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水热交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003206 阅读:2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气水热交换装置,属于热工设备技术领域。本装置中,气体进入通道和气体出口通道分别置于外壳的两侧,外壳的壳体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外壳内排列有多组换热单元,每个换热单元由公片和母片组成,公片和母片相互间隔排列,母片的正面与相邻公片的正面之间形成气体通道,母片的反面与相邻公片的反面之间形成水通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的气水热交换装置,于热传递板的板面采用了起伏交叉的导流槽和一个个凹台形成凹凸不平的结构,使得流体在换热板内外都进行三维运动,促进流体形成剧烈紊流,减少边界层热阻,强化了传热效率,具有传热效率高的特点,适合在温度高、压力大的工况下工作。(*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气水热交换装置,属于热工设备

技术介绍
热交换器是用来在两种或多种具有不同温度的流体之间传递热量的设备。按照换 热器传递热量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直接接触式与间接接触式两类。在直接接触式换热器中 两种不同状态的流体直接接触交换热量,而后再分离开来。在间接接触式换热器中不同温 度的流体是分开的,热量通过间壁连续地从热流体流向冷流体。也称传热式换热器。通常使 用的换热器有一种流体在管内另一种流体在管外的管式换热器,换热管可以是园型,椭园, 波纹,带翅的等等目的是提高换热效率。换热器一种流体在板内另一种流体在板外进行换 热的称为板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的换热面常有波纹状,瘤形凹凸等,换热片用垫片,固定 框架,压紧装置等组合在一起。现有的换热器在换热面积和工作温度方面都有一定的局限 性。研制换热面积大,工作温度高,耐腐蚀的新型换热器有实际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气水热交换装置,改变已有热交换装置的结构,以提高传 热效率。本技术提出的气水热交换装置,包括外壳、气体进入通道和气体出口通道,气 体进入通道和气体出口通道分别置于外壳的两侧,外壳的壳体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 ;所 述的外壳内排列有多组换热单元,每个换热单元由公片和母片组成,公片和母片相互间隔 排列,母片的正面与相邻公片的正面之间形成气体通道,母片的反面与相邻公片的反面之 间形成水通道;所述的母片上设有第一通水孔、第二通水孔、凹台和第一导流槽,第一通水 孔和第二通水孔分别位于母片的两个对角上,第一导流槽位于第一通水孔的内侧,第一导 流槽有多个,多个第一导流槽互相平行且与母片横边的夹角a为20-50度,凸台位于多个 第一导流槽与第二通水孔之间,母片的两侧竖边及圆角上设有密封定位边;所述的公片上 设有第三通水孔、第四通水孔、凹台和第二导流槽,第三通水孔和第四通水孔分别位于公片 的两个对角上,第二导流槽位于第四通水孔的内侧,第二导流槽有多个,多个第二导流槽互 相平行且与公片横边的夹角0为45-85度,凸台位于多个第二导流槽与第三通水孔之间, 公片的两侧横边上设有密封定位横边,公片的两侧竖边及圆角上设有密封定位边。本技术提出的气水热交换装置,符合热力学的定律,两种存在温度差的流体 在强迫对流传热过程中,由于热传递板的板面采用了起伏交叉的导流槽和一个个凹台形成 凹凸不平的结构,使得流体在换热板内外都进行三维运动,促进流体形成剧烈紊流,减少了 边界层热阻,强化了传热效率。由于换热单元中换热片间及相邻两换热单元之间采取的是 钎焊,使整个换热器整体性好,耐高温,承受压力高。因此,本技术提出的气水热交换装 置,具有传热效率高的特点,适合在温度高、压力大的工况下工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出的气水热交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剖示意图。图3是母片反面示意图。图4是图3所示的母片反面的侧视图。图5是母片正面示意图。图6是图5所示的母片正面的侧视图。图7是公片正面示意图。图8是图7所示的公片正面侧视图。图9是公片反面示意图。图10是图9所示的公片反面侧视图。图1-图10中,1是气体进入通道,2是装置外壳,3是气体出口通道,4是换热片母 片,其中4a是换热片母片的正面,4b是换热片母片的反面,5是换热片公片,5a是换热片公 片的正面,5b是换热片公片的反面,6是水通道,7是气体通道,8是第一通水孔,8a是第一 通水孔凹台,9是第二通水孔,9a是第二通水孔凹台,10是凹台,11是第一导流槽,a角是 导流槽与长边之间夹角,11是导流槽,12是密封定位边,13是密封定位横边,14是第三通水 孔,14a是第三通水孔平台,15是第四通水孔,15a是第四通水孔平台,16是凸台,17是第二 导流槽,0角是第二导流槽与长边之间夹角,18是密封定位边,19是进水口,20是出水口。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出的气水热交换装置,其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外壳2、气体进入通 道1和气体出口通道3,气体进入通道1和气体出口通道3分别置于外壳2的两侧,外壳的 壳体上设有进水口 19和出水口 20。外壳2内排列有多组换热单元,如图2所示,每个换热 单元由公片5和母片4组成,公片5和母片4相互间隔排列,母片的正面4a与相邻公片的 正面5a之间形成气体通道7,母片的反面4b与相邻公片的反面5b之间形成水通道6。母 片的结构如图3和图4所示,其中图3是母片的反面,图4是图3的侧视图,从图中可以看 出,母片上设有第一通水孔8、第二通水孔9、凹台10和第一导流槽11。第一通水孔8和第 二通水孔9分别位于母片的两个对角上,第一导流槽11位于第一通水孔8的内侧,第一导 流槽11有多个,多个第一导流槽11互相平行且与母片横边的夹角a为20-50度,凹台10 位于多个第一导流槽与第二通水孔之间,母片的两侧竖边及圆角上设有密封定位边12。公 片的结构如图7和图8所示,其中图7是公片的正面,图8是图7的侧视图,从图中可以看 出,公片上设有第三通水孔14、第四通水孔15、凸台16和第二导流槽17,第三通水孔14和 第四通水孔15分别位于公片4的两个对角上,第二导流槽17位于第四通水孔15的内侧, 第二导流槽17有多个,多个第二导流槽17互相平行且与公片横边的夹角0为45-85度, 凸台16位于多个第二导流槽17与第三通水孔15之间,公片的两侧横边上设有密封定位横 边13,公片的两侧竖边及圆角上设有密封定位边18。本技术提出的气水热交换装置中,公片5和母片4选用0. 3-0. 8毫米相同厚 度的不锈钢板材冲压成为四周倒角的矩形。在母片4的对角开有与DN25管径相配的园孔 作为第一通水孔8,第二通水孔9,母片4上设有占片上面积1/10-1/3的第一导流槽11,第一导流槽11采取冲压形成,其凹下的方向与本片上的排列有序的凹台10凹下的方向、第一 通水孔8的通水孔边凹台8a、第二通水孔9的通水孔边凹台9a凹下的方向,以及定位密封 边12竖立的方向相一致。定位密封边12的高度大于凹台10凹下的高度、第一通水孔8的 通水孔边凹台8a、第二通水孔9的通水孔边凹台9a凹下的高度以及第一导流槽11凹下的 高度。在公片5的对角开有与DN25管径相配的园孔作为第三通水孔14,第四通水孔15,公 片5上也设有占片上面积1/10-1/3的第二导流槽17,第二导流槽17采取冲压形成,其凸出 的方向与本片上的排列有序的凸台16突出的方向及密封定位横边13突出的方向一致,密 封定位横边13的高度大于第二导流槽17的高度,凸台16的高度,小于密封定位边18的高 度。母片4上的第一导流槽与母片长边成a角,a角在20度至50度范围内,公片5上的 第二导流槽17与公片长边成0角,0角在45度至85度范围内,a角小于0角。母片上的凹台10和公片上的凸台16有序排列,其高度不大于4毫米,台底直径 5-15毫米,相邻两园台底之间的园心距离为12-40毫米。母片4上的第一导流槽11和公 片5上的第二导流槽17的宽度相同,并与凹台10和凸台16的台底直径相同,高度与凹台 10和凸台16的高度相同。公片5的b面两个长边上各有一个密封定位横边13,密封定位 横边13的高度略高于公片5上第二导流槽17的高度。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水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外壳、气体进入通道和气体出口通道,气体进入通道和气体出口通道分别置于外壳的两侧,外壳的壳体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的外壳内排列有多组换热单元,每个换热单元由公片和母片组成,公片和母片相互间隔排列,母片的正面与相邻公片的正面之间形成气体通道,母片的反面与相邻公片的反面之间形成水通道;所述的母片上设有第一通水孔、第二通水孔、凹台和第一导流槽,第一通水孔和第二通水孔分别位于母片的两个对角上,第一导流槽位于第一通水孔的内侧,第一导流槽有多个,多个第一导流槽互相平行且与母片横边的夹角α为20-50度,凸台位于多个第一导流槽与第二通水孔之间,母片的两侧竖边及圆角上设有密封定位边;所述的公片上设有第三通水孔、第四通水孔、凹台和第二导流槽,第三通水孔和第四通水孔分别位于公片的两个对角上,第二导流槽位于第四通水孔的内侧,第二导流槽有多个,多个第二导流槽互相平行且与公片横边的夹角β为45-85度,凸台位于多个第二导流槽与第三通水孔之间,公片的两侧横边上设有密封定位横边,公片的两侧竖边及圆角上设有密封定位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洪亮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科成广科贸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