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袁新华专利>正文

一种生物有机复合肥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02646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原料包括下述组分的生物有机复合肥:50-75重量份含氨基酸类有机料,15-35重量份腐植酸复合肥料,5-15重量份骨粉,0.05-1重量份EM微生物菌种,0.05-1重量份辅料;其中,所述含氨基酸类有机料选自中药干药渣或沼气干渣,所述腐植酸复合肥料包括腐植酸铵、腐植酸钾和腐植磷酸钙,所述辅料包括腐植酸和选自尿素、碳铵、过磷酸钙、磷酸铵或重过磷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生物有机复合肥中有效活菌数≥2亿/克,有机质重量百分比≥25%,氮磷钾总养分重量百分比≥10%。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所述生物有机复合肥的制备方法。所述生物有机复合肥是一种绿色环保的肥料,能够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工程
,特别是利用有益微生物发酵有机废弃物制备的生物有机复合肥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肥料是农林业必不可少的生产资料,尤其是在中国这样可耕作土地资源有限且经过多年的耕种,土地肥力严重下降的国家。长期施用化学肥容易造成土地酸化等问题,而且化肥生产、施用容易污染环境。寻找环境友好型的有机肥料是相关科研人员面临的课题。日常生产生活中产生的污泥、畜禽粪便、果渣、酱油渣、药渣、枯枝烂叶、草碳、稻壳等有机废弃物虽然富含氮磷钾、氨基酸、有机质等养分,但是或因为含有有毒物质,或是有机质以纤维素等作物无法吸收的形式存在,无法直接作为肥料。近年来出现了利用微生物发酵有机废弃物来制备生物有机肥的技术,比如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号CN 101205144A)公开了一种以药渣为原料生产有机肥的工艺,主要利用VT菌剂发酵加入页岩的中药药渣、鸡粪等有机质。另一项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号CN1425635A)公开了利用微生物发酵污泥、畜禽粪便、果渣、酱油渣、药渣、枯枝烂叶、草碳、稻壳等有机废弃物制造生物活性有机肥料。无疑地,微生物菌种的选择、原料的适宜配比是发酵生物有机肥技术的关键。EM菌为“有效微生物群”的英文缩写,由日本学者专利技术,它能使光合菌、乳酸菌、酵母菌、芽孢杆菌、醋酸菌、双歧杆菌、放线菌七大类微生物中的10属80种有益微生物共生共荣。自日本引进后,E M菌在我国的养殖、水产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利用微生物发酵中药药渣、沼气渣等有机废弃物制备的生物有机复合肥,该生物有机复合肥集生物菌肥、有机肥、腐植质肥于一体,是一种无污染高效的绿色肥料。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利用微生物发酵中药药渣、沼气渣等有机废弃物制备生物有机复合肥的制备方法。该方法简单、条件温和,适宜大规模生产。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生物有机复合肥,其中有效活菌数> 2亿/克,有机质重量百分比> 25%,氮磷钾总养分重量百分比彡10%,水分重量百分比彡10%, PH = 5.0^8.5 ;所述生物有机复合肥的原料包括下述重量份的组分:含氨基酸类有机料:50-75重量份,优选60-70重量份,腐植酸复合肥料:15-35重量份,优选20-30重量份,骨粉:5_15重量份,EM微生物菌种:0.05-1重量份,辅料:0.05-1重量份,其中,所述含氨基酸类有机料选自中药干药渣或沼气干渣中的一种或两种,所述腐植酸复合肥料包括腐植酸铵、腐植酸钾和腐植磷酸钙,所述EM微生物菌种包括互不拮抗的放线菌、固氮细菌、磷细菌、硅酸盐类解钾细菌、菌根和酵母;所述辅料包括腐植酸和选自尿素、碳铵、过磷酸钙、磷酸铵或重过磷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本专利技术所述生物有机复合肥和原料中的氮以碱解氮计,磷以五氧化二磷计,钾以氧化钾计。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生物有机复合肥的原料包括下述重量份的组分:中药干药渣:65-70重量份,腐植酸复合肥料:20-25重量份,骨粉:8-15重量份,EM微生物菌种:0.1-1重量份,辅料:0.1-1重量份。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生物有机复合肥的原料包括下述重量份的组分:猪粪沼气禮::60-65重量份,腐植酸复合肥料:22-28重量份,骨粉:8-12重 量份,EM微生物菌种:0.1-1重量份,辅料:0.1-1重量份。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生物有机复合肥的原料包括下述重量份的组分:含氨基酸类有机料:60-70重量份,其中中药干药渣:15-40重量份,余量为猪粪沼气渣,腐植酸复合肥料:20-30重量份,骨粉:5_15重量份,EM微生物菌种:0.1-1重量份,辅料:0.1-1重量份。本专利技术的原料中,优选含氮彡5%,磷彡4.5%,钾彡0.5%,有机质彡45%的中药干药渣,含氮彡1.5%,磷彡2%,钾彡0.5%,有机质彡30%的沼气干渣,含氮彡5%,磷彡2.5%,钾彡6%,有机质彡20%的腐植酸复合肥料,以及含氮彡2%,磷彡15%的骨粉。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中药药渣是指经过煎煮提取后被中药厂当做废弃物的药渣,各种中药材的药渣,包括有毒中药材,比如乌头、马钱子等,都可以作为原料生产本专利技术所述生物有机复合肥。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腐植酸复合肥来源于市购,是以煤层的风化煤(又称褐煤,泥煤)为主要原料生产的腐植酸铵、腐植酸钾和腐植酸磷钙。本专利技术所述的EM微生物菌种来源于市购,经过筛选,优选三亚康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EM微生物菌种。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骨粉为猪、牛、羊等动物的生骨粉。本专利技术所述生物有机复合肥的制备工艺包括下述步骤:原料混合:含氨基酸类有机料、腐植酸复合肥料、骨粉按配方比例称重,混合,粉碎,搅拌均匀;第一次发酵:将所述EM微生物菌种均分为两份,其中一份接种到步骤I所得的原料中,调节含水重量百分比达45飞5%,加入所述辅料以调整PH = 5飞和碳、氮比值=25: I ;堆成Im左右长条堆状,控制温度在5(T65°C,发酵15 20天;第二次发酵:将步骤2所得的肥堆重新翻动降温至常温,接种另一份所述EM微生物菌种,在自然常温状态下发酵5-7 ;干燥,过筛,调整PH、水分,造粒,即得所述生物有机复合肥。上述步骤中干燥可以采用自然干燥或者机械烘干。过筛时优选筛孔直径为3毫米的筛子。过筛后的细粉在调整PH、水分时,可以适当加入少量氮、磷、钾化肥.。未通过筛子的粗粉,主要是没有发酵分解充分的原料,这部分粗粉可以作为副原料与下一批主原料混合,重新发酵。通过本专利技术所述制备方法,中药药渣/沼气渣中不被作物吸收的纤维素被有益微生物降解,有毒、有异味物质被分解、灭毒,从而将中药药渣、沼气渣变废为宝,为中药药渣、沼气渣等有机废弃物找到了很好的去路,符合国家倡导的发展循环经济的方针。复合肥的关键不是单纯氮、磷、钾、氨基酸等有机质的含量高,而是各种养分的平衡配比。本专利技术采用控制原料一中药药渣、沼气渣、腐植酸复合肥的氮、磷、钾、有机质的含量,从而使发酵后的生物有机复合肥的各项养分的配比均衡,避免在发酵完成后因为某种养分的不足而过多的添加合成化肥。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生物有机复合肥集有机肥、腐植酸肥、微生物菌肥为一体,除氮磷钾三要素外,还含有钙、镁、铁 、硫、硼、硅、锌、铜、硒等微量元素;它综合了化肥“速”、有机肥“稳”、菌肥“促”的优势,形成了一种营养合力,不仅可以满足农作物的营养需求,而且能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土壤有机质含量,活化土壤,对土壤有固氮、解磷、解钾的作用,形成土壤有益微生物菌群落系统;还能减少农药、硝酸盐(亚硝酸盐)、重金属等毒害和提高作物抗逆能力。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生物有机复合肥既能够促进经济作物的生长,增产防病,保证农产品的安全;安全的农产品因为没有污染,存放时间更长。通过多次田间施用试验证明,与施常规化肥和农民习惯施肥的对照组比较,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生物有机复合肥能够显著提高水稻的产量。对萝卜、辣椒和莴苣等蔬菜,施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生物有机复合肥,作物生长茁壮、叶片油绿光泽、挂果多、蔬菜品质好。另外对油茶、草莓和大蒜等作物的对比试验中,使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生物有机肥,能使油茶幼树发芽早、茎干粗壮、叶片浓绿、肥效持续时间长;使草莓的叶片更大、更多、叶片更浓绿,后期花蕾多,草莓色泽更鲜艳、口感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生物有机复合肥,其中有效活菌数≥2亿/克,有机质重量百分比≥25%,氮磷钾总养分重量百分比≥10%,水分重量百分比≤30%,PH=5.0~8.5;  所述生物有机复合肥的原料包括下述重量份的组分:  含氨基酸类有机料:50-75重量份,腐植酸复合肥料:15-35重量份,  骨粉:5-15重量份,  EM微生物菌种:0.05-1重量份,  辅料:0.05-1重量份,  其中,所述含氨基酸类有机料选自中药干药渣或沼气干渣中的一种或两种,所述腐植酸复合肥料包括腐植酸铵、腐植酸钾和腐植磷酸钙,所述EM微生物菌种包括互不拮抗的放线菌、固氮细菌、磷细菌、硅酸盐类解钾细菌、菌根和酵母;所述辅料包括腐植酸和选自尿素、碳铵、过磷酸钙、磷酸铵或重过磷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生物有机复合肥的制备工艺包括下述步骤:  [1]原料混合:含氨基酸类有机料、腐植酸复合肥料、骨粉按配方比例称重,混合,粉碎,搅拌均匀;  [2]第一次发酵:将所述EM微生物菌种均分为两份,其中一份接种到步骤1所得的原料中,调节含水重量百分比达45~55%,加入所述辅料以调整PH=5~6和碳、氮比值=25∶1;堆成1m左右长条堆状,控制温度在50~65℃,发酵15~20天;  [3]第二次发酵:将步骤2所得的肥堆重新翻动降温至常温,接种另一份所述EM微生物菌种,在自然常温状态下发酵5-7天;  [4]干燥,过筛,调整PH、水分,造粒,即得所述生物有机复合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劲松袁南根袁新华
申请(专利权)人:袁新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