后拱管(25)相对应的下锅筒(46)连通,每组前对流管束(50)的两端分别与前横集箱(18)和与该对流管束(50)相对应的下横集箱(29)连通,每组后对流管束(51)的两端分别与后横集箱(27)和与该对流管束(51)相对应的下横集箱(29)连通,多个下锅筒(46)中相邻下锅筒(46)之间通过多个上横集箱(39)连通;每个锅筒组之间设置有一组上对流管束(45)且该组上对流管束(45)的两端分别与该锅筒组中上锅筒(35)和下锅筒(46)连通,每根第一下降管(4)的两端分别与左防焦箱(33)和与该第一下降管(4)相对应的下锅筒(46)连通,每根第二下降管(42)的两端分别与右防焦箱(32)和与该第二下降管(42)相对应的下锅筒(46)连通,上锅筒(35)的个数与上对流管...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丽娜张海英马广来邓玉宽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市天地宽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