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体旋转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17440 阅读:2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单体旋转门,包括左右相对设置并形成纵向通道的固定弧壁和移动弧壁,所述移动弧壁由至少两个弧壁移动体围合而成,至少两个弧壁移动体可绕中心轴分别向内外两侧转动与所述固定弧壁围合,所述单体旋转门还包括与中心轴铰接的平开折叠门翼。与现有技术相比,根据实际需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单体旋转门可在普通旋转门功能和平开门功能之间切换,以有效提高其单位时间通流效率,并可满足宽通道的特殊通行要求。当分体式的弧壁移动体围合在固定弧壁的内外两侧,并配合平开折叠门翼的转动后,在旋转门的一侧具有最大宽度尺寸的平开门功能,满足运送大件物品的通行需求。(*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旋转门
,具体涉及一种单体旋转门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在建筑物通行入口处大多使用旋转门。旋转门在满足双向通行能力的基础上,能够有效防止冷热空气交换,以符合节约能源和隔绝噪音等技术发展趋势。根据单体使用数量进行划分,现有的旋转门主要包括单体旋转门和双体旋转门两大类。传统单体旋转门的两个弧壁相对固定设置,形成通行出入口,并随着门翼绕中心轴的转动建立动态变化的通道。然而,现有单体旋转门只具有旋转门的单一功能,行人通行速度受到限制,因此无法进一步提高单位时间内的通流量。此外,受其自身结构的限制,现有单体旋转门无法满足大型物品通行等特殊的通行要求。有鉴于此,亟待针对现有单体旋转门进行优化设计,以便于运送大件物品。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单体旋转门,以有效提高其单位时间通流效率,并可满足宽通道的特殊通行要求。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单体旋转门,包括左右相对设置并形成纵向通道的固定弧壁和移动弧壁,所述移动弧壁由至少两个弧壁移动体围合而成,至少两个弧壁移动体可绕中心轴分别向内外两侧转动与所述固定弧壁围合,所述单体旋转门还包括与中心轴铰接的平开折叠门翼。优选地,所述移动弧壁由内侧弧壁移动体和外侧弧壁移动体围合而成。优选地,所述内侧弧壁移动体和外侧弧壁移动体均由弧壁驱动机构驱动向内外两侧转动。优选地,所述弧壁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顶板上方的柔性传送部件、内侧导向轮、中部导向轮和外侧导向轮;在水平投影面内,所述内侧导向轮和外侧导向轮对称设置在所述中部导向轮的两侧,所述柔性传送部件首尾相连绕成近“8”字形,且近“8”字形的两个环部分别套装在所述内侧导向轮和外侧导向轮上,近“8”字形的交叉部均与所述中部导向轮的远离中心轴侧相抵;所述内侧导向轮与中部导向轮之间的远离中心轴侧的所述柔性传送部件形成内传送段,所述外侧导向轮与中部导向轮之间的远离中心轴侧的所述柔性传送部件形成外传送段,所述内侧弧壁移动体和外侧弧壁移动体分别挂装在呈外凸圆弧状的所述内传送段和外传送段上。优选地,所述柔性传送部件由电机驱动,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内侧导向轮和/ 或外侧导向轮相联接。优选地,所述柔性传送部件由电机驱动,所述弧壁驱动机构还包括带动所述柔性传送部件的驱动轮,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驱动轮相联接。优选地,所述驱动轮与所述内传送段或外传送段相对侧的柔性传送部件相抵,且在所述驱动轮与所述中部导向轮之间设置有配合导向轮,所述内传送段或外传送段相对侧的柔性传送部件依次绕经所述驱动轮、配合导向轮及所述内侧导向轮或外侧导向轮。优选地,所述平开折叠门翼由门翼驱动机构驱动相对中心轴转动。优选地,具有四个绕所述中心轴转动的门翼,其中至少一个为所述平开折叠门翼。根据实际需要,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单体旋转门可在普通旋转门功能和平开门功能功能之间切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进行了结构优化设计,该单体旋转门的通行区域由相对设置固定弧壁和移动弧壁构成,其中,移动弧壁由至少两个弧壁移动体围合而成,并可绕中心轴向内外两侧转动。本方案在旋转门的状态下,分体式的弧壁移动体围合在固定弧壁的相对侧;此状态下,转动中心轴调整该平开折叠门翼为与通行方向相垂直的姿态,切换至平开门工作模式。而当分体式的弧壁移动体围合在固定弧壁的内外两侧,转动中心轴调整相应的平开折叠门翼大致在同一直线上,同样可切换至平开门工作模式,显然,此状态下的通流量大于前述平开门工作模式。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中,移动弧壁由内侧弧壁移动体和外侧弧壁移动体围合而成; 每个单体旋转门的内侧弧壁移动体和外侧弧壁移动体均通过弧壁驱动机构驱动向内外两侧转动。具体地,柔性传送部件首尾相连绕成近“8”字形,并与内侧导向轮、中部导向轮和外侧导向轮相配合形成外凸圆弧状的内传送段和外传送段,分别用于挂装内侧弧壁移动体和外侧弧壁移动体。在电机驱动下,该全封闭的柔性传送部件受三个导向轮的引导按照既定的轨迹运行,以中部导向轮为分界,内传送段和外传送段可同步相对或相向作弧向转动, 这样,挂装在内传送段和外传送段上的分体式移动弧壁可随着电机的正、反转向两个方向打开或关闭。具有结构设计合理,动作可靠的特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单体旋转门可适用于任何建筑物通行出入口,特别适用于具有特殊通行要求的建筑物。附图说明图1是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单体旋转门的轴侧示意图;图2为图1中所示单体旋转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单体旋转门处于平开门工作模式的示意图;图4和图5分别示出了具体实施方式中单体旋转门在两种平开门功能状态之间切换的操作顺序的示意图;图6为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单体旋转门处于固定宽通道状态的示意图;图7为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弧壁驱动机构的轴侧示意图;图8为图7的A部放大图;图9为图7的B部放大图;图10为图9的C向视图;图11为图7中所示柔性传送部件与各轮在水平投影面内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12为第二实施例中所述弧壁驱动机构的柔性传送部件与各轮在水平投影面内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中固定弧壁1、移动弧壁2、内侧弧壁移动体21、外侧弧壁移动体22、中心轴3、平开折叠门翼4、铰接轴41、弧壁驱动机构5、柔性传送部件51、内侧导向轮52、中部导向轮53、外侧导向轮M、驱动轮55、配合导向轮56、电机6、张紧轮7。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核心是提供一种单体旋转门,以有效提高其单位时间通流效率,并可满足宽通道的特殊通行要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具体说明本实施方式。请参见图1,该图为本实施方式所述单体旋转门的轴侧图。如图所示,根据实际需要,该单体旋转门可在普通旋转门功能和平开门功能之间切换。为详细说明本申请的专利技术点所在,请一并参见图2,该图为图1中所示单体旋转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结合图2所示,该单体旋转门具有左右相对设置并形成纵向通道的固定弧壁1和移动弧壁2,该移动弧壁2的横向旁侧为所应用的建筑物固定部G,以便于根据实际需要转动移动弧壁2,在单体旋转门与旁侧的建筑物固定部G形成固定的宽通道。需要明确的是,此处所使用的方位词“横向”是以单体旋转门的转动中心与旁侧建筑物固定部G之间的连线为基准定义的,相应地,所使用的方位词“纵向”以该“横向”为基准,两者大致呈相互垂直的状态。应当理解,方位词“横向”和“纵向”的使用并不限定本申请请求保护的范围本方案中,移动弧壁2由内侧弧壁移动体21和外侧弧壁移动体22围合而成,侧弧壁移动体21和外侧弧壁移动体22可绕中心轴3分别向内外两侧转动与固定弧壁1围合。该单体旋转门为四翼旋转门。本方案中,其中一个门翼与中心轴3铰接可折叠,即绕铰接轴41转动的平开折叠门翼4,以便于实现单体平开门的功能,提高单位时间的通行效率。也就是说,在旋转门功能状态下,该平开折叠门翼4与其他三个门翼均布对称设置; 另外,如图3所示,转动中心轴3调整该平开折叠门翼4为与通行方向相垂直的姿态,即可切换至单体平开门工作模式。可以理解的是,该中心轴3的结构形式可以任意选择,只要满足与顶板(图1中未示出)连接并可带动门翼4转动实现旋转门通行的基本功能,均在本申请请求保护范围内, 而不局限于轴类。本文中所述“内”、“外”方位词是以建筑物为基准定义的,同样,此处“内”、 “外”方位词的应用并不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在旋转门状态下运行时,移动弧壁2的位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单体旋转门,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右相对设置并形成纵向通道的固定弧壁和移动弧壁,所述移动弧壁由至少两个弧壁移动体围合而成,至少两个弧壁移动体可绕中心轴分别向内外两侧转动与所述固定弧壁围合,所述单体旋转门还包括与中心轴铰接的平开折叠门翼。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费向红张雷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宝盾门业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