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害化防治小麦蚜虫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000732 阅读:3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利用喷水控制小麦蚜虫的方法。该方法主要是利用人工喷水使田间小麦蚜虫种群数量迅速下降的无害化防治方法。该方法是利用机动喷雾器或手动喷雾器,不用任何化学农药或化学物质,生物药剂仅用水作为喷洒物质,对发生麦蚜的小麦植株进行喷雾,压低小麦蚜虫密度,提高“益害比”(即天敌与麦蚜的数量比),从而实现控制麦蚜危害小麦的目标。经田间测定表明,对麦长管蚜的田间防治效果可以达到80%以上。该方法具有低成本,没有污染,可充分发挥田间自然天敌的控蚜作用;同时,该方法使用方便,节省工时,易于推广应用,可直接转化成生产力,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植物保护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利用喷水控制小麦蚜虫的绿色防治方法。
技术介绍
小麦是我国第二大粮食作物,其面积和产量仅次于水稻。麦蚜是小麦生产上的重 大害虫,发生面积呈不断上升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麦蚜年发生面积迅速上升,由1972 年的342万hm2上升到1999年的1838万hm2,其发生面积已上升为我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 的第三位(仅次于水稻飞虱、水稻纹枯病)。在90年代,防治后麦蚜造成的实际损失占小麦 主要病虫害之首,每年平均损失小麦70多万吨(1995和1999年分别损失83. 2万吨和82. 7 万吨)。进入21世纪之后,麦蚜的发生面积一直居高不下,全国麦蚜平均年发生面积持续在 1200万hm2次以上,对我国小麦安全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控制麦蚜危害已成为小麦 安全生产的重大需求。麦长管蚜在全国各麦区均为优势麦蚜种类,并且为小麦穗期的最重要害虫,直接 危害小麦植株的旗叶和穗部,造成的小麦产量损失尤为突出。麦长管蚜单独危害时的防治 指标约为5头/株(500头/百株),以取食小麦茎叶为主的禾谷缢管蚜单独危害时则为 38.9头/茎。从防治指标可以看出,麦长管蚜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很大。因此,有效而科学的 控制麦长管蚜危害已成为控制麦蚜危害的重中之重。长期以来,各地农民防治麦蚜危害主要依赖化学农药。麦蚜的猖獗为害,导致化学 农药用量的不断增加和滥用农药现象的日趋严重;在控制麦蚜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 杀伤天敌、产生抗药性和麦蚜再猖獗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农业生态系统工程、生态调控策 略等新理论在害虫综合防治中的应用,使害虫综合防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目前探索 麦蚜无害化的防治措施主要是选用抗虫品种和生物防治。但是,小麦抗蚜育种的研究工作 进展缓慢,尚未培育出生产上抗蚜性较强的小麦品种,形成了生产上抗蚜品种长期匮乏的 被动局面。自然天敌对于麦蚜具有显著的控制作用,但存在着明显的滞后效应,即在麦蚜种 群盛发后期才显现出明显的控制作用。因此,有待开发无害化的关键防治措施。专利技术概述本专利技术针对蚜虫易受外界干扰、逃脱能力差、虫体脆弱而易受损伤的个体生物学 特点和其种群发展受环境因素抑制的薄弱环节,利用人工喷水导致小麦叶片晃动、水流的 机械冲刷、淹溺及泥水粘连、可能造成蚜虫口针损伤等作用,在确定适期条件下进行对靶实 施的一种方法。目的是在不使用任何农药情况下控制麦蚜的危害,减少防治成本和避免污 染;提高“益害比”,充分发挥麦蚜天敌的自然控制作用,能够有效地抑制麦蚜种群的发展, 达到防止或减轻麦蚜对小麦的为害和保护小麦产品安全无污染的效果。生产上实用且应用 前景广阔。更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各项1. 一种控制小麦蚜虫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对需要该方法的小麦喷水的步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喷水是人工喷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人工喷水是利用背负式或车载机动喷雾 器、背负式手动喷雾器、手持式喷雾器或手持式洒水喷壶器具进行喷水或洒水。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水为普通水,所述普通水选自 包含自来水、地下水、河流水、池塘水和积累的雨水的组。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小麦是生麦蚜的小麦植株。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通过所述方法,小麦植株上的麦蚜 受到人工喷水的水滴震动、冲刷而逃脱落地、口针损伤、淹溺或泥水粘连死亡,导致小麦植 株上蚜虫数量下降,达到防治小麦蚜虫的效果。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该方法还包括根据需要调节采用的喷水器 具、喷水量(包括单位时间或单位面积的喷水量)、喷水防治实施适期。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麦蚜选自以下组成的组麦长管蚜 (Macrosiphum avenae (Fabricius))、禾谷溢管虫牙(Rhopalosiphum padi (Linnaeus))、 麦二 叉虫牙(Schizaphis graminum(Rondani)),麦无网长管虫牙(Metopolophium dirhodum (Walker))和它们的组合,优选麦长管蚜。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麦蚜是2 4种麦蚜的组合。10.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在防治小麦蚜虫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具有与以往利用药剂喷雾防治蚜虫不同的作用,直接利用喷水使植物叶片 产生抖动、湿度干扰、水滴或水流冲刷、淹溺、泥水粘连、或造成蚜虫口针损伤等作用,实现 杀虫或减少蚜虫数量的防治效果。因不使用任何农药和其它化学物质等,不但保障产品和 环境安全、显著减少防治成本,而且可有效防止蚜虫对农药产生抗性或对抗虫性植物产生 抗性,同时能充分发挥天敌自然控制蚜虫种群的作用,达到了绿色防治小麦蚜虫危害的目 标。专利技术详述本专利技术人通过近年来在田间对麦长管蚜种群消长规律的观察发现,风雨等气象因 子对麦长管蚜种群发展具有显著的干扰和抑制作用。麦蚜属于r-对策昆虫,其体型小、生 活史短、繁殖力强,但抗外界因素干扰的能力弱、死伤率高。麦长管蚜多分布在小麦植株的 上部和叶片的正面,并且易受惊动,故受风雨影响更为突出。对麦长管蚜种群生命表观测结 果表明,气象条件是影响麦长管蚜种群动态的关键因素之一。降雨除了直接影响大气湿度 从而间接影响蚜量消长外,对麦长管蚜还有直接的杀伤作用。其影响程度与风雨的强度和 持续的时间成正相关。大雨导致的小麦叶片晃动对蚜虫驱散和杀伤起着相当大的作用;低 龄若蚜口针嫩弱,且逃脱能力较成虫差,故受风雨影响较大;有翅成蚜易被泥水粘连,故易 受雨水杀伤;上述情况导致蚜虫种群数量的显著下降。根据我们多年的田间调查发现一定强度的降雨可使麦长管蚜的种群密度明显下 降,并影响种群发展速率。例如2005年在郑州麦田扬花期的观测,一次风雨交加的天气(1 小时以上降雨32mm,风速8. 9m/s)使蚜量下降81.9%。2008年在北京市郊麦田4月20 21日的降雨(雨量分别为32. 2mm、18.9mm;l 2级轻风),雨后的麦蚜种群数量下降80% 以上,并需要7天才恢复到降雨前的种群密度。在麦长管蚜种群发展过程有三个主要阶段, 即种群缓慢发展期,种群盛发期和种群衰退期。调查结果显示,如果强度较大的降雨或风雨交加天气发生在麦长管蚜种群盛发期,由于风雨天气的干扰和“益害比”的相对提高(天敌 数量增多)其共同作用使麦蚜种群密度迅速下降,甚至完全消退。已有的研究尚未涉及人工利用其降雨对麦蚜干扰作用的应用问题。因此,我们开 发了在田间利用人工喷水对麦蚜的防治方法,为防治麦蚜提供无害化的控制措施,以保障 小麦的绿色生产。更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各项1. 一种利用人工喷水控制小麦蚜虫的绿色防治方法,其中包含以下组成部分喷 水器具、普通水、喷水量、对靶喷施、使用适期等。2.根据以上1所述的小麦蚜虫防治方法,其中所述喷水器具是指人工利用机动喷 雾机(器)、背负式手动喷雾器、手持式喷雾器、手持式洒水喷壶等器具。3.根据以上1所述的普通水,包括自来水、地下水、河流水、池塘水和累积的雨水寸。4.根据以上1所述的喷水量是指利用喷水器具进行喷水的剂量,包括单位时间喷 水量和单位面积喷水量。5.根据以上1所述的对靶喷施是指利用喷水器具对小麦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控制小麦蚜虫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对需要该方法的小麦喷水的步骤。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雅忠李克斌尹姣王冰袁会珠曹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