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支点六行星轮均载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08329 阅读:3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三支点六行星轮均载机构,壳体内安装内齿圈,太阳轮浮动,行星轮分别与太阳轮和内齿圈相啮合,行星轮两两组成行星轮组,三组行星轮组呈圆周均布排列,每组行星轮组由一个主行星轮和一个副行星轮组成,副行星轮通过副行星轮轴与浮动架联接,主行星轮通过主行星轮轴分别与浮动架及行星架联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行星轮轴与行星架及浮动架固联,副行星轮以主行星轮轴为支点自由摆动,实现组内行星轮的浮动和均载,增加了行星传动的均载轮数,降低了对行星架加工精度的要求,增大了行星传动承载能力。(*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行星轮均载机构,具体涉及三支点六行星轮均载机构
技术介绍
传统的行星传动结构中多采用3个行星轮圆周均勻布置方式,利用3个行星轮组成的均载机构传递动力,这种均载机构对行星架的加工精度要求相对较低。但是随着行星传动向小型化、高承载的方向发展,3个行星轮圆周均勻布置方式已不能满足重载的要求。 若采用3个以上行星轮圆周均勻布置的方式,则随着行星轮数量的增加,对行星架加工精度要求迅速提高,加工成本大幅提升,且容易偏载,不能达到预期的承载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支点六行星轮均载机构,增加行星轮数量,增大行星传动承载能力,同时降低对输出行星架加工精度要求。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该均载机构包括内齿圈、太阳轮、行星轮、行星轮轴和行星架,壳体内安装内齿圈,太阳轮浮动,行星轮分别与太阳轮和内齿圈相啮合,行星轮通过行星轮轴和浮动架安装在行星架内;其特征在于行星轮两两组成行星轮组,三组行星轮组呈圆周均布,每组行星轮组由一个主行星轮和一个副行星轮组成,副行星轮通过副行星轮轴与浮动架联接,主行星轮通过主行星轮轴分别与浮动架及行星架联接。本技术的三支点六行星轮均载机构中,主行星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三支点六行星轮均载机构,该均载机构包括内齿圈(9)、太阳轮(2)、行星轮、行星轮轴和行星架(8),壳体(1)内安装内齿圈(9),太阳轮(2)浮动,行星轮分别与太阳轮(2)和内齿圈(9)相啮合,行星轮通过行星轮轴和浮动架(4)安装在行星架(8)内;其特征在于:行星轮两两组成行星轮组(12),三组行星轮组圆周均布,每组行星轮组(12)由一个主行星轮(5)和一个副行星轮(3)组成,副行星轮(3)通过副行星轮轴(11)与浮动架(4)联接,主行星轮(5)通过主行星轮轴(7)分别与浮动架(4)及行星架(8)联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秀芹董建峰曹海军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金象减速机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