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湿热健脾利气治疗带状疱疹的中药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995174 阅读:4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中药领域。清湿热健脾利气治疗带状疱疹的中药组合物,主要包括以下重量比的中药成分:茵陈、竹茹各10~15克,薏苡仁、姜半夏、佩兰、藿香、杏仁、茯苓各8~12克,枳实、川连、白蔻、橘红、焦栀子、苍术、黄芩各3~6克。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清湿热健脾利气之功,用于治疗带状疱疹具有确切疗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中药领域。
技术介绍
带状疱疹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病毒通过呼吸道粘膜进入人体,经过血行 传播,在皮肤上出现水痘,但大多数人感染后不出现水痘,是为隐性感染,成为带病毒者。此 种病毒为嗜神经性,在侵入皮肤感觉神经末梢后可沿着神经移动到脊髓后根的神经节中, 并潜伏在该处,当宿主的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时,如患感冒、发热、系统性红斑狼疮以及恶性 肿瘤时,病毒又被激发,致使神经节发炎、坏死,同时再次激活的病毒可以沿着周围神经纤 维再移动到皮肤发生疱疹。在少数情况下,疱疹病毒可散布到脊髓前角细胞及内脏神经纤 维,引起运动性神经麻痹,如眼、面神经麻痹以及胃肠道和泌尿道的症状。根据单侧沿外周 神经分布的成簇水疱性损害伴有神经痛,诊断不难。在带状疱疹前驱期及无疹性带状疱疹, 有时易误诊为肋间神经痛、胸膜炎或急腹症等,应予注意。皮肤的病变主要在表皮,水疱位于表皮的深层,在疱内及边缘处可见明显肿胀的 气球状表皮细胞。在变性的细胞核中可见嗜酸性核内包含体。与皮疹相应的神经节内也有 病变,表现为脊髓后柱节段性脊髓灰白质炎,神经节和神经后根有剧烈炎症反应。真皮内的 感觉神经纤维在皮疹出现后不久也出现明显变性。常先有轻度的前驱症状,如发热、乏力、 全身不适、食欲不振、局部淋巴结肿痛以及患处皮肤灼热、感觉过敏或神经痛等。典型的皮 损为在炎症基础上出现成簇而不融合的粟粒至黄豆大丘疹,丘疹继而变为水疱,疱液澄清, 疱壁紧张,围以红晕。皮损沿外周神经分布,排列成带状,很有特征性,有诊断价值。各簇水 疱群间皮肤正常。若无继发感染。数日后水疱干涸结痂,愈后留有暂时性色素沉着,一般 不留疤痕。神经痛为本病的特征之一,具诊断价值,常出现在发疹前或出疹时,并可逐渐加 居。儿童患者痛较轻或不痛,老年患者则常明显,呈阵发性加剧,难以忍受,且在皮损消退后 可持续数月或更久。带状疱疹病毒最易侵犯肋间神经。脊神经中除胸部神经单独形成肋间 神经支配胸、腹部皮肤外,其他的脊神经多与相邻的几个脊神经互相联合后形成颈、臂腰、 骶髂神经丛,再从各神经丛分出许多周围神经,分别分布到颈、上、下肢和会阴部皮肤。本病 病程一般约2 3周。泛发或复发者常提示有免疫功能缺陷,应注意潜在免疫缺陷性疾病 或恶性肿瘤的可能性。其治疗份全身疗法和局部疗法,其中全身疗法以抗病毒、消炎、止痛 和局部对症治疗为主抗病毒药物;止痛剂;免疫调节剂;皮质激素;针刺等疗法较比常用。 局部疗法以干燥、消炎为主,或用物理疗法如氦氖激光照射、紫外线照射及频谱电疗等均 有一定的消炎、止痛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清湿热健脾利气治疗带状疱疹的中药组合物,以便为临床提 供更多的用药选择。清湿热健脾利气治疗带状疱疹的中药组合物,主要包括以下重量比的中药成分茵陈、竹茹各1(Γ15克,薏苡仁、姜半夏、佩兰、藿香、杏仁、茯苓各纩12克,枳实、川连、白蔻、 橘红、焦桅子、苍术、黄芩各3飞克。带状疱疹为湿热于内所致,其治疗宜以疏解在表之寒湿,清泄内伏之热邪为主;继 之,针对湿遏热伏,以苦温湿邪粘滞,与热相搏,必胶结难去,须较长时间治疗,乃加大去湿 力度,或有疾病迁延日久,造成体力消耗过大,则加补气、补血扶正固本之药治之。方中茵 陈、清湿热,退黄疸。竹茹,清热化痰,除烦止呕。薏苡仁、健脾,渗湿,止泻,排脓。姜半夏、 辛散温燥有毒,主入脾胃兼入肺,能行水湿,降逆气,而善祛脾胃湿痰。佩兰、祛湿药;祛暑 药;调经藿香、芳香化浊,开胃止呕,发表解暑。杏仁、祛痰止咳;平喘;润肠;下气开痹茯苓, 败毒抗癌、利水化饮、健脾宁心。利水渗湿,健脾,化痰,宁心安神枳实、化痰散痞,破气消积。 川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白蔻、化食和胃,行气宽中。橘红、散寒,燥湿,利气,消痰。焦桅 子、凉血止血。苍术、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本专利技术具有清湿热健脾利气之功,用于治疗带状疱疹具有确切疗效。具体实施例方式例1茵陈、竹茹各1(Γ15克,薏苡仁、姜半夏、佩兰、藿香、杏仁、茯苓各纩12克,枳 实、川连、白蔻、橘红、焦桅子、苍术、黄芩各;Γ6克。每日一剂,水煎取汁服,用于治疗带状疱 疹,15天为一疗程。例2茵陈、竹茹各1(Γ15克,薏苡仁、姜半夏、佩兰、藿香、杏仁、茯苓各纩12克,枳 实、川连、白蔻、橘红、焦桅子、苍术、黄芩各;Γ6克。湿重于热,湿热内遏,不易清化者加槟 榔、连翘各纩12克。每日一剂,水煎取汁服,用于治疗带状疱疹,15天为一疗程。例3茵陈、竹茹各1(Γ15克,薏苡仁、姜半夏、佩兰、藿香、杏仁、茯苓各纩12克,枳 实、川连、白蔻、橘红、焦桅子、苍术、黄芩各3飞克。湿热重者加银花、草果、葛花各纩12克; 清化湿热治之。每日一剂,水煎取汁服,用于治疗带状疱疹,15天为一疗程。例4茵陈、竹茹各1(Γ15克,薏苡仁、姜半夏、佩兰、藿香、杏仁、茯苓各纩12克,枳 实、川连、白蔻、橘红、焦桅子、苍术、黄芩各;Γ6克。消耗严重、疲倦者加党参、当归、黄芪、花 粉各纩12克。以养正并清余蕴。每日一剂,水煎取汁服,用于治疗带状疱疹,15天为一疗 程。用本专利技术治疗带状疱疹23例,其中男12例,女11例,年龄16 46岁,病程1周到 3个月。疗效标准治愈全身情况改善,症状消失,疱疹痂皮全部脱落。好转症状有改善, 疱疹全部萎缩。伴有部分结痂。无效疱诊小部分萎缩,大部分破溃,糜烂或继续感染。结 果治愈16例,有效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6. 96%。未见毒副作用发生。权利要求1.清湿热健脾利气治疗带状疱疹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以下重量比的 中药成分茵陈、竹茹各1(Γ15,薏苡仁、姜半夏、佩兰、藿香、杏仁、茯苓各8 12,枳实、川连、 白蔻、橘红、焦桅子、苍术、黄芩各3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湿热健脾利气治疗带状疱疹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以下重量比的中药成分槟榔、连翘各纩1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湿热健脾利气治疗带状疱疹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以下重量比的中药成分银花、草果、葛花各纩1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湿热健脾利气治疗带状疱疹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以下重量比的中药成分党参、当归、黄芪、花粉各纩12。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属于中药领域。清湿热健脾利气治疗带状疱疹的中药组合物,主要包括以下重量比的中药成分茵陈、竹茹各10~15克,薏苡仁、姜半夏、佩兰、藿香、杏仁、茯苓各8~12克,枳实、川连、白蔻、橘红、焦栀子、苍术、黄芩各3~6克。本专利技术具有清湿热健脾利气之功,用于治疗带状疱疹具有确切疗效。文档编号A61P31/22GK102100865SQ200910244910公开日2011年6月22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17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17日专利技术者杨吉田, 罗义 申请人:天津市中宝制药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清湿热健脾利气治疗带状疱疹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以下重量比的中药成分:茵陈、竹茹各10~15,薏苡仁、姜半夏、佩兰、藿香、杏仁、茯苓各8~12,枳实、川连、白蔻、橘红、焦栀子、苍术、黄芩各3~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吉田罗义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中宝制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