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河北大学专利>正文

抗蚜虫转基因小麦高效转化再生体系的建立技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25232 阅读:2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抗蚜虫转基因小麦高效转化再生体系的建立技术,其特征是包括小麦胚性愈伤组织和悬浮细胞系的建立技术、小麦细胞转基因技术及抗虫转基因小麦的研制技术: (1)供试材料:为小麦栽培品种“石4185”、“河农859”、“河农326”等,麦长管蚜采集于田间; (2)表达载体构建:用SalⅠ和SacⅡ内切酶进行双酶切,从pIP840质粒上分离出GNA基因片段(505bp),插入到pBY505载体的Sma位点上,构建成质粒pBC98,GNA基因位于Act-1启动子的调控之下,选择基因为bar基因构建的pBC98质粒全长7.6Kb,宿主菌为E.Coli DH5a; (3)小麦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与培养:取小麦幼穗,用无菌镊子剥出幼穗,切成0.3-0.5cm长度的小段,或取二核期小孢子(花药)、剥离受粉10-15天的幼胚接种于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上,25±1暗培养20-25天,诱导出的愈伤组织3-5周继代一次; (4)胚性愈伤组织细胞转化:利用基因枪法转化小麦细胞,轰击前4小时将愈伤组织接种在高渗培养基上进行预处理; (5)转化后的愈伤组织细胞的培养与再生:基因枪轰击后的细胞16小时后转入继代培养基上,恢复培养7天,取生长状态较好的愈伤组织转到含有除草剂的分化培养基上培养; (6)转基因植株的PCR和Southern杂交分析:为了测定抗小麦转基因植株是否含有整合的GNA基因片段,对叶片染色体DNA进行了PCR和Southern杂交分析; (7)转基因植株抗虫试验:将转化植株的新鲜叶片分别放入试管中,每试管接入蚜虫若虫10头,25℃温室培养,每隔半天取来源于同一编号植株的叶片将之替换,使试管内叶片保持新鲜,做3个重复,培养3-5天后,在成虫尚未繁殖之前,统计试管内虫体死亡的个数。(*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新技术,特别是转基因小麦高效转化再生体系的建立方法。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自1987年抗虫转基因植株公开报道以来,利用转基因技术表达杀虫基因成为综合防治害虫的重要途径之一。成功的研究是利用B.t(Bacillus thuringicnsis)杀虫蛋白基因来防治鳞翅目和鞘翅目害虫,而有许多同翅目害虫,如蚜虫、稻飞虱、叶蝉等在世界范围内对作物危害严重。小麦是华北地区种植面积最大的作物之一,在农业生产中占有主导地位。麦蚜是小麦主要害虫之一,其取食和分泌粘液不仅引进作物的直接损失和降低光和作用,而且口器刺入时产生伤口,传播十余种植物病毒,会造成严重的损失。目前,小麦转基因研究与应用相对滞后,远不如同为禾本科的水稻、玉米等作物品种,尤其是小麦栽培品种,普遍存在着愈伤组织胚性差,再生率低等特点,造成转化细胞的再生困难。这是目前限制小麦转基因研究与应用的主要因素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小麦细胞转化再生率,提供一种转基因小麦高效转化再生体系。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措施实现本技术包括小麦胚性愈伤组织和悬浮细胞系的建立技术、小麦细胞转基因技术及抗虫转基因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宝成杨学举梁玉玲韩继刚温树敏曲占良郎明林赵建军王建辉燕飞薛庆林陈荣敏谷维娜杜俊岭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