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筋锚固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982436 阅读:2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钢筋锚固件,包括供第一钢筋穿入的第一套筒及供第二钢筋的一端穿入的第二套筒,所述第一套筒与所述第二套筒相交且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套筒的内壁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二钢筋一端连接的内螺纹。本发明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的弯折钢筋锚固的方法由于锚固钢筋密度大造成钢筋的锚固强度低且钢筋使用量大、成本高的缺点,提供一种提高锚固强度且减少钢筋使用量的钢筋锚固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具体为一种钢筋锚固件
技术介绍
现场施工中,经常会遇到需要将钢筋锚固在已有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工况,钢筋的锚固是指将钢筋埋入混凝土中,通过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力,使钢筋牢固地固定在混凝土里。此类锚固通常在整体结构中较为重要,对钢筋锚固的效果有较严格的要求。传统的钢筋锚固方法是钢筋弯锚,以增大钢筋与混凝土的接触面积,例如,如图1所示,在框架层端节点,将横梁1中的梁筋2插入柱体3的部分弯折,通过梁筋弯折部分4与混凝土的锚固作用,使钢筋固定在柱体3中的混凝土里。而柱体3中的混凝土中还锚固有柱筋5,采用这种方法往往使该区域锚固钢筋的密度较大、钢筋间距太小,造成混凝土难以保证钢筋牢固地锚固,同时锚固区域的混凝土由于锚固钢筋的密度太大而不能得到有效振捣,降低了钢筋混凝土的强度,且采用这种此方法,钢筋弯折部分的长度一般须达钢筋直径的15倍, 钢筋使用量大,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的弯折钢筋锚固的方法由于锚固钢筋密度大造成钢筋的锚固强度低、钢筋混凝土整体结构强度低且钢筋使用量大、成本高的缺点,提供一种提高锚固强度且降低钢筋使用量的钢筋锚固件。本专利技术的钢筋锚固件,包括供第一钢筋穿入的第一套筒及供第二钢筋的一端穿入的第二套筒,所述第一套筒与所述第二套筒相交且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套筒的内壁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二钢筋的一端连接的内螺纹。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第一套筒与所述第二套筒一体成形。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第一套筒与所述第二套筒相贯通。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第一套筒与所述第二套筒成“T”形。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第一套筒与所述第二套筒成“L”形。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第一套筒与所述第二套筒成“Y”形。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第一套筒与所述第二套筒成“十”字形。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钢筋锚固件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的钢筋锚固件通过第一套筒与第一钢筋连接,通过第二套筒的螺纹与第二钢筋连接,和现有技术中钢筋仅靠混凝土的粘结力锚固相比,发挥了钢筋的传导力功能, 不仅使钢筋锚固强度更高、更可靠,还提高了钢筋混凝土整体的强度。另外,和钢筋弯锚相比,节约了钢筋的用量,降低了成本。2、第一套筒与第二套筒一体成形,进一步提高了第一钢筋与第二钢筋连接的稳固性,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钢筋锚固的稳固性。3、第一套筒的与第二套筒相贯通,使第二钢筋与第一钢筋的连接更紧密、更稳固。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的钢筋弯锚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钢筋锚固件与第一钢筋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钢筋锚固件与第一钢筋和第二钢筋相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钢筋锚固件与第一钢筋和第二钢筋相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钢筋锚固件与第一钢筋和第二钢筋相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的钢筋锚固件与第一钢筋和第二钢筋相连接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横梁,2-梁筋,3-柱体,4-梁筋弯折部分,5-柱筋,6_第一钢筋,7_第二钢筋, 8-钢筋锚固件,10-第一套筒,12-第二套筒。具体实施例方式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钢筋锚固件与第一钢筋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钢筋锚固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和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的钢筋锚固件8, 包括设的第一套筒10及第二套筒12,所述第一套筒10与所述第二套筒12之间可通过现有技术的多种固定方式进行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套筒12的内壁设有内螺纹。本专利技术的钢筋锚固件8用来连接第一钢筋6和第二钢筋7,第一钢筋6与第二钢筋7相交,即二者既不平行亦不共线。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钢筋6为设在竖直的柱体中的纵向钢筋,第二钢筋7为自梁体内伸向柱体内的横向钢筋。第一钢筋6穿入第一套筒10,并在预定位置处与第一套筒 10固定,第一钢筋6与第一套筒10之间可采用各种方式固定,如焊接,通过螺钉与螺孔连接等。第二钢筋7穿入第二套筒12,第二钢筋7伸入柱体内的一端成形有与所述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该螺纹可为直螺纹、锥螺纹或者其他形状的螺纹。第一套筒10与第一钢筋6固定连接完毕后,钢筋锚固件8与第一钢筋6被浇筑在柱体内,钢筋锚固件8的第二套筒12的开口部分露在柱体外,或者敲开混凝土使其显露出来。当需要将待锚固的第二钢筋7与柱体混凝土相锚固时,将第二钢筋7与钢筋锚固件8 相连接。本专利技术的钢筋锚固件8通过第一套筒10与第一钢筋6连接,通过第二套筒12的螺纹与第二钢筋7连接,和现有技术中钢筋仅靠混凝土的粘结力锚固相比,不仅使钢筋锚固强度更高、更可靠,还提高了钢筋混凝土整体的强度。另外,和钢筋弯锚相比,节约了钢筋的用量,降低了成本。作为优选,第一套筒10与第二套筒12 —体成形,进一步提高了第一钢筋6与第二钢筋7连接的稳固性,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钢筋锚固的稳固性。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第一套筒10与所述第二套筒12相贯通,使第二钢筋7与第一钢筋6的连接更紧密、更稳固。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套筒10与所述第二套筒12成“T”形, 即第一套筒10与第二套筒12垂直,且第二套筒12的一端与第一套筒10的中部连接,适用于第一钢筋6与第二钢筋7相互垂直,且第二钢筋7的一端与第一钢筋6的中部连接的情况。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钢筋锚固件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第一套筒10与所述第二套筒12亦可成成“L”形,即第一套筒10与第二套筒12相互垂直且第一套筒10的一端与第二套筒12的一端相连接,适用于第二钢筋7的一端与第一钢筋6的一端连接的情况, 其它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钢筋锚固件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第一套筒10与所述第二套筒12亦可成“Y”形,即第一套筒10与第二套筒12斜向相交,适用于第一钢筋6相对于第二钢筋7倾斜一定角度但不垂直的情况,其它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图6为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的钢筋锚固件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第一套筒10与所述第二套筒12成“十”字形,所述第二套筒12的两端分别通过螺纹连接有一所述第二钢筋7,其它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第一套筒10与第二套筒12的位置关系,可根据现场的锚固需求而确定,不限于以上几种形式。以上实施例仅为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专利技术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专利技术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钢筋锚固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供第一钢筋穿入的第一套筒及供第二钢筋的一端穿入的第二套筒,所述第一套筒与所述第二套筒相交且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套筒的内壁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二钢筋的一端连接的内螺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锚固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筒与所述第二套筒一体成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筋锚固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筒与所述第二套筒相贯通。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钢筋锚固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筒与所述第二套筒成“T”形。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钢筋锚固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筒与所述第二套筒成“L”形。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钢筋锚固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筒与所述第二套筒成“Y”形。7.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钢筋锚固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筋锚固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供第一钢筋穿入的第一套筒及供第二钢筋的一端穿入的第二套筒,所述第一套筒与所述第二套筒相交且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套筒的内壁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二钢筋的一端连接的内螺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常卫华葛召深赵杰
申请(专利权)人: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建研宇创新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