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驱动电路及行驶玩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97732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削减零件个数且实现电路结构的简洁化的马达驱动电路及行驶玩具。具有可串联连接至少两个电池的正极电源端子及负极电源端子,在前述正极电源端子与负极电源端子之间,串联地连接着根据输入控制信号而交替地处于导通或非导通状态的第1开关元件及第2开关元件,直流马达连接在前述电池之间的连接中点、和前述第1开关元件与第2开关元件的连接中点之间。(*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马达驱动电路及行驶玩具,更详细地说,涉及转向(操纵)用的马达驱动电路及使用该马达驱动电路的行驶玩具。
技术介绍
以往,公知有多种能够以无线方式进行远程操作的自行式行驶玩具。这些行驶玩具构成为,搭载着行驶用直流马达及转向用直流马达,用来自遥控器的电波来对各直流马达的旋转方向进行远程控制(参照例如日本特许第3468895号公报)。在此,图13中示出以往的行驶玩具的行驶系统及转向系统的控制驱动电路的一例。从未图示的遥控操作装置送来的操作信号电波经由天线ANT而由接收电路1接收/解调,输入到控制IC2中。控制IC2将与输入的操作信号相对应的控制命令信号送出到行驶系统及/或转向系统的控制驱动电路中。例如,在操作信号为前进命令的情况下,控制IC2将前进命令信号SF输出到马达驱动电路3中。行驶马达驱动电路3向直流马达4供给极性与前进方向对应的电压。同样地,在操作信号为后退命令的情况下,控制IC2将后退命令信号SB输出到行驶马达驱动电路3中。行驶马达驱动电路3向直流马达4供给极性与后退方向对应的电压。另一方面,在操作信号为转向控制信号且为右转命令的情况下,控制IC2将右转弯命令信号SR输出到转向马达驱动电路5中。转向马达驱动电路5向直流马达6供给极性与右转弯方向对应的电压。同样地,在操作信号为左转弯命令的情况下,控制IC2将左转弯命令信号SL输出到转向马达驱动电路5中。转向马达驱动电路5向直流马达6供给极性与左转方向对应的电压。以上的控制电路以2个串联的干电池(1.5V×2=3V)为电源进行工作。转向马达驱动电路5构成为,使用4个双极晶体管Q1~Q4,经由交叉布线的电流路径来切换直流马达6的电枢电流的方向。即、在右转弯的情况下,因为右转弯命令信号SR处于电位H,所以晶体管Q4导通,电流流过的路径为电池7的正极→晶体管Q1→直流马达6→晶体管Q4→接地电极(电池7的负极)。在左转弯的情况下,因为左转弯命令信号SL处于电位H,所以晶体管Q3导通,电流流过的路径为电池7的正极→晶体管Q2→直流马达6→晶体管Q3→接地电极(电池7的负极)。这样,以往的转向马达驱动电路5相对于各个方向分别使用两个晶体管来切换电流路径,从而进行方向转换。可是,考虑到行驶玩具的生产率、成本时,需要尽量削减零件个数。此外,在上述现有技术中零件个数很多,相应地,其故障发生率也随之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可削减零件个数且实现电路结构的简洁化的操纵驱动控制装置。根据本技术的第1方案,该马达驱动电路,具有可串联连接至少两个电池的正极电源端子及负极电源端子,在前述正极电源端子与负极电源端子之间,串联地连接着根据输入控制信号而交替地处于导通或非导通状态的第1开关元件及第2开关元件,直流马达连接在前述电池之间的连接中点、和前述第1开关元件与第2开关元件的连接中点之间。此外,优选地,在前述马达驱动电路中,前述第1开关元件是PNP型晶体管,第2开关元件是NPN型晶体管。根据该构成,从串联连接的一个电池经由第1开关元件向直流马达施加电压,且,从串联连接的另一个电池经由第2开关元件而向直流马达施加与经由第1开关元件施加的电压极性相反的电压,这两个过程交替进行所以可削减开关元件,实现构成零件个数的削减及电路结构的简洁化。此外,可通过零件个数的减少而降低故障发生率及降低成本。此外,优选地,在前述马达驱动电路中,在前述电池之间的连接中点上设有电源开关,所述电源开关在闭合时将前述直流马达的一侧的连接端子、与一个电池的负极和另一个电池的正极电气地连接。根据该构成,通过将电源开关设置在电池的连接中点,无需将开关分散地配置在各个电路中,可一并进行电源相对于整个马达驱动电路的接入/断开。根据本技术的第2方案,该行驶玩具,备有驱动电路,对直流马达进行驱动、接收电路,接收从外部无线传送来的遥控操作信号、控制电路,将与由前述接收电路接收的遥控操作信号相对应的马达控制信号输出到前述马达驱动电路中;前述马达驱动电路具有可串联连接至少两个电池的正极电源端子及负极电源端子,在前述正极电源端子与负极电源端子之间,串联地连接着根据输入控制信号而交替地处于导通或非导通状态的第1开关元件及第2开关元件,直流马达连接在前述电池之间的连接中点、和前述第1开关元件与第2开关元件的连接中点之间。此外,优选地,在前述行驶玩具中,前述对直流马达进行驱动的马达驱动电路是对转向用直流马达进行驱动的转向马达驱动电路。此外,优选地,在前述行驶玩具中,前述第1开关元件是PNP型晶体管,第2开关元件是NPN型晶体管。根据该构成,在遥控操作的行驶玩具中,从串联连接的一个电池经由第1开关元件向直流马达施加电压,且,从串联连接的另一个电池经由第2开关元件而向直流马达施加与经由第1开关元件施加的电压极性相反的电压,这两个过程交替进行,所以可削减开关元件,实现构成零件个数的削减及电路结构的简洁化。此外,可通过零件个数的减少而降低故障发生率及降低成本。此外,优选地,在前述行驶玩具中,在前述电池之间的连接中点上设有自保持型的电源开关,所述电源开关在闭合时将前述直流马达的一侧的连接端子、与一个电池的负极和另一个电池的正极电气地连接。根据该构成,在遥控操作的行驶玩具中,通过将电源开关设置在电池的连接中点,无需将开关分散地配置在各个电路中,可一并进行电源相对于整个马达驱动电路的接入/断开。附图说明通过下面的详细说明和附图,可以更加完全地理解本技术。但本技术并不由这些说明和附图限定。其中,图1是本技术实施方式的行驶玩具的、直线前进状态的俯视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方式的行驶玩具的、左转弯状态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方式的行驶玩具的、转向轮移动调节到前方之后的状态的俯视图。图4是支承左侧前轮的前轮支承机构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行驶玩具的主视图。图6是表示悬架部件和车轮支承体的卡合状态的主要部分俯视图。图7是表示悬架部件的位置调节的说明图。图8A及图8B是表示转向用直流马达及离合器机构的说明图。图9是表示行驶用直流马达及行驶机构的立体图。图10是表示行驶机构的俯视图。图11是表示驱动电路的电路图。图12是表示电源开关的电路图。图13是表示现有的驱动电路的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整体构成)图1~图3是本技术实施方式的行驶玩具100的俯视图,图1表示直线前进状态,图2表示左转弯状态,图3表示转向轮移动调节到前方之后的状态。在下面的说明中,设直线前进时的前后方向为Y轴方向,左右方向为X轴方向,上下方向为Z轴方向,这些轴互相正交。如图1 图3所示,行驶玩具100备有作为驱动轮的左右后轮21L、21R;作为转向轮的左右前轮22L、22R;分别对各前轮22L、22R进行支承的前轮支承机构30L、30R;对各前轮22L、22R进行转向操作的转向机构60;对各后轮21L、21R赋予行驶转矩的行驶机构80;对行驶机构80的驱动源即行驶用直流马达4、以及转向机构60的驱动源即转向用直流马达13进行驱动的马达驱动电路;马达驱动电路的控制电路;收纳并保持上述各部分的车体90。(前轮支承机构)图4是支承左侧前轮22L的前轮支承机构30L的分解立体图。基于图1至图4对前轮支承机构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马达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具有可串联连接至少两个电池的正极电源端子及负极电源端子,在前述正极电源端子与负极电源端子之间,串联地连接着根据输入控制信号而交替地处于导通或非导通状态的第1开关元件及第2开关元件,直流马达连接在 前述电池之间的连接中点、和前述第1开关元件与第2开关元件的连接中点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水门义夫中山贤二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多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