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拆卸组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006711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拆卸工具。为克服目前轴承一拆即毁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轴承拆卸组合工具,包括一与轴承内圈相抵的活胎,活胎分为上胎和下胎,上胎、下胎为相同直径的半圆环状,上胎、下胎组合形成完整圆环,从上胎环状的边缘设有向下胎延伸的螺纹孔,通过螺栓将上胎、下胎固定为一体;一胎板,胎板上至少设有两个通孔;至少两根拉杆,拉杆的两端设有螺纹。该轴承拆卸组合工具结构简单,方便实用,对轴承内圈施力均匀,可保证轴承拆卸过程中轴承钢球、保持架与内圈、外圈结构的不变形,达到安全拆卸的技术目的。(*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拆卸工具,具体是指一种轴承拆卸组合装置
技术介绍
轴承在电动机中属于比较精密的部件,而且价值不低。电动机在维修中经常发生需拆卸轴承的情况。普通的轴承拉器将拉力直接作用于轴承外圈,通过钢球与保持架,将拉力传给轴承内圈,将轴承从轴上拉出。如此方法完全破坏了轴承,拆卸下的轴承100%损坏不能再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目前轴承一拆即毁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轴承拆卸组合工具。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轴承拆卸组合工具,包括一与轴承内圈相抵的活胎,活胎分为上胎和下胎,上胎、下胎为相同直径的半圆环状,上胎、下胎组合形成完整圆环,从上胎环状的边缘设有向下胎延伸的螺纹孔,通过螺栓将上胎、下胎固定为一体;一胎板,胎板上至少设有两个通孔;至少两根拉杆,拉杆的两端设有螺纹。所述上胎,在螺纹孔对应上胎边缘的位置设有直角缺口。所述胎板上的通孔形状为槽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该轴承拆卸组合工具中包含了由上胎、下胎组合而成的活胎,活胎可以方便地卡装于轴承与轴承内盖之间的电机轴上,通过拉杆将拉力传递于活胎之上,活胎又将力直接作用于轴承的内圈上,从而将轴承完整地拆卸下来。该轴承拆卸组合工具结构简单,方便实用,对轴承内圈施力均勻,可保证轴承拆卸过程中轴承钢球、保持架与内圈、外圈结构的不变形,达到安全拆卸的技术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活胎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胎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拉杆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工作状态示意图。图中,1、上胎,2、下胎,3、螺纹孔,4、直角缺口,5、胎板,6通孔,7,拉杆,8、螺纹,9、 螺母,10、轴承内盖,11、轴承,12、电机轴,13、千斤顶,14、油泵手柄,15、内六角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轴承拆卸组合工具,包括一与轴承内圈相抵的活胎,活胎分为上胎1和下胎2 ; — 胎板5 ;拉杆7。如图1所示,活胎的上胎1、下胎2为相同直径的半圆环状,上胎、下胎组合形成完整圆环,从上胎环状的边缘设有向下胎延伸的螺纹孔3。如图4所示,上胎1、下胎2是通过内六角螺栓15固定为一体。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为使固定上胎、下胎的内六角螺栓15容易安装,上胎在螺纹孔对应边缘的位置设有直角缺口 4。当然,如果该直角缺口 4不存在,螺纹孔3直接由上胎1边缘伸出也可实现上胎1、下胎2的固定。如图2所示,为使拉杆7与胎板5连接后,胎板5形成一个稳定的受力面,在胎板5 上至少设有两个通孔6以便与至少两根拉杆7固定。在本实施例中,胎板5上的通孔6的数量为4个,当然拉杆7也为4根。如图4所示,由于拉杆7的一端与胎板5固定,一端与轴承内盖10固定,为使胎板 5上的通孔6与轴承内盖10上的螺孔处于同一直线上,通孔6采用槽孔形状。如图3所示,拉杆7的两端设有螺纹8,在本实施例中,拉杆7的数量为4根。实际使用时,如图4所示,根据轴承内盖、轴、轴承的规格尺寸,设计活胎、胎板、拉杆,以保证将轴承完好拆卸下来,具体步骤如下1、将活胎置于轴承11与轴承内盖10之间,上胎1、下胎2分别套在电机轴12上, 用内六角螺栓15联接成;2、根据转子轴伸长度,选择合适的拉杆7。将拉杆7 —端拧入轴承内盖10上的,别一端通过胎板5上的通孔6采用螺母9联接固定;3、调整轴承内盖10与胎板5间的距离,将千斤顶13置于胎板与电机轴端面之间;4、上下移动油泵手柄14,使千斤顶13向外伸出,将力作用于胎板5,通过拉杆7、轴承内盖10、活胎,将力传递给轴承11 ;5、在千斤顶13的作用下,平稳的将轴承11拆卸下来。在图4所示的实际应用示意图中,千斤顶13作为其中的一种施力工具,当然还可以采用其它施力方式,比如螺杆施力等等,只要所施加的力最终能够平稳作用于胎板5之上,并且力足够大,就可以将轴承平稳地拆卸下来。该组合工具,由于在轴承内盖10与轴承11之间增加活胎,活胎直接将力施加于轴承11的内圈上,因此可以确保轴承11的拆卸过程中不致损坏。权利要求1.轴承拆卸组合装置,包括一与轴承内圈相抵的活胎,活胎分为上胎和下胎,上胎、下胎为相同直径的半圆环状,上胎、下胎组合形成完整圆环,从上胎环状的边缘设有向下胎延伸的螺纹孔,通过螺栓将上胎、下胎固定为一体;一胎板,胎板上至少设有两个通孔;至少两根拉杆,拉杆的两端设有螺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拆卸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胎在螺纹孔对应边缘的位置设有直角缺口。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拆卸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胎板上的通孔形状为槽孔。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拆卸工具。为克服目前轴承一拆即毁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轴承拆卸组合工具,包括一与轴承内圈相抵的活胎,活胎分为上胎和下胎,上胎、下胎为相同直径的半圆环状,上胎、下胎组合形成完整圆环,从上胎环状的边缘设有向下胎延伸的螺纹孔,通过螺栓将上胎、下胎固定为一体;一胎板,胎板上至少设有两个通孔;至少两根拉杆,拉杆的两端设有螺纹。该轴承拆卸组合工具结构简单,方便实用,对轴承内圈施力均匀,可保证轴承拆卸过程中轴承钢球、保持架与内圈、外圈结构的不变形,达到安全拆卸的技术目的。文档编号B23P19/02GK202015927SQ20102064384公开日2011年10月26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24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24日专利技术者于海军, 吕桂梅, 滕永华, 董文, 郝秦萍 申请人:山东华力电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轴承拆卸组合装置,包括一与轴承内圈相抵的活胎,活胎分为上胎和下胎,上胎、下胎为相同直径的半圆环状,上胎、下胎组合形成完整圆环,从上胎环状的边缘设有向下胎延伸的螺纹孔,通过螺栓将上胎、下胎固定为一体;一胎板,胎板上至少设有两个通孔;至少两根拉杆,拉杆的两端设有螺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秦萍于海军吕桂梅滕永华董文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华力电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