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体旋转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870174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双体旋转门,包括横向并列设置的两个单体旋转门,每个单体旋转门具有左右相对设置并形成纵向通道的固定弧壁和移动弧壁,且两个单体旋转门的移动弧壁相邻设置;移动弧壁由至少两个弧壁移动体围合而成,每个单体旋转门的至少两个弧壁移动体可绕各自中心轴分别向内外两侧转动与固定弧壁围合,且每个单体旋转门具有与中心轴铰接的平开折叠门翼。与现有技术相比,根据实际需要,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双体旋转门可在普通旋转门功能和平开门功能之间切换,以有效提高其单位时间通流效率,并可满足宽通道的特殊通行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旋转门
,具体涉及一种双体旋转门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在建筑物通行入口处大多使用旋转门。旋转门在满足双向通行能力的基础上,能够有效防止冷热空气交换,以符合节约能源和隔绝噪音等技术发展趋势。根据单体使用数量进行划分,现有的旋转门主要包括单体旋转门和双体旋转门两大类。其中,双体旋转门由两个单体旋转门并列设置,相比之下,双体旋转门的单位时间通流效率较高。然而,现有双体旋转门只具有旋转门的单一功能,行人通行速度受到限制,因此无法进一步提高单位时间内的通流量。此外,受其自身结构的限制,现有双体旋转门无法满足大型物品通行等特殊的通行要求。有鉴于此,亟待针对现有的双体旋转门进行优化设计,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双体旋转门,以有效提高其单位时间通流效率,并可满足宽通道的特殊通行要求。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双体旋转门,包括横向并列设置的两个单体旋转门,每个单体旋转门具有左右相对设置并形成纵向通道的固定弧壁和移动弧壁,且两个单体旋转门的所述移动弧壁相邻设置;所述移动弧壁由至少两个弧壁移动体围合而成,每个单体旋转门的至少两个弧壁移动体可绕各自中心轴分别向内外两侧转动与所述固定弧壁围合,且每个单体旋转门具有与中心轴铰接的平开折叠门翼。优选地,所述移动弧壁由内侧弧壁移动体和外侧弧壁移动体围合而成。优选地,每个单体旋转门的所述内侧弧壁移动体和外侧弧壁移动体均由弧壁驱动机构驱动向内外两侧转动。优选地,所述弧壁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顶板上方的柔性传送部件、内侧导向轮、中部导向轮和外侧导向轮;在水平投影面内,所述内侧导向轮和外侧导向轮对称设置在所述中部导向轮的两侧,所述柔性传送部件首尾相连绕成近“8”字形,且近“8”字形的两个环部分别套装在所述内侧导向轮和外侧导向轮上,近“8”字形的交叉部均与所述中部导向轮的远离中心轴侧相抵;所述内侧导向轮与中部导向轮之间的远离中心轴侧的所述柔性传送部件形成内传送段,所述外侧导向轮与中部导向轮之间的远离中心轴侧的所述柔性传送部件形成外传送段,所述内侧弧壁移动体和外侧弧壁移动体分别挂装在呈外凸圆弧状的所述内传送段和外传送段上。优选地,所述柔性传送部件由电机驱动,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内侧导向轮和/ 或外侧导向轮相联接。优选地,所述柔性传送部件由电机驱动,所述弧壁驱动机构还包括带动所述柔性传送部件的驱动轮,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驱动轮相联接。优选地,所述驱动轮与所述内传送段或外传送段相对侧的柔性传送部件相抵,且在所述驱动轮与所述中部导向轮之间设置有配合导向轮,所述内传送段或外传送段相对侧的柔性传送部件依次绕经所述驱动轮、配合导向轮及所述内侧导向轮或外侧导向轮。优选地,每个单体旋转门的所述平开折叠门翼由门翼驱动机构驱动其相对中心轴转动。优选地,每个单体旋转门具有四个绕所述中心轴转动的门翼,其中至少一个为所述平开折叠门翼。根据实际需要,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双体旋转门可在普通旋转门功能和平开门功能之间切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进行了结构优化设计,每个单体旋转门的固定弧壁和移动弧壁左右相对设置,从而在两者之间形成纵向通道;两个单体旋转门的移动弧壁相邻设置,该移动弧壁由至少两个弧壁移动体围合而成,并可绕各自的中心轴向内外两侧转动。本方案在旋转门状态下运行时,分体式的弧壁移动体围合在固定弧壁的相对侧, 即两个单体旋转门独立运行;此状态下,转动中心轴调整该平开折叠门翼为与通行方向相垂直的姿态,切换至单体平开门工作模式。而当分体式的弧壁移动体围合在固定弧壁的内外两侧时,此状态下,分别转动两单体中心轴调整相应的平开折叠门翼大致在同一直线上, 切换至双体平开门工作模式。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中,移动弧壁由内侧弧壁移动体和外侧弧壁移动体围合而成; 每个单体旋转门的内侧弧壁移动体和外侧弧壁移动体均通过弧壁驱动机构驱动向内外两侧转动。具体地,柔性传送部件首尾相连绕成近“8”字形,并与内侧导向轮、中部导向轮和外侧导向轮相配合形成外凸圆弧状的内传送段和外传送段,分别用于挂装内侧弧壁移动体和外侧弧壁移动体。在电机驱动下,该全封闭的柔性传送部件受三个导向轮的引导按照既定的轨迹运行,以中部导向轮为分界,内传送段和外传送段可同步相对或相向作弧向转动, 这样,挂装在内传送段和外传送段上的分体式移动弧壁可随着电机的正、反转向两个方向打开或关闭。具有结构设计合理,动作可靠的特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双体旋转门可适用于任何建筑物通行出入口,特别适用于具有特殊通行要求的建筑物。附图说明图1是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双体旋转门的轴侧示意图;图2为图1中所示双体旋转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双体旋转门处于单体平开门工作模式的示意图;图4和图5分别示出了具体实施方式中双体旋转门在两种平开门功能状态之间切换的操作顺序的示意图;图6为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双体旋转门处于固定宽通道状态的示意图;图7为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弧壁驱动机构的轴侧示意图;图8为图7的A部放大图;图9为图7的B部放大图10为图9的C向视图;图11为图7中所示柔性传送部件与各轮在水平投影面内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12为第二实施例中所述弧壁驱动机构的柔性传送部件与各轮在水平投影面内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中固定弧壁1、移动弧壁2、内侧弧壁移动体21、外侧弧壁移动体22、中心轴3、平开折叠门翼4、铰接轴41、弧壁驱动机构5、柔性传送部件51、内侧导向轮52、中部导向轮53、外侧导向轮M、驱动轮55、配合导向轮56、电机6、张紧轮7。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的核心是提供一种双体旋转门,以有效提高其单位时间通流效率,并可满足宽通道的特殊通行要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具体说明本实施方式。请参见图1,该图为本实施方式所述双体旋转门的轴侧图。如图所示,该双体旋转门包括横向并列设置的两个单体旋转门,根据实际需要,该双体旋转门可在普通旋转门功能和平开门功能之间切换。需要明确的是,此处所使用的方位词“横向”是以两个单体旋转门的转动中心所在直线为基准定义的,相应地,下文所使用的方位词“纵向”以该“横向,,为基准,两者大致呈相互垂直的状态。应当理解,方位词“横向”和“纵向”的使用并不限定本申请请求保护的范围。为详细说明本申请的专利技术点所在,请一并参见图2,该图为图1中所示双体旋转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结合图2所示,每个单体旋转门均具有左右相对设置并形成纵向通道的固定弧壁 1和移动弧壁2,且两个单体旋转门的移动弧壁2相邻设置,以便于根据实际需要转动移动弧壁2,在两个单体旋转门的相邻位置处形成固定的宽通道。本方案中,移动弧壁2由内侧弧壁移动体21和外侧弧壁移动体22围合而成,每个单体旋转门的侧弧壁移动体21和外侧弧壁移动体22可绕各自中心轴3分别向内外两侧转动与固定弧壁1围合。每个单体旋转门均为四翼旋转门。本方案中,其中一个门翼与中心轴3铰接可折叠,即绕铰接轴41转动的平开折叠门翼4,以便于实现单体平开门或者双体平开门的功能, 提高单位时间的通行效率。也就是说,一方面在旋转门功能状态下,该平开折叠门翼4可与其他三个门翼均布对称设置,两单体旋转门独立运行;另外,如图3所示,转动中心轴3调整该平开折叠门翼4为与通行方向相垂直的姿态,即可切换至单体平开门工作模式。可以理解的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双体旋转门,包括横向并列设置的两个单体旋转门,其特征在于,每个单体旋转门具有左右相对设置并形成纵向通道的固定弧壁和移动弧壁,且两个单体旋转门的所述移动弧壁相邻设置;所述移动弧壁由至少两个弧壁移动体围合而成,每个单体旋转门的至少两个弧壁移动体可绕各自的中心轴分别向内外两侧转动与所述固定弧壁围合,且每个单体旋转门具有与中心轴铰接的平开折叠门翼。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费向红林自立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宝盾门业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