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门铰链的轴套定位安装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976411 阅读:3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汽车部件装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门铰链的轴套定位安装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用于夹持副铰链的夹持部以及用于托撑或夹持轴套的定位钳部,定位钳部沿垂直于轴套的轴线方向并相对轴套作开合运动,轴套定位安装机构还包括用于定位轴套轴线与副铰链的销轴孔轴线间相对位置的定位部以及用于推送轴套并使其沿定位部运动至副铰链的销轴孔处的推送部,定位部、推送部两者与夹持部分置于定位钳部两侧,定位钳部开启或闭合时与定位部和推送部运行路径间均处于避让位置,定位部外径与轴套内径尺寸吻合,定位部、轴套与副铰链的销轴孔三者轴线重合。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且维护方便,可极大的提高其生产效率和成品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部件装配
,具体涉及一种汽车门铰链的轴套定位安装机构
技术介绍
汽车门铰链,是用于与车身和车门相连接,能够绕上下方向的同一轴线回转且相互结合的部件的总称,以铰链制造过程来分大致分为冲压式铰链和型材式铰链,其中冲压式铰链因其形式简单、工艺性好且成本低而被广泛应用。冲压式铰链一般由主铰链、副铰链以及用于连接两者的轴套和轴销共同组成,通常包括穿圈、穿销、旋铆以及测扭等工序,以往的冲压式铰链装配方式都为人工将上述部件进行组装,生产率低下自不必说,其成品率也较低,特别是在穿圈工序,目前尚无切实可靠的机械穿圈机构,同时,由于轴套与副铰链销轴孔间构成的是过盈或过渡配合,人工组装极其费时费力,同时也极大影响了其组装后的成品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维护方便的汽车门铰链的轴套定位安装机构,可极大的提高其生产效率和成品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门铰链的轴套定位安装机构,包括用于夹持副铰链的夹持部以及用于托撑或夹持轴套的定位钳部,所述定位钳部沿垂直于轴套的轴线方向并相对轴套作开合运动,所述轴套定位安装机构还包括用于定位轴套轴线与副铰链的销轴孔轴线间相对位置的定位部以及用于推送轴套并使其沿定位部运动至副铰链的销轴孔处的推送部,所述定位部、推送部两者与夹持部分置于定位钳部两侧,所述定位钳部开启或闭合时与定位部和推送部运行路径间均处于避让位置,所述定位部外径与轴套内径尺寸吻合,所述定位部、轴套与副铰链的销轴孔三者轴线重合。本专利技术的主要优点在于相较人工操作的费时费力而言,机械的优点就在于其恒定的生产效率及成品率,本专利技术的机械穿圈结构可极大的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以及成品质量,结构简单且维护方便。附图说明图1、3、5、6为本专利技术工作流程图;图2为图1的I部分局部放大图;图4为图3的II部分局部放大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所应用的其中一种铰链装配机的结构俯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一种汽车门铰链的轴套定位安装机构,包括用于夹持副铰链的夹持部10以及用于托撑或夹持轴套的定位钳部20,所述定位钳部20沿垂直于轴套的轴线方向并相对轴套作开合运动,所述轴套定位安装机构还包括用于定位轴套轴线与副铰链的销轴孔轴线间相对位置的定位部30以及用于推送轴套并使其沿定位部30运动至副铰链的销轴孔处的推送部40,所述定位部30、推送部40两者与夹持部10分置于定位钳部20两侧,所述定位钳部 20开启或闭合时与定位部30和推送部40运行路径间均处于避让位置,所述定位部30外径与轴套内径尺寸吻合,所述定位部30、轴套与副铰链的销轴孔三者轴线重合,如图1-6所7J\ ο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方案如图1-6所示,所述推送部40外形呈直管套状,所述定位部30外形呈与推送部40配合的芯轴状。为支撑并固定推送部40与定位部30,所述轴套定位安装机构还包括用于支撑推送部40与定位部30的支座50,所述支座50、定位部 30以及推送部40三者轴线重合且相互间构成可活动的套接配合,为避免定位钳部20与推送部40的运行路径产生干涉,所述定位钳部20开启时与推送部40运行路径间处于避让位置。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为实现轴套B在定位钳部20上的可靠定位及托撑,所述定位钳部20包括在其钳口处设置托撑轴套B外壁的定位槽21以及设置于定位槽21 —侧的用于卡嵌轴套翻边的卡嵌部22,所述定位槽21呈与轴套B配合部外形适配的弧形或“V”形槽状。更进一步的,此处对夹持部10作具体限定,所述夹持部10包括夹持底座11,所述夹持底座11外形呈与副铰链凹处适配的“凸”字状,所述夹持部10还包括用于压紧副铰链的气动压舌12,夹持底座11外形呈马鞍状,从而在装配时保证销轴的正确穿行,其夹持底座11的马鞍状凹部是需要保证与装配时的轴套穿行路线处于避让位置的,也就是说,夹持底座11马鞍状凹部的凹入深度以避免干涉装配时的轴套穿行路线为准,从而确保装配时的轴套的正常穿行,同时,为确保副铰链的可靠快速定位及夹持,所述夹持部10的夹持底座11上设置有用于与副铰链定位孔适配的定位销13,定位销13分置于夹持底座11马鞍状部位的两侧并与副铰链两侧的定位孔构成配合关系。为便于理解,现将本专利技术所应用的其中一种装配机结构公示如下(下示以及图示 7中的穿圈工序的工序执行机构C即为本专利技术)该汽车门铰链自动装配机包括环形板80以及设置于环形板80中部的传送转盘 60,传送转盘60为间歇式转动,其盘面上布置有对应于工序个数的夹具70,传送转盘60上设置有用于推送夹具70沿传送转盘60径向移动的夹具推送机构90,环形板80板面上布置有夹具定位机构100以及工序执行机构C,夹具推送机构90有两个位置状态,其中之一为推送夹具70伸出传送转盘60至夹具定位机构100处定位以便工序执行机构C进行该道工序装配,另一个位置状态为该道工序完结后带动夹具70缩回传送转盘60并与该道工序装配位的夹具定位机构100发生脱离,如图7所示。结合上述及图1-6可看出,当本专利技术应用于上述装配机时,其可将夹持部10直接与夹具70集成,通过六工位的不停循环转动以及夹具70的往复运动来实现一次装夹满足相应工序定位及装配需要的要求,通过机械化操作来提高铰链的生产效率和成品率,在实际应用中,所述定位钳部20包括左、右钳块23、24,所述左、右钳块23J4分置于轴套轴线两侧且沿其轴线轴对称设置,所述左、右钳块23J4外形呈直角弯折状,其位于工作端的一4侧弯折部沿平行轴套轴线方向顺延探入“凸”字状夹持底座11的台肩部且与其处于避让位置,所述左、右钳块23、24的开合运动的运行路径与夹持底座11间处于避让位置,也就是说,位于夹具70上的且随夹具70随动的夹持底座11的运行路径应当与左、右钳块23、24 的开合运动的运行路径处于避让位置,以避免两者间产生干涉而影响本专利技术乃至整个装配机的正常工作。更进一步的,所述定位钳部20在其弯折部设置工艺缺口 25,所述工艺缺口 25相对轴套的径向上的尺寸大于推送部40的外径,所述定位钳部20的钳口间距大于定位部直径, 从而可极大的缩短本专利技术在其轴向上的实际长度,使本专利技术的结构更为紧凑。实际应用中,此处以上述及图7所示的给料-穿圈-穿销-旋铆-测扭-卸料的六道工序的铰链装配流程为例,本专利技术的工作过程如下(1)、当装配机的给料工作完成后,夹具70在夹具推送机构90作用下沿导轨伸出传送转盘60至位于环形板80上的独立、固定的夹具定位机构100处实现定位,此时定位钳部20处于闭合状态,落料机构下落一个轴套B至定位钳部20上的定位槽21与卡嵌部22 构成的凹口处,如图1-2所示。(2)、定位钳部20仍处于闭合状态,定位部30从推送部30中探出并穿过位于定位钳部20上的轴套B的孔芯直至其端部运动至副铰链A的销轴孔的孔芯处,实现轴套B的轴线与副铰链A的销轴孔轴线两者相对位置的定位。(3)、定位钳部20的左、右钳块23J4相互分离实现定位钳部20的开启动作,同时也为推送部40的运行路径留出相应空间。(4)、推送部40推送轴套B并使其沿定位部30运动至副铰链A的销轴孔处,促使轴套B与副铰链A的销轴孔间构成配合关系,以此最终完成副铰链A的穿圈工序。(5)、推送部40、定位部30以及定位钳部20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门铰链的轴套定位安装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夹持副铰链的夹持部(10)以及用于托撑或夹持轴套的定位钳部(20),所述定位钳部(20)沿垂直于轴套的轴线方向并相对轴套作开合运动,所述轴套定位安装机构还包括用于定位轴套轴线与副铰链的销轴孔轴线间相对位置的定位部(30)以及用于推送轴套并使其沿定位部(30)运动至副铰链的销轴孔处的推送部(40),所述定位部(30)、推送部(40)两者与夹持部(10)分置于定位钳部(20)两侧,所述定位钳部(20)开启或闭合时与定位部(30)和推送部(40)运行路径间均处于避让位置,所述定位部(30)外径与轴套内径尺寸吻合,所述定位部(30)、轴套与副铰链的销轴孔三者轴线重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岚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兴科石化设备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