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安门及其通行手拉行李箱识别系统、安保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7918130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25 02: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保安门通行手拉行李箱识别系统,包括设置在保安门基座上的上部传感器、下部传感器以及控制器,所述上部传感器和下部传感器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所述控制器配置成:以所述上部传感器和下部传感器在第一预定时间长度内均被激活为条件,获得行人进入通道的判断结果;并以所述下部传感器被再次激活、且在第二预定时间长度内所述上部传感器未被再次激活为条件,获得行人手拉行李箱的判断结果,并输出控制门翼处于打开状态的控制信号。在确保行人手拉行李箱可靠通行的基础上,可大大降低整机的制造成本及检修维护成本。在此基础上,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保安门安保控制系统及应用该安保控制系统的保安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保安门
,具体涉及一种保安门及其通行手拉行李箱识别系统、安保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保安门在自动检票、写字楼等需要进行通行权限确认的限行出入口处得以广泛应用;例如,高档商务写字楼大多需要按照区域功能的不同通过保安门进行有效隔离,以避免闲杂人员的进入。现有技术中,为能够轻松监控和管理经保安门通行的人流,注重保安门通行保安性的同时兼顾其通行安全性已逐渐成为设计发展趋势。当然,良好的用户体验也是衡量保安门产品整机性能的客观标准之一。 众所周知,当行人携带手拉行李箱通过时,如果控制系统不能有效识别,往往会导致手拉行李箱被关闭的门翼夹住或者击打,直接影响用户感受。基于该工况,传统的保安门大多在基座侧壁上设置传感器,并结合控制策略实现手拉行李箱一并可靠通行。请参见图1,该图示出了现有技术探测判断手拉行李箱的传感器布置示意图垂直传感器带和水平传感器带。如图I所示,在保安门基座的侧壁上以密集的方式在通道中分布传感器(几十个传感器的间距在20mm-30mm之间),形成垂直和/或水平的探测带进行探测判断,从而通过大量使用传感器来识别行人携带手拉行李箱的使用状态。然而,该方案大量使用传感器直接导致制造成本过高,同时,大量传感器的应用必然增加检修维护工作量,进而使得整机的检修维护成本无法得以有效控制。有鉴于此,亟待针对保安门使用过程中防止手拉行李箱被夹的技术进行优化设 计,以有效控制其制造及检修维护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保安门通行手拉行李箱识别系统,在确保行人所带手拉行李箱可靠通行的基础上,可大大降低整机的制造成本及检修维护成本。在此基础上,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保安门安保控制系统及应用该安保控制系统的保安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保安门的通行手拉行李箱识别系统,包括设置在保安门基座上的上部传感器和下部传感器,所述上部传感器和下部传感器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所述控制器配置成以所述上部传感器和下部传感器在第一预定时间长度内均被激活为条件,获得行人进入通道的判断结果;并以所述下部传感器被再次激活、且在第二预定时间长度内另一者未被再次激活为条件,获得行人带手拉行李箱的判断结果,并输出控制门翼处于打开状态的控制信号。优选地,所述第一预定时间长度为50ms-600ms。优选地,所述第二预定时间长度为50ms_800ms。优选地,所述控制信号为控制门翼延时关闭的控制信号。优选地,所述控制信号输出至保安门的门翼驱动装置,以控制门翼处于打开状态。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保安门安保控制系统,包括用于读取通行权限信息的读卡器;还包括设置在保安门基座上的上部传感器和下部传感器,所述上部传感器和下部传感器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通行权限信息输出打开门翼的控制信号,并配置成以所述上部传感器和下部传感器在第一预定时间长度内均被激活为条件,获得行人进入通道的判断结果;并以所述下部传感器被再次激活、且在第二预定时间长度内所述上部传感器未被再次激活为条件,获得行人带手拉行李箱的判断结果,并输出控制门翼处于打开状态的控制信号。优选地,所述第一预定时间长度为50ms-600ms ;所述第二预定时间长度为50ms_800ms。 优选地,所述控制信号为控制门翼延时关闭的控制信号。优选地,所述控制信号输出至保安门的门翼驱动装置,以控制门翼处于打开状态。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保安门,包括基座、设置在所述基座上门翼,及如前所述的保安门安保控制系统。本专利技术所述通行手拉行李箱识别系统仅采用上下布置的两个传感器,两个设置在保安门基座上的上部传感器和下部传感器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通过对行人与其所手拉行李箱之间形成的时间判断识别行人携带有物品。具体而言,控制器以上部传感器和下部传感器在第一预定时间长度内均被激活为条件,获得行人进入通道的判断结果;也就是说,当上部传感器和下部传感器在第一预定时间长度内均被激活,则认定为行人已通过。接下来,以下部传感器被再次激活、且在第二预定时间长度内所述上部传感器未被再次激活为条件,获得行人带手拉行李箱的判断结果,并输出控制门翼处于打开状态的控制信号。如此设置,当行人携带手拉行李箱时可以得出准确判断,可完全规避手拉行李箱被关闭门翼击打或夹住的问题出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用于识别行人手拉行李箱的传感器只需要两个,远远少于目前通常使用几十个传感器的技术,从而大大降低了整机的制造成本及检修维护成本。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保安门安保控制系统适用于任何形式的保安门通道,特别适用于门翼伸缩式保安门和门翼摆动式保安门。附图说明图I是现有保安门的侧向示意图;图具体实施方式所述保安门的使用状态轴侧示意图;图3是具体实施方式所述保安门的侧向视图;图4示出了具体实施方式所述通行手拉行李箱识别系统的流程框图;图5、图6、图7分别示出通行过程三个状态下的行人与传感器相对位置关系的示意图;图8示出了具体实施方式所述保安门安保控制系统的流程框图。图中基座101、门翼102、读卡器103、授权指示器104、通行指示器105、上部传感器106、下部传感器107。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的核心是提供一种保安门的通行手拉行李箱识别系统,在确保行人所手拉行李箱可靠通行的基础上,可大大降低整机的制造成本及检修维护成本。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具体说明本实施方式。不失一般性,本实施方式以门翼伸缩式保安门作为主体进行详细说明。请参见图2,该图为本实施方式所述保安门的使用状态轴侧示意图。如图所示,相邻两个保安门基座形成一通道,与现有技术相同,两个外侧基座可构成一基本通道,并可根据通道设置实际需要选用中部基座(两侧均设置有可伸缩门翼)的数量,每增设一中部基座则相应地增加一通道。当然,对于设置于基座上的门翼宽度满足通行宽度要求的保安门来说,单一外侧基座也可与旁侧固定建筑物构成基本通道。 本方案中,基座、门翼及驱动门翼伸缩的传动机构等功能部件可以采用现有技术实现,例如,左基座101上设有全伸缩门翼102、读卡器103、授权指示器104和通行指示器105,且内部设有驱动门翼的电机和减速箱等部件;右基座除了有与左基座一样的零部件配置外,内部还可以增加了 PCB控制主板、变频器、传感器控制板及UPS电源等部件。其中,通行指示器105显示为红色“X”时,此时行人不能从这一端刷卡(票)进入;显示为绿色“个”时,此时行人可以从这一端刷卡进入。其中,读卡器103是对持卡(票)人的身份进行判断的电子设备,在读卡器103确认身份后授权指示器104将原来显示红色“X”变化为绿色“ t ”,告知持卡人授权合格可以通行,同时发出门翼打开控制信号至驱动电机,进而通过门翼102做打开和关闭运动,对通行者进行控制。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功能部件的具体结构不是本申请的核心专利技术点所在,故本文不再赘述。以下结合图2和图3所示详细说明该保安门通行手拉行李箱识别系统,其中,图3是保安门的侧向视图。如图所示,两组用于识别行人手拉行李箱的传感器分别设置在门翼102的进口侧和出口侧,每组传感器包括上部传感器106和下部传感器107,以用来探测行人或物品的通行信号并反馈至控制器(图中未示出),进而根据这些信息来判断识别行人是否随身携带有物品,例如,行人携带行李箱或者抱持有物品等情况。具体请一并参见图4,该图示出了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保安门的通行手拉行李箱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保安门基座上的上部传感器和下部传感器,所述上部传感器和下部传感器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所述控制器配置成:以所述上部传感器和下部传感器在第一预定时间长度内均被激活为条件,获得行人进入通道的判断结果;并以所述下部传感器被再次激活、且在第二预定时间长度内另一者未被再次激活为条件,获得行人带手拉行李箱的判断结果,并输出控制门翼处于打开状态的控制信号。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费向红张雷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宝盾门业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