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中频高温碳化炉用石墨舟皿,包括上、下垫板和舟皿体,所述上垫板至少一面设有环形凹槽,下垫板至少一面设有环形凹槽,所述舟皿体由至少两个弧形板对合而成,舟皿体的两端分别容置于上、下垫板的环形凹槽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中频高温碳化炉用石墨舟皿组件,包括上垫板、下垫板、连接垫板、舟皿体和空心柱体;上垫板和下垫板均一面设有环形凹槽,中部设有通孔;连接垫板两面均设有环形凹槽,中部设有通孔;舟皿体由至少两个弧形板对合而成;下垫板、至少一个连接垫板和上垫板从下到上顺次相对设置,相邻垫板之间设有舟皿体和空心柱体,舟皿体的两端分别容置于相邻垫板的环形凹槽中,空心柱体的两端分别位于相邻垫板的通孔内。(*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中频高温碳化炉用设备,尤其涉及一种中频高温碳化炉用石墨舟皿及其组件。
技术介绍
目前,硬质合金生产用碳化钨粉一般采用管式碳化炉和中频碳化炉进行碳化生产。常规中频炉经常用石墨舟皿由垫板、舟皿体以及盖组成,舟皿体为整体圆筒形结构。这种石墨舟皿在装舟、卸舟过程中,容易裂,造成石墨件的报废,大量的消耗石墨件增加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中频高温碳化炉用石墨舟皿,它的使用寿命长。本技术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中频高温碳化炉用石墨舟皿组件。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中频高温碳化炉用石墨舟皿,包括上、下垫板和舟皿体,所述上垫板至少一面设有环形凹槽,下垫板至少一面设有环形凹槽,所述舟皿体由至少两个弧形板对合而成,舟皿体的两端分别容置于上、下垫板的环形凹槽中。所述上垫板和下垫板均一面设有圆环形凹槽,所述舟皿体由两个相同的圆弧板对合而成。所述上垫板和下垫板均两面设有圆环形凹槽,所述舟皿体由两个相同的圆弧板对合而成。所述上垫板两面均设有圆环形凹槽,下垫板仅一面设有圆环形凹槽,所述舟皿体由两个相同的圆弧板对合而成。所述上垫板和下垫板中部设有相对的通孔,一空心柱体贯穿两通孔。所述通孔呈圆柱形,所述空心柱体为圆筒形。一种中频高温碳化炉用石墨舟皿组件,包括上垫板、下垫板、连接垫板、舟皿体和空心柱体;上垫板和下垫板均一面设有环形凹槽,中部设有通孔;连接垫板两面均设有环形凹槽,中部设有通孔;舟皿体由至少两个弧形板对合而成;下垫板、至少一个连接垫板和上垫板从下到上顺次相对设置,相邻垫板之间设有舟皿体和空心柱体,舟皿体的两端分别容置于相邻垫板的环形凹槽中,空心柱体的两端分别位于相邻垫板的通孔内。所述环形凹槽为圆环形凹槽,所述舟皿体由两个相同的圆弧板对合而成,所述空心柱体为圆筒形。所述连接垫板为2个,舟皿体和空心柱体均为3个。其内部空间壁面衬无碳纸。本技术的舟皿体由至少两个弧形板对合而成,并通过其两端分别容置于上、 下垫板的环形凹槽中将其固定,作为烧结用舟皿使用。由于本技术的舟皿体为分体式结构,烧结后卸舟时,方便的使舟皿和料分离,避免为了分离料和舟皿而采用的敲砸方式, 因此,延长了石墨舟皿的寿命,大量减少石墨舟皿在使用中因舟皿体损坏而报废的数量,极大的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还减轻了操作工的劳动量。本技术的石墨舟皿组件是将上垫板、下垫板、连接垫板、舟皿体和空心柱体组合在一起成为多层结构,便于使用。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透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透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透视结构示意图。图4图3中石墨舟皿的俯视图。图5为图3中石墨舟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石墨舟皿组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下垫板,2圆弧板,3上垫板,4空心柱体,5圆弧板,6连接垫板,7连接垫板,8环形凹槽。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实质精神是将现有技术中的整体式圆筒状舟皿体变换成由几部分弧形板对合而成,舟皿体两端容置于上、下垫板或连接垫板的环形凹槽中,达到烧结后卸舟时,石墨舟皿和料容易分离的效果。下面对单个石墨舟皿进行详细说明一种中频高温碳化炉用石墨舟皿包括上垫板、下垫板和舟皿体。上垫板两个面中的至少一面设有环形凹槽。下垫板两个面中的至少一面设有环形凹槽。舟皿体由至少两个弧形板对合而成,舟皿体的两端分别容置于上、下垫板的环形凹槽中,将对合的舟皿体固定,作为烧结用舟皿使用。卸舟时,方便的使舟皿和料分离。下面仅以举例说明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本技术还可以通过对舟皿体弧形形状、不同分割形式或分割数量和/ 或垫板的环形凹槽形状的简单变换形成其它的具体实施方式,这些实施方式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具体实施方式1 如图1所示的石墨舟皿是在上述描述基础上的一种具体结构,其上垫板1和下垫板3均一面设有圆环形凹槽。舟皿体由两个相同的圆弧板(2和5)对合而成,为分体式结构。舟皿体的两端分别容置于上、下垫板(1、3)的圆环形凹槽中。具体实施方式2:如图2所示,与具体实施方式1的不同之处在于上垫板7和下垫板6均两面设有圆环形凹槽。舟皿体仍由两个相同的圆弧板(2和5)对合而成,为分体式结构。舟皿体的两端分别容置于上、下垫板(7、6)的圆环形凹槽中。具体实施方式3 如图3和图5所示,与具体实施方式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上垫板7两面均设有4圆环形凹槽8 (如图4所示),下垫板1仅一面设有圆环形凹槽。舟皿体由两个相同的圆弧板(2和5)对合而成,为分体式结构。舟皿体的两端分别容置于上、下垫板(7、1)的圆环形凹槽中。为了便于石墨舟皿的搬运,作为对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垫板和下垫板中部设有相对的通孔,一空心柱体4贯穿两通孔。优选的,所述通孔呈圆柱形,所述空心柱体 4为圆筒形。为了避免烧结后粘舟,石墨舟皿的内部空间壁面衬无碳纸(图中未示出)。为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以第三种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装舟和卸舟时的操作过程做详细的描述。装舟阶段下垫板1带圆环形凹槽的面朝上放置,将两分式的舟皿体(2和5)下端放入圆环形凹槽固定,下垫板1中部通孔插入空心柱体4,在舟皿内部空间底面、侧壁以及空心柱体4外壁衬无碳纸以避免烧结后粘舟,在舟皿内放入混合均勻的原料并压实,在其上加盖下垫板7,使得舟皿体(2和5)下端进入其圆环形凹槽、空心柱体4上端进入其中部的通孔,作为烧结用舟皿使用。卸舟时,两分式舟皿体可以方便的使舟皿和料分离,避免了为分离料和舟皿而采用的敲砸,这样可以大量减少石墨舟皿在使用中因舟皿体损坏而报废的数量,极大的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还减轻了操作工的劳动量。为了便于使用,将上垫板、下垫板、连接垫板、舟皿体和空心柱体组合在一起成为多层结构,下面以三层舟皿组件为例对石墨舟皿组件进行详细说明,当然舟皿组件可以为两层结构还可以为多层结构。如图6所示,一种中频高温碳化炉用石墨舟皿组件,包括上垫板3、下垫板1、连接垫板7、舟皿体和空心柱体4。上垫板3和下垫板1均一面设有环形凹槽,中部设有通孔。 连接垫板7两面均设有环形凹槽,中部设有通孔。舟皿体由两个弧形板(2和5)对合而成。 下垫板1、2个连接垫板7和上垫板3从下到上顺次相对设置,相邻垫板之间设有舟皿体和空心柱体4,舟皿体的两端分别容置于相邻垫板的环形凹槽中,空心柱体4的两端分别位于相邻垫板的通孔内。为了便于加工制造,所述环形凹槽为圆环形凹槽,所述空心柱体4为圆筒形。权利要求1.一种中频高温碳化炉用石墨舟皿,包括上、下垫板和舟皿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垫板至少一面设有环形凹槽,下垫板至少一面设有环形凹槽,所述舟皿体由至少两个弧形板对合而成,舟皿体的两端分别容置于上、下垫板的环形凹槽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舟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垫板和下垫板均一面设有圆环形凹槽,所述舟皿体由两个相同的圆弧板对合而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舟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垫板和下垫板均两面设有圆环形凹槽,所述舟皿体由两个相同的圆弧板对合而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舟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垫板两面均设有圆环形凹槽, 下垫板仅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频高温碳化炉用石墨舟皿,包括上、下垫板和舟皿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垫板至少一面设有环形凹槽,下垫板至少一面设有环形凹槽,所述舟皿体由至少两个弧形板对合而成,舟皿体的两端分别容置于上、下垫板的环形凹槽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丽芳,高传家,迟丽丽,卢平书,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市冶金科学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8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