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08206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复数导电端子、盖体及金属壳体,其中绝缘本体具有一容置空间以及设于容置空间的复数个端子插槽。导电端子安装于端子插槽中,盖体枢设于容置空间内,且盖体设有一抵压部。金属壳体设于绝缘本体上,金属壳体设有至少一弹性臂,该弹性臂是延伸至容置空间内,且盖体的抵压部是可抵压于弹性臂以使弹性臂向着容置空间下方的端子插槽的方向产生变形移动。(*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电连接器,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可防止电磁波干扰的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电连接器是一种以电气方式连接电线、电路板和其它电路组件的连接装置。因此, 广泛地运用于人们生活的各种电子产品中,例如笔记本型计算机、手机以及个人数字助理器(PDA)等。一般的电连接器是焊固于电路板上,利用其连接端子与电路板上经电路布局的接触端接触,以形成电气连接,然而在某些运用上,电连接器是作为固定另一电路组件,例如固定软性排线的用途。因此,电连接器是介于软性排线及印刷电路板之间,作为电气讯号的转接。一般传统用来固定软性排线的电连接器,其结构主要包括有绝缘本体、复数导电端子以及上盖,上盖可相对于绝缘本体旋转移动而产生开启与闭合的状态,当上盖开启时, 可将软性排线插入于绝缘本体中,当上盖闭合时,可将软性排线电性搭接于导电端子上并且固定于绝缘本体内。然而,此种用来固定软性排线的电连接器由于没有设置其它的辅助结构来减少电磁波的干扰(EMI),所以电连接器中所传递的电气讯号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导致噪声过大,进而影响电气讯号的传递,导致产生客诉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传统的习知电连接器的结构对于防止电磁波干扰的成效不佳,导致电连接器的电气讯号很容易受到外界电磁波干扰的影响,使得电气讯号的传递效果变差,进而导致产生客诉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其后侧具有一容置空间以及设于该容置空间的复数个端子插槽;复数导电端子,安装于该些端子插槽中; 一盖体,枢设于该容置空间内,该盖体设有一抵压部;以及一金属壳体,设于该绝缘本体上, 其特征在于该金属壳体设有至少一弹性臂,该弹性臂是延伸至该容置空间内,且该盖体的该抵压部是可抵压于该弹性臂以使该弹性臂向着该容置空间下方的该些端子插槽的方向产生变形移动。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再提供一种电连接器更包括一软性传输单元,插入于该容置空间内,其中该软性传输单元面对于该金属壳体的该弹性臂设有一金属层,该金属层是用以与该弹性臂搭接,当向下扳动该盖体时,该抵压部是抵压于该弹性臂以使该弹性臂向下搭接于该金属层。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再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中该盖体上设有至少一卡扣部,该软性传输单元设有至少一缺口,当向下扳动该盖体时,该卡扣部是插入于该缺口以将该软性传输单元固定于该盖体与该绝缘本体之间。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再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中该绝缘本体包括一前壁、 一左壁、一右壁以及一底壁,且该前壁、该左壁与该右壁设置于该底壁上且形成该容置空间,该些端子插槽设置于该底壁上,该前壁上设有至少一开口贯通该前壁连通至该容置空间,该弹性臂是穿过该开口延伸至该容置空间内。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再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中该弹性臂延伸至该容置空间的延伸方向是相反于该软性传输单元插入于该容置空间的插入方向。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再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中该金属壳体包括一上壳、 一下壳以及连接该上壳与该下壳的一前壳,该前壳覆盖于该前壁前面,该上壳覆盖于该前壁、该左壁与该右壁上面,该下壳覆盖于该底壁下面。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再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中该开口是开设于该前壁的上面以及前面之间,该弹性臂设于该上壳上,该弹性臂是向下延伸穿过该前壁上面的该开口且向后延伸至该容置空间内。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再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中该前壁邻近于该容置空间的后面上设有复数个转动支承部,该盖体的转轴部是枢设于该些转动支承部上,该盖体的该抵压部是位于远离该盖体的转轴部的另一侧。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再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中该上壳的左右两侧各设有一上嵌合部,该下壳的左右两侧各设有一下嵌合部,该上嵌合部、该下嵌合部以及该弹性臂的延伸方向皆为相同,如此以利于将该金属壳体安装固定于该绝缘本体上。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再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中该弹性臂设有一接触段以及一抵压段,该抵压段可被该盖体的该抵压部所抵压以使该接触段向着该容置空间下方的该些端子插槽的方向产生变形移动。与传统技术相比本技术的电连接器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其是在绝缘本体上覆盖有一金属壳体,利用此金属壳体设有延伸至容置空间中的弹性臂,此弹性臂可藉由与盖体之间的作动,来增加软性传输单元上的金属层达到接地效果的质量,如此可解决习知电连接器容易受到外界电磁波干扰而导致客诉的问题。另外,盖体增设卡扣部以与软性传输单元的缺口互相扣合,如此可增加软性传输单元固定于盖体与绝缘本体之间的作用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电连接器尚未组合软性传输单元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电连接器尚未组合软性传输单元在另一方向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图2中的电连接器沿AA线段的剖面示意图。图4是图3中的电连接器的盖体闭合时的剖面示意图。图5是图2中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6是图5中的金属壳体的立体示意图。图7是图5中的绝缘本体的立体示意图。以上各图当中的附图标记的含义是1 电连接器2 绝缘本体21前壁210开口22容置空间23左壁24端子插槽25右壁27底壁28转动支承部3盖体30转轴部32抵压部34卡扣部4导电端子42接触端44焊接端5金属壳体50弹性臂51前壳52抵压段53上壳532左接地部534右接地部54接触段55下壳57上嵌合部59下嵌合部6软性传输单元60缺口62金属层64导体接点66绝缘层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至图7,本技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此电连接器1包含绝缘本体2、 盖体3、复数导电端子4、金属壳体5以及软性传输单元6,在本实施例中,以软性传输单元6 插接组装于绝缘本体2的方向为后侧,其中绝缘本体2后侧具有一容置空间22以及设于该容置空间22的复数个端子插槽24,绝缘本体2邻近于容置空间22上设有复数个转动支承部28。复数导电端子4安装于该些端子插槽M中,其中导电端子4的后端具有一接触端42,导电端子4的前端具有一焊接端44,该接触端42位于容置空间22内,焊接端44向前延伸凸出于绝缘本体2外。在本实施例中,接触端42是用以与软性传输单元6电性连接,焊接端44是用以与电路板(未绘示)焊接固定。盖体3枢设于容置空间22内,其中盖体3具有一转轴部30以及一抵压部32,此转轴部30是枢设于绝缘本体2上的复数个转动支承部28上。在本实施例中,此盖体3是枢设于绝缘本体2上的转动支承部观上,然不限于此,另一种选择是,此导电端子4是亦可设有一支撑部(未绘示),该盖体3可枢设于导电端子4的支撑部上。金属壳体5设于绝缘本体2上,其中金属壳体5是设有一弹性臂50,该弹性臂50 是延伸至绝缘本体2的容置空间22内,且盖体3的抵压部32是可经由转轴部30的旋转连动而抵压于弹性臂50上,以使弹性臂50向着容置空间22下方的端子插槽24的方向产生变形移动。一软性传输单元6插入安装于容置空间22内,其中软性传输单元6面对于金属壳体5的弹性臂50设有一金属层62,该金属层62是用以与弹性臂50搭接,软性传输单元6 面对于导电端子4设有复数导体接点64,该些导体接点64是用以与导电端子4搭接。在本实施例中,此软性传输单元6是为软性排线(FFC),此金属层62是为铝箔,然不限于此,软性传输单元6亦可为软性印刷电路板(FPC),此金属层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其后侧具有一容置空间以及设于该容置空间的复数个端子插槽;复数导电端子,安装于该些端子插槽中;一盖体,枢设于该容置空间内,该盖体设有一抵压部;以及一金属壳体,设于该绝缘本体上,其特征在于:该金属壳体设有至少一弹性臂,该弹性臂是延伸至该容置空间内,且该盖体的该抵压部是可抵压于该弹性臂以使该弹性臂向着该容置空间下方的该些端子插槽的方向产生变形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官东庆
申请(专利权)人:达昌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禾昌兴业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