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害化防治小麦蚜虫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000732 阅读:3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利用喷水控制小麦蚜虫的方法。该方法主要是利用人工喷水使田间小麦蚜虫种群数量迅速下降的无害化防治方法。该方法是利用机动喷雾器或手动喷雾器,不用任何化学农药或化学物质,生物药剂仅用水作为喷洒物质,对发生麦蚜的小麦植株进行喷雾,压低小麦蚜虫密度,提高“益害比”(即天敌与麦蚜的数量比),从而实现控制麦蚜危害小麦的目标。经田间测定表明,对麦长管蚜的田间防治效果可以达到80%以上。该方法具有低成本,没有污染,可充分发挥田间自然天敌的控蚜作用;同时,该方法使用方便,节省工时,易于推广应用,可直接转化成生产力,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植物保护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利用喷水控制小麦蚜虫的绿色防治方法。
技术介绍
小麦是我国第二大粮食作物,其面积和产量仅次于水稻。麦蚜是小麦生产上的重 大害虫,发生面积呈不断上升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麦蚜年发生面积迅速上升,由1972 年的342万hm2上升到1999年的1838万hm2,其发生面积已上升为我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 的第三位(仅次于水稻飞虱、水稻纹枯病)。在90年代,防治后麦蚜造成的实际损失占小麦 主要病虫害之首,每年平均损失小麦70多万吨(1995和1999年分别损失83. 2万吨和82. 7 万吨)。进入21世纪之后,麦蚜的发生面积一直居高不下,全国麦蚜平均年发生面积持续在 1200万hm2次以上,对我国小麦安全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控制麦蚜危害已成为小麦 安全生产的重大需求。麦长管蚜在全国各麦区均为优势麦蚜种类,并且为小麦穗期的最重要害虫,直接 危害小麦植株的旗叶和穗部,造成的小麦产量损失尤为突出。麦长管蚜单独危害时的防治 指标约为5头/株(500头/百株),以取食小麦茎叶为主的禾谷缢管蚜单独危害时则为 38.9头/茎。从防治指标可以看出,麦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控制小麦蚜虫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对需要该方法的小麦喷水的步骤。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雅忠李克斌尹姣王冰袁会珠曹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