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08679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一绝缘本体,绝缘本体贯设有多个通孔;多个端子,分别对应容设于各通孔,端子具有一基部固定于通孔,及具有自基部向下延伸形成的二第一抵靠段,以及自二第一抵靠段向前延伸形成的二第二抵靠段,二第二抵靠段显露出通孔外,并抵靠于绝缘本体底面以限制其向上移动,二第二抵靠段之间的宽幅小于锡球直径;多个挡块,分别对应设于各通孔内;以及多个锡球,分别对应容设于各通孔,二第二抵靠段位于锡球水平中心线以下的周缘处,锡球位于其所在通孔内的挡块底面下方以限制其向上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节省材料、防止端子过度向上移动、使锡球相对电路板处于同一高度及使端子与电路板上的锡液均衡以保证焊接效果。(*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指一种用以将一芯片模块电性连接至一电路板的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一般用电连接器去连接一芯片模块至一电路板上,使两者形成电性通路。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开设有多个收容孔al的一绝缘本体a,以及容设于各所述收容孔al的多个导电端子b,以及连接于各所述导电端子b的多个锡球C。所述导电端子b由金属片材冲制而成,其具有一主体部bl,自所述主体部bl向下延伸形成的二第一抵靠段b2,以及自所述二第一抵靠段1^2向前延伸形成的二第二抵靠段 b3,所述二第二抵靠段b3没有抵靠到所述绝缘本体a的底面,所述二第二抵靠段b3用于夹持所述锡球C。由于所述主体部bl先是向下延伸所述二第一抵靠段1^2,再自所述二第一抵靠段 b2向前延伸所述二第二抵靠段b3,这样可使得所述导电端子b的展开面积较小,节省材料。 然而,当所述锡球c向上铆入所述二第二抵靠段1^2之间时,所述锡球c会对所述二第二抵靠段1^2产生一向上的推入力,由于所述二第二抵靠段1^2没有抵靠到所述绝缘本体a底面, 所述二第二抵靠段则会缺乏支撑物而向上变形,而所述推入力超过设置的范围值时,会导致所述二第二抵靠段1^2折断或永久变形,影响所述导电端子b的使用寿命。请参阅图3和图4所示的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开设有多个收容孔dl的一绝缘本体d,以及容设于各所述收容孔dl的多个导电端子e,以及连接各所述导电端子e的多个锡球(未图示)。所述导电端子e由金属片材冲制而成,其具有一基部el,自所述基部el向下延伸形成的一料带连接部e2,以及自所述料带连接部e2两侧弯折向前延伸形成的二夹持臂e3,所述二夹持臂e3显露出所述收容孔dl外,并抵靠于所述绝缘本体d底面以限制其过度向上移动。所述二夹持臂e3呈环抱状,用以环抱于所述锡球的水平中心线处。所述绝缘本体d或所述导电端子e也并未设有挡止所述锡球向上移动的结构。由于所述二夹持臂e3显露出所述收容孔dl外,并抵靠于所述绝缘本体d底面,故当所述锡球向上装入时,所述二夹持臂e3会以所述绝缘本体d底面作为支撑物而无法过度向上移动,从而有效保护所述导电端子e,保证所述导电端子e的使用寿命。然而,仍然存在以下的不足之处1.由于所述基部el向下延伸形成一所述料带连接部e2,再自所述料带连接部e2 两侧来弯折向前延伸形成所述二夹持臂e3,这样设计使得所述导电端子e的展开面积较大,造成在金属片材上冲压下料形成所述导电端子e时产生的废料多。2.由于所述绝缘本体d或所述导电端子e并未设有挡止所述锡球向上移动的结构,故使得在铆压所述锡球进入所述二夹持臂e3之间时,无法精确到所述二夹持臂e3刚好夹持于所述锡球水平中心线处,因此,所述锡球出现高低不等的情况,导致在焊接时相对所述电路板偏高的所述锡球会焊接不到,进而影响所述电连接器与所述电路板之间的电性导ο3.在焊接时,由于所述二夹持臂e3环抱于所述锡球的水平中心线处,会使得熔融后的锡液基本上不会落在所述夹持臂e3表面上,而较多地落在所述电路板上,这样容易造成所述导电端子e与所述电路板焊接不牢固的情况,或空焊、假焊问题,进而影响所述电连接器与所述电路板之间的电性导通。因此,本创作人有鉴于以上所述情况,结合自身研发和制造的经验,积极研究、改良,创造一款新的电连接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
技术介绍
所面临的种种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省材料、防止端子过度向上移动、使锡球相对电路板处于同一高度及使端子与电路板上的锡液均衡以保证焊接效果的电连接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贯设有多个通孔,每一所述通孔其中一内侧壁设有一挡块;多个端子,分别对应容设于各所述通孔,所述端子具有一基部固定于所述通孔,及具有自所述基部向下延伸形成的二第一抵靠段,以及自所述二第一抵靠段向前延伸形成的二第二抵靠段,所述二第二抵靠段显露出所述通孔外,并抵靠于所述绝缘本体底面以限制其向上移动,所述二第二抵靠段之间的宽幅小于所述锡球直径;以及多个锡球,分别对应容设于各所述通孔,所述二第二抵靠段位于所述锡球水平中心线以下的周缘处,所述锡球抵靠于其所在所述通孔内的所述挡块底面以限制其向上移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电连接器具有下列有益效果1.由于所述基部是向下延伸形成所述二第一抵靠段,再自所述二第一抵靠段向前延伸形成所述二第二抵靠段,这样可使得所述端子的展开面积较小,节省材料。2.由于所述二第二抵靠段显露出所述通孔外,并抵靠于所述绝缘本体底面,故当铆压所述锡球进入所述二第二抵靠段之间时,所述二第二抵靠段会以所述绝缘本体底面作为支撑物而无法过度向上移动,从而有效保护所述端子,保证所述端子的使用寿命。3.由于所述绝缘本体的所述通孔内设有所述挡块供所述锡球抵靠,故使得在铆压所述锡球进入所述二第二抵靠段之间时,可使所述二第二抵靠段刚好承托于所述锡球的预定位置,因此,所述锡球相对电路板处于同一高度,保证所述电连接器与所述电路板之间的焊接,进而保证所述电连接器与所述电路板之间的电性导通。4.在焊接时,由于所述二第二抵靠段位于所述锡球水平中心线以下的周缘,这样设计可使熔融后的锡液会有一部分由于有所述第二抵靠段的阻挡而会落在所述第二抵靠段表面上,也可减缓所述锡液流向所述电路板的速度,相对地使得所述端子与所述电路板上的所述锡液均衡,从而保证所述端子与所述电路板之间的焊接效果,进而保证所述电连接器与所述电路板之间的电性导通,同时也可避免空焊、假焊问题。为便于对本技术的目的、形状、构造、特征及其功效皆能有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现结合实施例与附图作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一现有技术电连接器中导电端子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电连接器的剖示图;图3为另一现有技术电连接器中导电端子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的电连接器的组合图;图5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第一实施例的分解图;图6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第一实施例的组合图;图7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第一实施例的正视图;图8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第二实施例的分解图;图9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第二实施例的剖示图;图10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第三实施例的剖示图;图11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第三实施例的端子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第三实施例的端子另一结构示意图。现有技术的附图标号绝缘本体a收容孔al导电端子b主体部bl第一抵靠段第二抵靠段b3锡球C绝缘本体d收容孔 dl导电端子e基部el料带连接部e2夹持臂e3锡球f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绝缘本体1顶面11 底面12通孔13第一侧壁131第二侧壁132第三侧壁133第四侧壁134固定槽135让位空间136位移空间137挡块138限位部1381挡止部1382让位槽139端子2基部21固定部211接触臂22夹持槽221第一抵靠段23第二抵靠段M 料带连接部25锡球3间隙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电连接器作进一步说明。请参阅图5至图7,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第一实施例,所述电连接器用以将一芯片模块(未图示)电性连接至一电路板(未图示)上,其包括一绝缘本体1,设于所述绝缘本体1的多个端子2,以及与所述端子2同等数量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贯设有多个通孔;多个端子,分别对应容设于各所述通孔,所述端子具有一基部固定于所述通孔,及具有自所述基部向下延伸形成的二第一抵靠段,以及自所述二第一抵靠段向前延伸形成的二第二抵靠段,所述二第二抵靠段显露出所述通孔外,并抵靠于所述绝缘本体底面以限制其向上移动,所述二第二抵靠段之间的宽幅小于所述锡球直径;多个挡块,分别对应设于各所述通孔内;以及多个锡球,分别对应容设于各所述通孔,所述二第二抵靠段位于所述锡球水平中心线以下的周缘处,所述锡球位于其所在所述通孔内的所述挡块底面下方以限制其向上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德祥
申请(专利权)人: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