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生物处理造纸污水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986398 阅读:2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添加高絮凝活性根瘤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tumefaciens?GXUNC1?CGMCC?No.3455)到活化的活性污泥中对造纸污水进行处理,属环境保护和生物技术交叉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是在现有传统的活性污泥法处理基础上发展而来,即按照体积比添加3-5%的OD620nm值达到10-15之间的对数生长期根瘤土壤杆菌GXUNC1菌体悬液到活化的活性污泥中,25-28℃条件下曝气使溶解氧大于2mg/L连续18小时以上,使造纸污水经过处理后CODcr、BOD5及SS排放值分别低于90mg/L、30mg/L和30mg/L,并且色度完全去除,达到国家排放标准。本发明专利技术无需增加设备投资,通过添加高絮凝活性根瘤土壤杆菌就可以提高活性污泥处理能力,增强絮凝活性,缩短处理时间,从而达到国家造纸污水排放标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造纸污水的微生物处理,属环境保护和生物技术交叉领域。
技术介绍
造纸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同时也是污染环境较严重的行业,其主要 污染来自于造纸过程的中段废水,中段废水是蒸煮浆料在洗涤、筛选、漂白以及打浆中所排 出的废水的总称,其中以蒸煮黑液为最。中段废水中主要含有氯化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 素及各类化学助剂等,成份复杂、色度高、可生化性差,是引起水体严重污染和生态环境严 重破坏的污染源。中段废水处理的方法近十几年来得到了迅猛发展,主要分为物理法、化学法、物化 法和生化法等,往往几种方法交互使用来提高处理效果。目前,多数造纸厂对中段废水的 处理工艺是采用以物理或物化法进行预处理后,进行好氧生物处理及厌氧生物处理,必要 的需进行三级深度处理。其中活性污泥或生物膜法已经成为中小型企业治理中段废水主 要的技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及《国务院关 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5号)提出了主要污染物排放总 量要减少10%的目标,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拟于2010年将现行的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 准 GB3544-2001 中 C0Dcr、B0D5 及 SS 排放限值从 150mg/L、30mg/L、50mg/L 提高到 90mg/L、 30mg/L、30mg/L,且增加了色度指标。这就使很多使用现行工艺(例如传统的物化+生化) 的处理水达不到排放标准,而以进一步去除污染物、C0Dcr、B0D5、SS及色度为目的的造纸污 水深度处理势在必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在现有传统的活性污泥法处理基础上,无需增加设备投资使造纸 污水经过处理后达到C0Dcr、B0D5及SS排放值低于90mg/L、30mg/L和30mg/L,色度完全去除。本专利技术是一种提高活性污泥处理造纸污水效果的方法,是在原有活性污泥工艺 的基础上通过添加高絮凝活性菌种改进而来的,即添加根瘤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GXUNC1)到活化的活性污泥中,该方法提高了活性污泥处理能力,增强了絮凝 活性,缩短了处理时间,从而使经过该方法处理的造纸污水达到国家排放标准。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方案为1、菌株分离及其特征根瘤土壤杆菌GXUNCl (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存,编 号CGMCC No. 3455,日期2009年11月18日)是分离自广西南宁某造纸厂附近土壤,该 菌株具有良好的絮凝活性,添加到活性污泥中能显著提高对造纸污水的处理效果。在标准 的YMA培养基上菌落为圆形光滑,半透明,中凸,隆起的乳白色粘液状菌落,生长快速,菌苔 光滑并呈黏液状,革兰氏染色呈阴性,无芽孢,有鞭毛,好氧的中等大小杆状。可利用葡萄3糖,半乳糖并产酸,可利用柠檬酸盐,可利用铵盐、亚硝酸盐和硝酸盐作氮源,生长不依赖于 生长因子,可在简单的矿物质盐培养基上生长。在柠檬酸铁铵培养基上产菌膜,最适生长温 度25-30°C,最适生长pH值为5-8。采用16SrRNA基因的通用引物扩增菌株基因组DNA,继 而通用引物M13正反向测序,将测序结果用BLAST软件与Genbank中已登录的16SrRNA序 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序列对比的结果表明,分离菌GXUNCl与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的16SrRNA同源性水平达99%以上,结合菌株的形态学和生理生化特性,可基本确定分离 的菌株GXUNCl为根瘤土壤杆菌属的细菌,命名为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GXUNCl02、菌株活化将菌种GXUNCl在标准的YMA培养基上活化14_20个小时,挑取生长旺盛的菌落转 接到200ml液体培养基中活化,28°C温度条件下在200-250rpm培养15-20小时,制得对数 生长期菌体。液体培养基成分为葡萄糖5-10g/L,酵母粉5-15g/L,MgS04*7H20 0. 2-0. 5g/ L,造纸污水10-50ml/L,调整到pH 7. 0,121°C灭菌20分钟。3、扩大培养取对数生长期菌体按照2-5%的比例转接到扩大培养基中温度条件下在 200-250rpm培养12小时以上,制得应用菌种。扩大培养基成分为葡萄糖3_5g/L,酵母粉 5-10g/L,MgSO4 ·7Η20 0. 2-0. 5g/L,造纸污水 100_200ml/L,调整到 pH 7. 0,121°C灭菌 20 分钟。4、收集菌体扩大培养的菌体经4000rpm以上转速离心20分钟以上收集菌体,用生理盐水制备 菌体悬液,调整OD62tlnm值达到10-16之间,备用。5、造纸污水处理按照体积比添加3-5%根瘤土壤杆菌GXUNCl菌体到活性污泥中,25°C条件下连续 曝气18-M小时,溶解氧应大于ang/L。曝气期间取水样测定C0Dcr、B0D5及SS值,当测定 值同时低于90mg/L、30mg/L、30mg/L,色度完全去除,处理终止。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一对造纸废水进行处理1、菌种培养将GXUNCl菌种在标准的YMA培养基上活化16个小时,挑取生长旺盛的菌落转接 到液体培养基中进一步活化,温度条件下在250rpm培养18小时,制得对数生长期菌 体。取活化菌体按照3%的比例转接到扩大培养基中,30°C温度条件下在250rpm培养12小 时以上,制得应用菌种。菌体经4000rpm以上转速离心20分钟以上收集菌体,用生理盐水 或蒸馏水制备菌体悬液,调整0D620nm值达到12. 0,备用。2、造纸污水处理取广西南宁某造纸厂的100L污水CODcr、B0D5及SS分别为lM0mg/L、880mg/L、 1300mg/L,按照体积比添加3L根瘤土壤杆菌GXUNCl菌体悬液和活性污泥到污水中,25°C条 件下连续曝气20个小时,溶解氧:3mg/L。曝气终止测定C0Dcr、B0D5及SS值和色度见表1。表1实施例一出水指标权利要求1.,其特征是通过添加高絮凝活性的根瘤土壤杆菌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GXUNCl CGMCC No. 3455)到活化的活性污泥中,从而提高活 性污泥处理造纸污水的效果,缩短处理时间。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根瘤土壤杆菌GXUNCl,其特征是在标准的YMA培养基上菌落 为圆形光滑,半透明,中凸,隆起的乳白色粘液状菌落,生长快速,菌苔光滑并呈黏液状,革 兰氏染色呈阴性,无芽孢,有鞭毛,好氧的中等大小杆状。可利用葡萄糖,半乳糖并产酸,可 利用柠檬酸盐,可利用铵盐、亚硝酸盐和硝酸盐作氮源,生长不依赖于生长因子,可在简单 的矿物质盐培养基上生长。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其特征是添加根瘤土壤杆 菌GXUNCl或由此菌产生的相关产物到活化的活性污泥中对污水进行处理。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造微生物处理纸污水的方法,其特征是所处理的污水包 含一切比造纸污水更容易处理的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添加高絮凝活性根瘤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GXUNC1 CGMCC No.3455)到活化的活性污泥中对造纸污水进行处理,属环境保护和生物技术交叉领域。本专利技术是在现有传统的活性污泥法处理基础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生物处理造纸污水的方法,其特征是:通过添加高絮凝活性的根瘤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GXUNC1 CGMCC No.3455)到活化的活性污泥中,从而提高活性污泥处理造纸污水的效果,缩短处理时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明国陈远谟陆冠颖陆富海黄进丽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民族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