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杆件自动检测校直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03998 阅读:2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杆件自动检测校直机。一种杆件自动检测校直机,包括机座,所述机座设有校直装置、杆件放置台和驱动杆件进行回转运动的杆件驱动装置,所述校直装置包括第一电机、伸缩进给机构和与所述伸缩进给机构连接的压头,所述伸缩进给机构固定在所述机座上,所述机座上设有检测杆件径向跳动的径向跳动检测传感器,所述径向跳动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点正对所述压头的校直范围,所述径向跳动检测传感器连接有中央处理器,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中央处理器连接,所述伸缩进给机构与所述第一电机连接。所述杆件自动检测校直机兼顾检测与校直,提高了自动化程度,也提高了校直效果。(*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杆件自动检测校直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金属板或管、棒或型材的基本无切削加工或处理,尤其涉及 金属板或管、棒或型材的基本无切削加工或处理中的一种杆件自动检测校直机。
技术介绍
一般,在高精度细长杆件的加工工艺中,如活塞杆等,为了保证杆件的直线度,通 常需要进行冷校直工艺处理,但现有的压力校直机需要人工进行检测、然后再将杆件装到 压力校直机上,人工调整杆件的拱起部分与压头相对,使得压头可与拱起部分接触,进行校 直,自动化程底较低,校直的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克服上述压力校直机自动化程底较低,校直的效率较低等缺陷, 提供了 一种杆件自动检测校直机。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杆件自动检测校直 机,包括机座,所述机座设有校直装置、杆件放置台和驱动杆件进行回转运动的杆件驱动装 置,所述校直装置包括第一电机、伸缩进给机构和与所述伸缩进给机构连接的压头,所述伸 缩进给机构固定在所述机座上,所述机座上设有检测杆件径向跳动的径向跳动检测传感 器,所述径向跳动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点正对所述压头的校直范围,所述径向跳动检测传感 器连接有中央处理器,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中央处理器连接,所述伸缩进给机构与所述第 一电机连接。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是所述伸缩进给机构包括滚珠丝杆、设置在所述滚球 丝杆上的滚珠螺母、导杆和滑块,所述滚珠丝杆与所述第一电机连接,所述导杆固定在所述 机座上,所述导杆穿过所述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导杆为滑动连接,所述压头固定在所述滑 块上,所述滚珠螺母与所述滑块连接。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是所述杆件驱动装置包括至少二个支撑轮、驱动杆件 进行回转运动的驱动轮和与所述驱动轮连接的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固定在所述机座 上,所述支撑轮固定在所述机座上,所述驱动轮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中央 处理器连接。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是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气缸,所述气缸与所述驱动轮连接。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是所述驱动轮的径向平面与所述支撑轮的径向平面位 于同一平面。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是所述驱动轮的轮心与所述支撑轮的轮心成等腰三角 形分布。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是所述驱动轮的轮心与所述支撑轮的轮心成等边三角 形分布。3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是所述驱动轮的轮径等于所述支撑轮的轮径。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是所述升降机构上固定有一弹簧,所述弹簧与所述驱 动轮相抵接。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是所述第一电机为伺服电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是所述第二电机为伺服电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上述方案,兼顾检测与校 直,提高了自动化程度,也提高了校直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杆件自动检测校直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杆件自动检测校直机之驱动轮和支撑轮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结合图1至图2, 一种杆件自动检测校直机,包括机座12,所述机座12设有校直装置,所述校直装置包括第 一电机1、与所述第一电机1连接的伸缩进给机构和与所述伸缩进给机构连接的压头6,所 述伸缩进给机构固定在所述机座12上,所述机座12上设有检测杆件径向跳动的径向跳动 检测传感器10和杆件放置台7,所述径向跳动检测传感器10的检测点正对所述压头6的校 直范围,所述径向跳动检测传感器10连接有中央处理器(图中未示出),所述杆件放置台7 上设有至少二个支撑轮9,所述机座12上设有驱动杆件进行回转运动的驱动轮8和与所述 驱动轮8连接的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固定在所述机座12上,所述驱动轮8连接有第二 电机(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一电机1、第二电机分别与所述中央处理器连接。将径向跳动检测传感器10的检测点设置为正对所述压头6的校直范围,有利于实 现检测与校直的统一。如图1所示,优选为杆件放置台7上设有二个支撑轮9,二个支撑轮9之间设置有 间隙,该间隙远小于待校直杆件的直径,其中,杆件放置台7共有二个,分别放置在机座12 的两侧,可分别支撑待校直的杆件。如图1所示,所述伸缩进给机构包括导杆4和滑块5,所述导杆4固定在所述机座 12上,所述导杆4穿过所述滑块5,所述滑块5与所述导杆4为滑动连接,所述第一电机1 与所述滑块5连接,所述压头6固定在所述滑块5上。如图1所示,所述滑块5上固定有滚珠螺母3,所述第一电机1连接有滚珠丝杆2, 所述滚珠螺母3设置在所述滚珠丝杆2上。其中,第一电机1优先为伺服电机,第二电机优先为伺服电机,中央处理器为一计 算机,该计算机上设有相应的控制程序。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气缸11,所述气缸11与所述驱动轮8连接,可通过气缸11来调 整驱动轮8,实现驱动轮8对杆件的松开与压紧。所述升降机构上固定有一弹簧(图中未示出),该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所述弹簧与 所述驱动轮8相抵接。所述驱动轮8的径向平面与所述支撑轮9的径向平面位于同一平面。4所述驱动轮8的轮心与所述支撑轮9的轮心成等腰三角形分布。所述驱动轮8的轮心与所述支撑轮9的轮心成等边三角形分布。所述驱动轮8的轮径等于所述支撑轮9的轮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杆件自动检测校直机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气缸11升程将 驱动轮8推开,将待校直的杆件,如活塞杆100,将活塞杆100放在二个支撑轮9上,即活塞 杆100置于二个支撑轮9之间,形成二个支撑轮9对活塞杆100的支撑和夹持,二个支撑 轮9为从动轮,可被动回转,通过气缸11回程将驱动轮8降至活塞杆100上,由于驱动轮 8本身具有一定的重力,可实现驱动轮8对活塞杆100的压迫接触,通常驱动轮8的重力有 可能过大,导致驱动轮8对活塞杆100的压力过大,影响校直精度,可在驱动轮8上设置弹 簧,通过弹簧的回弹力来抵消一部分驱动轮8的重力,使得驱动轮8对活塞杆100的压力可 调,在活塞杆100的固定完成之后,通过第二电机驱动驱动轮8回转,能过驱动轮8与活塞 杆100的摩擦力带动活塞杆100进行回转,此时,可通过径向跳动检测传感器10对活塞杆 100的中间段进行径向跳动检测,并将检测到的结果实时传到中央处理器,由中央处理器进 行分析处理,一般通过预先在中央处理器上设置相应的公差范围,一旦所检测到的径向跳 动量超过预定的公差范围,则发出命令,指示第二电机停止工作,使活塞杆100的拱起部分 正对压头6,通过中央处理器发出命令,指示第一电机1工作,由第一电机1带动滚珠丝杆2 回转,滚珠螺母3在该滚珠丝杆2上相对进给,带动滑块5在导杆4上相对滑动,带动压头 6进行下压,实现压头6对活塞杆100的校直,当压头6的进给量达到中央处理器的计算值 时,中央处理器控制第一电机1带动压头6回升至初始状态,通过中央处理器控制第二电机 工作,再次对活塞杆100进行径向跳动的检测,如此循环,直到校直完毕。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 认定本技术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 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 为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一种杆件自动检测校直机,包括机座(12),所述机座(12)设有校直装置、杆件放置台(7)和驱动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杆件自动检测校直机,包括机座(12),所述机座(12)设有校直装置、杆件放置台(7)和驱动杆件进行回转运动的杆件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校直装置包括第一电机(1)、伸缩进给机构和与所述伸缩进给机构连接的压头(6),所述伸缩进给机构固定在所述机座(12)上,所述机座(12)上设有检测杆件径向跳动的径向跳动检测传感器(10),所述径向跳动检测传感器(10)连接有中央处理器,所述第一电机(1)与所述中央处理器连接,所述伸缩进给机构与所述第一电机(1)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海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新沧海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