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烃类回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99132 阅读:3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烃类回收方法,采用固体吸附剂吸附烃类的方法,含烃类混合气先通过非可燃性无机吸附剂,然后通过可燃性吸附剂,非可燃性无机吸附剂包括硅胶、分子筛或氧化铝,可燃性吸附剂包括活性炭或活性炭纤维;非可燃性吸附剂与可燃性吸附剂体积比为20∶80~80∶20。吸附剂采用真空再生或蒸汽再生方式再生。提供了一种用于高浓度烃类(VOCs、有机废气、油气)废气净化回收方法及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具有吸附剂温升低,安全性能高,回收效益高,装置排放口的VOCs浓度可达到国家排放标准等优点。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可以用于产生高浓度烃类废气的场所,如储油罐、含油污水罐、槽车加油过程中产生的烃类、烃类加工过程中产生的VOCs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提供种烃类回收方法,特别是采用吸附法回收烃类的方法。
技术介绍
在原油、汽油、 一些化工溶剂如苯、甲苯、二甲苯生产车间、涂料等有机 溶剂中,含有或具有挥发性很大的轻烃类组分,原油在开采、运输、储存、中 转、加工以及加工产品(汽油、柴油等)的运输、中转、销售等过程中,都有大量的油蒸汽(油气)逸散到大气中,这里提到的油蒸汽通常称为VOCs,也称 为非甲垸烃,统称烃类气体。在炼油企业,各种储罐、污水处理场隔油浮选池等也散发出较高浓度的烃 类,这些烃类组分复杂,不但造成烃类损失,而且往往造成周边环境的恶臭污 染。处理这种废气通常使用的方法有吸附法、焚烧法、催化燃烧法、冷凝法、 吸收法等。上述的方法中,焚烧法、催化燃烧法均为成熟的方法,但这两种方 法均将烃类燃烧成为co2,不能将烃类进行回收,这对于资源日益紧张今天,无疑是资源浪费。冷凝法是回收烃类的有效方法,但要达到相关国家标准(120mg/m3)需要-95℃甚至更低,运行费用昂贵。而吸收法净化效率有限,废 气出口浓度-般远远高于排放要求。吸附法可以使废气出口浓度达到环保要求, 这对于日益严格的环保法规要求,此方法的优点显而易见而且其应用将会持续 下去。现有的吸附法对烃类的净化及回收采用单段床层,通常采用活性炭或活性 炭纤维,专利CN03254728,5 CN03254729.3、 CN200410023944.7、 CN02805卯2.6、 和CN00118594.2均提出了由活性炭对烃类进行吸附,然后进行蒸汽解吸冷凝回收或真空解吸溶剂吸收回收的方法。专利CN03254728.5 CN03254729.3分别提出了一种吸附法油气冋收的装置,采用活性炭做为吸附剂,真空解吸后的烃类 作为液化气或柴油吸收。以活性炭或活性炭纤维为吸附剂,其优点是吸附量较 人,吸附效率较高,排放尾气容易达到环保指标要求。但其不足在于运行过程 中很难控制吸附温升,特别是吸附浓度较高的油气时,活性炭床层温度很高, 有明显的安全隐患。专利CN200410023944.7叙述了一种油气回收装置,进口安装有流量计,出 口安装有浓度计,为单塔。该专利虽然进口有补气安全措施,但仍然不可避免 床层内局部过热,引发炭自燃发生危险。专利CN02805902.6提出活性炭吸附废气蒸汽解吸并回收的一种方法。该专 利针对浓度较高的烃类废气净化时,同样存在上述的吸附热过高引发的危险安 全问题。其它类型不可燃的吸附剂虽然也可以用于VOCs的吸附过程,但一般来说 吸附效率低,需要的吸附剂量较大,设备投资增加,VOCs穿透时的吸附量较低,需频繁的再生处理,给操作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安全性好、回收率高、吸附剂寿命 长的烃类回收方法,可以用于各种烃类气体净化回收的场合,如油气挥发的场 合,各种储油罐、油库码头装卸处、加油站等处,石油化工企业中散发的高浓 度烃类的装置等。本专利技术烃类回收方法中,采用固体吸附剂吸附的方法,含烃类混合气先通 过非可燃性无机吸附剂,然后通过可燃性吸附剂,非可燃性吸附剂包括硅胶、 分子筛或氧化铝等,可燃性吸附剂包括活性炭或活性炭纤维等。非可燃性吸附 剂与可燃性吸附剂体积比为20: 80~80: 20,优选40: 60~70: 30。含烃类的混 合气通过固体吸附剂时的总体积空速为200 5000h—1。当吸附剂吸附饱和后采用 真空再生方式或蒸汽再生方式再生,采用至少两个吸附装置切换操作。经过研究发现,无机质的不可燃性吸附剂在烃类吸附过程中,吸附效率较低,即烃类物质易于穿透吸附剂床层,烃类穿透吸附剂床层时的吸附容量较低。 但是,如果烃类浓度较高时,其总的吸附量并不明显低于其它类型的吸附剂。 另外,无机质的不可燃性吸附剂吸附烃类时,其吸附放热明显低于活性炭吸附 剂。本专利技术结合两类不同类型吸附剂的特点,将无机质不可燃性吸附剂先含烃 类的混合气接触,此时混合气中的烃浓度较卨,有利于提高无机质吸附剂的吸 附量,同时大量的烃类吸附于放热低的无机质吸附剂中,吸附剂和气流的温升 较小。由于无机质吸附剂的吸附效率低,烃类易于穿透吸附剂床层,但此时烃 类的浓度ti大大降低,与后续的活性炭类吸附剂接触时,充分发挥了活性炭吸 附剂的吸附效率高的特点,在吸附剂吸附量达到较高值之前排放尾气一直处于 较低的数值,可以维持较长的运转周期。并且,此时,混合气中的烃类浓度己 大大降低,所以在活性炭吸附剂上的吸附放热现象明显得到缓解,有效避免了 可燃性吸附剂温度过高而存在的安全隐患。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方法吸附-真空解吸烃类回收工艺流程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方法吸附-蒸汽解吸工艺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烃类回收方法中,两种不同类型的吸附剂可以分层装填在一个吸附 塔中,也可以串联装填在两个或多个吸附塔中。操作时,高浓度烃类首先进入 不可燃吸附剂床层,不可燃吸附剂将高浓度烃类吸附后,废气中的烃类浓度大 大降低,进入活性炭床层吸附净化,这时由于废气中烃类浓度较低,活性炭吸 附热较低,避免了使用过程中的自燃或爆炸危险。净化后的达标气体直接排空。 当净化气油气浓度超标时,吸附塔进行切换,饱和吸附塔进行再生处理。运行过程中,只要控制吸附塔出口的油气浓度达到国家相关标准即可,如 北京《储油库油气排放控制和限值》(DB 11/206—2003)中规定,油气回收处理 装置(以下简称处理装置)的净化效率不应低于98%;处理装置的排放浓度在标准状态下不应大于25g/m3。当出U浓度超过国家规定限制时,气流切换到新 鲜吸附塔进行吸附,饱和的吸附塔在真空泵的作用下进行真空解吸或蒸汽再生, 解吸后的浓縮油气返回到冷凝系统或吸收系统进行回收。当然,本专利技术方法可 以实现排放尾气烃类浓度更低于排放标准。本专利技术中,专利技术点在于吸附床层分段装填,下层为不可燃吸附剂,上层为 活性炭或活性炭纤维。本专利技术中的不可燃吸附剂优选廉价易得的硅胶或改性硅 胶,上层吸附剂优选介廉易得的活性炭。活性炭包括植物原料炭、煤质炭、石 油质炭、骨炭、血炭等,优选煤质炭和石油质炭,最优选煤质炭。吸附剂可以 选择商品吸附剂,也可以按本领域现有知识进行制备。两类吸附剂均可以使用 一具颗粒度的产品。具体形状包括粉状、不定型颗粒、球形、纤维状、织物状 等,平均粒径l 10mm,优选2 6mm,最优选3 5mm。吸附剂的比表面积范 围在200 3000m2/g,优选400 3000 m2/g,考虑到性价比最优选500 1500m2/g 平均孔径0.3 15nm,优选0.5 8nm,最优选L0 3.0nm。孔容0.2 2.0cm3/g, 优选0.3 1.5 cm3/g,最优选0.4 0.8 cm3/g。本专利技术中涉及到的吸附方法可为固定床、流动床及旋转床,优选装置及操 作均简单的固定床。吸附塔的数量为1 10个,优选2 6个,最优2 4个。本专利技术中涉及到的回收方法为真空解吸-液体吸收方法、真空解吸-冷凝方 法、蒸汽吹扫解吸-冷凝方法等。具体方法可以由技术人员按本领域一般知识确 定。采用真空解吸方法时,解吸时可使用解吸清洗气,也可不使用,解吸清洗 气的量为吸附剂量的0 2倍即可,优选0.5 1.5倍。解吸清洗气可加热也可常 温,温度范围环境温度 20℃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烃类回收方法,采用固体吸附剂吸附的方法,含烃类混合气先通过非可燃性无机吸附剂,然后通过可燃性吸附剂,非可燃性无机吸附剂包括硅胶、分子筛或氧化铝,可燃性吸附剂包括活性炭或活性炭纤维;非可燃性吸附剂与可燃性吸附剂体积比为20∶80~80∶2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兵兵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