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992264 阅读:1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发光模组,其包括一导光板、一光源以及一调光片。导光板具有一出光面以及一入光面。光源位于导光板对应于入光面的一侧。调光片配置于出光面上。调光片远离出光面的一侧具有多个凸条,且这些凸条远离出光面的顶角自120°到178°。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发光模组,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提高光利用效率的发光模组。
技术介绍
图IA所示为现有的一种发光模组。请参照图1A,现有的发光模组100包括一导光 板110、一光源120、一扩散片130、一下增亮片140以及一上增亮片150。导光板110具有 一入光面112以及一出光面114。光源120位于导光板110对应于入光面112的一侧,而扩 散片130位于出光面114上。此外,扩散片130位于下增亮片140与导光板110之间,而下 增亮片140位于上增亮片150与扩散片130之间。发光模组100是侧面式入光的设计,所 以入光面112与出光面114彼此相邻。不过,当发光模组100为直下式入光设计时,入光面 112与出光面114可以是彼此相对的设计。一般来说,下增亮片140以及上增亮片150的设置可以使出光效率更为集中并在 正视方向N,例如出光面114的法线方向,以提供良好的出光效果。下增亮片140以及上增 亮片150为具有棱镜结构的光学膜片,且其棱镜结构的顶角一般设定为90°以在正视方向 N上提供良好的出光效果。然而,图IB所示为图IA中棱镜结构的光学作用示意图。请参照图1B,棱镜结构剖 面160例如为上述的下增亮片140或上增亮片150所具有的结构设计。一般而言,光线Ll 入射棱镜结构160后可以有效地集中于正视方向N上而提升正视出光效果。不过当光线Ll 与正视方向N相交的角度θ为0° 10°时,光线Ll会受到棱镜结构160的光学作用而 被内部全反射(Total Inner Reflection, TIR) 0如此一来,光线Ll无法射出以被利用而 使得发光模组100的光利用效率受到局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发光模组,可有效降低光线在发光模组内部被内部全反射(TIR) 的机率。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发光模组,包括一导光板、一光源以及一调光片。导光板具有一出 光面以及一入光面。光源位于入光面的一侧。调光片(light-modulating film)配置于出 光面上。调光片远离出光面的一侧具有多个凸条,且这些凸条远离出光面的顶角自120°到 17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顶角自120°到15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发光模组还包括一扩散片,其位于导光板以及调 光片之间。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发光模组还包括一第一增亮片,且调光片位于第 一增亮片以及导光板之间。第一增亮片例如具有多个第一棱镜结构,且第一棱镜结构的顶 角实质上为90°。另外,发光模组可以还包括一第二增亮片,其中第一增亮片位于第二增亮片与调光片之间。举例而言,第二增亮片具有多个第二棱镜结构,且第二棱镜结构的顶角实 质上为9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出光面与入光面相对或相邻。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调光片还具有多个扩散结构。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凸条的顶角为导角(chamfer)。基于上述,本专利技术在发光模组中设有调光片,且调光片具有多个凸条,这些凸条的 顶角为钝角。如此一来,发光模组中的光线不易发生内部全反射的现象,而有助于提升发光 模组的光利用效率。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 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 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 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 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IA所示为现有的一种发光模组; 图IB所示为图IA中棱镜结构的光学路径示意图; 图2A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发光模组; 图2B所示为图2A中调光片的凸条的剖面示意图; 图2C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调光片的上视示意图; 图2D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调光片的剖面示意图; 图2E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调光片中凸条的剖面示意图; 图3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发光模组; 图4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的发光模组; 图5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再一实施例的发光模组。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0、200、300、400、500 发光模组;112,212 入光面; 120,220 光源; 450 第一增亮片; 160 剖面;232、232a、232b、232c 凸条; D 方向;N:正视方向; V2 第二棱镜结构; θ t 顶角; 150:上增亮片。110,210 导光板;114,214 出光面; 130,340 扩散片; 560 第二增亮片; 230,230a,230b 调光片; C 导角;L1、L2 光线; Vl 第一棱镜结构; θ 夹角; 140 下增亮片;具体实施例方式图2A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发光模组。请参图2A,发光模组200包括一导光 板210、一光源220以及一调光片230。导光板210具有一入光面212以及一出光面214。 光源220位于导光板210对应于入光面212的一侧。调光片(light-modulating film) 230 配置于出光面214上。调光片230远离出光面214的一侧具有多个凸条232。在本实施例 中,入光面212与出光面214相邻,而构成侧面式入光设计的发光模组200。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入光面212可与出光面214相对设计而构成直下式入光设计 的发光模组200。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光源220包括至少一发光二极体或至少一冷阴极萤 光灯管。也就是说,光源220可以是由线性光源或是点状光源或是混合线性光源与点状光 源所组成。图2B所示为图2A中调光片的凸条的剖面示意图。请同时参照图2A与图2B,由剖 面160可知这些凸条232的顶角9t自120°到178°。此外,光源220所发出且经由导光 板210的光线L2会由出光面214射出。由于,顶角9t自120°到178°,光线L2与正视 方向N,也就是出光面的法线方向,所夹角度为0°到10°时,不会被全反射而可以射出发 光模组200被利用。换言之,本实施例的设计可以有效率地利用光源220所发出的光线L2。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顶角9t也可以落于自120°到155°的范围之中。在顶角et为钝 角设计时,光线L2不容易被调光片230内部全反射,而有助于提高光线L2的利用效率。本实施例的凸条232例如是直条状的凸条232,而图2C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 的调光片的上视示意图。请参照图2C,调光片230a中,凸条23 可以非直条状而是蜿蜒地 沿一方向D延伸。另外,图2D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调光片的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 2D,调光片230b中,相邻两个凸条232b之间的间距可以不为一定值。也就是说,相邻两个 凸条232b可以具有不同的高度。当然,相邻两凸条232b之间的间距可以为一定值,也就是 所有的凸条232b可以具有相同的尺寸设计。图2E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调光片的凸 条的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2E,凸条232c的顶角还可以为导角C设计。换言之,凸条232、 23h、232b、232c的顶角角度为钝角的设计都符合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其延伸方式、高度、尺寸设 计、尖角或是导角设计都不特别地限制于本专利技术之中。具体而言,请继续参照图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光模组,包括:一导光板,具有一出光面以及一入光面;一光源,位于该入光面的一侧;以及一调光片,配置于该出光面上,该调光片远离该出光面的一侧具有多个凸条,所述多个凸条远离该出光面的顶角自120°到178°。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志庭黄国瑞
申请(专利权)人: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