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域污染治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6975116 阅读:2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域污染治理系统,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由污泥净化剂投放器、一次曝气系统、微细气泡发生器、微生物氧化系统、人工湿地和二次曝气系统构成,污泥净化剂投放器与一次曝气系统连接,一次曝气系统与微细气泡发生器连接并形成循环系统,一次曝气系统还与微生物氧化系统连接,微生物氧化系统与人工湿地连接,人工湿地与二次曝气系统连接,二次曝气系统与微细气泡发生器连接并形成循环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以纯物理方式快速治理水域污染,不会导致二次污染,同时消除水域中的水底淤泥,根除水域污染的内污染源,成本低,效果明显、持久。(*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水域污染治理系统
技术介绍
2009年中国环境公报显示,我国七大水系203条河流408个地表水国控监测断面监测显示,IV - V类和劣V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24. 3%和18. 4%,黄河、辽河为中度污染,海河已属重度污染。沈个国控重点湖泊(水库)中,V类和劣V类水质为14个,比例为 53. 8%,主要污染指标为总氮和总磷。三湖中,太湖水质总体为劣V类,主要污染指标为总氮和总磷;滇池水质总体为劣V类,主要污染指标为总氮和总磷,草海处于重度富营养状态, 外海处于中度富营养状态;巢湖水质总体为V类,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总氮和石油类,西半湖处于中度富营养状态。河口地区和局部近岸海域污染严重,导致河口水环境质量退化。 饮用水安全受到威胁,饮用水源不仅受常规污染物污染,而且受新型有毒物质污染,饮用水的深度处理、输配送技术相对落后,已经威胁到城乡居民的饮用水安全。水域主要污染物包括有机氨氮、硝酸盐、总磷、总硫、漂浮物、COD、BOD、油类等。水的自净能力来源于水中的溶解氧。水中溶解氧含量越高,水域的自净能力越强, 通常自然水域的天然溶解氧含量为Ippm左右。当水域中进入少量的污染物之后,水域中的溶解氧将污染物氧化分解成没有污染作用的无机物并以气体形态释放,水域中恢复洁净。 再经过一段时间的自然溶解,水域中恢复溶解氧含量,从而实现水域自净能力的循环平衡, 维持水域的洁净生态环境。当人类生产、生活排放的污染物超出了水域自净能力极限后,水中溶解氧消失,水质污染。水域污染治理和水质保护是国际性难题,主要原因在于常规的手段容易导致二次污染、延续污染和周期性爆发污染,大部分水域污染治理手段成本比较高,政府和企业难以承受。目前国内常用的水域污染治理手段包括喷洒化学药剂、自然跌水复氧、人工清挖淤泥、微生物净化等。喷洒化学药剂实际上是把污染性物质以化学药剂沉淀或压制,暂时实现水域的净化,而污染源并没有消除,而且给水域中增加了新的污染源,一定时间后,污染会再次爆发, 并且越来越严重,滇池的蓝藻周期性爆发就是典型的例证。自然跌水复氧在水域污染程度较轻、水域面积较小、水域有自然落差或容易安装水泵造成落差条件下比较实用,但是对于大型水域、污染程度较重的水域污染没有效果。自然跌水复氧对恢复水域水质中的溶解氧含量能力有限,效果不明显。人工清挖淤泥的办法能够暂时清除水域中的内污染源,但是对于水质净化还原没有效果,而且工程浩大,成本超高,淤泥出水后对周边环境造成更大程度的污染,因此国际上在水域污染治理方案中禁止使用清挖淤泥手段。微生物净化水域是一个不错的手段,但是由于水域污染环境中基本没有溶解氧, 微生物在水域环境中很难自然生存,所以微生物净化水域需要靠大量的微生物菌剂投放,3成本非常高。以上各种方法都存在非常大的问题,存在应用局限性。水域污染治理和水质保护要求多案并举,既要治理水域本身水质的污染,也要消除水域内污染源,还要做好截污工程,杜绝各种污染物进入水域,从根本上解决水域污染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域污染治理系统,以纯物理方式快速治理水域污染,不会导致二次污染,同时消除水域中的水底淤泥,根除水域污染的内污染源,成本低,效果明显、持久。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水域污染治理系统,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由污泥净化剂投放器、一次曝气系统、微细气泡发生器、微生物氧化系统、人工湿地和二次曝气系统构成,污泥净化剂投放器与一次曝气系统连接,一次曝气系统与微细气泡发生器连接并在一次曝气系统与微细气泡发生器之间形成循环系统,一次曝气系统还与微生物氧化系统连接,微生物氧化系统与人工湿地连接,人工湿地与二次曝气系统连接,二次曝气系统与微细气泡发生器连接并在二次曝气系统与微细气泡发生器之间形成循环系统。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以纯物理方式快速治理水域污染,不会导致二次污染, 同时消除水域中的水底淤泥,根除水域污染的内污染源,成本低,效果明显、持久。附图说明下面根据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水域污染治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主体;2、污泥净化剂投放器;3、一次曝气系统;4、微细气泡发生器;5、微生物氧化系统;6、人工湿地;7、二次曝气系统;8、污染水域。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水域污染治理系统,包括主体1,所述主体1由污泥净化剂投放器2、一次曝气系统3、微细气泡发生器4、微生物氧化系统5、人工湿地6和二次曝气系统7构成,污泥净化剂投放器2与一次曝气系统3连接,一次曝气系统 3与微细气泡发生器4连接并形成循环系统,一次曝气系统3还与微生物氧化系统5连接, 微生物氧化系统5与人工湿地6连接,人工湿地6与二次曝气系统7连接,二次曝气系统7 与微细气泡发生器4连接并形成循环系统。进行水域污染治理时,污染水域8的污水进入污泥净化剂投放器2,污泥净化剂投放器2在污水中均勻投放污泥净化剂,然后启动微细气泡发生器4通过一次曝气系统3对水域中的污水曝气,曝气后的污水进入微生物氧化系统5中进行微生物氧化作用,完成污染物的氧化降解和消除工作,然后经过人工湿地6过滤和深度氧化增氧作用,水质实现洁净化,还原为清水,再由微细气泡发生器4通过二次曝气系统7对还原水进行二次曝气增氧,提高水域水质的活性,使水质具有比较高的自净作用,可以自动消除轻度污染,使水质 4长时间得到保护。其中1、污泥净化剂可以快速消除污泥,清除水域内污染源,并长期对水底发生净化维护作用。2、微细气泡发生器4通过一次曝气系统3以微小气泡形式向水域中输入高能氧, 是共同输入的臭氧微小气泡与纯氧微小气泡,两种气泡的比例遵循亨利定律。3、微细气泡发生器4通过二次曝气系统7对还原水进行二次曝气增氧输入的是纯氧微小气泡。4、对于中小型水域污染可以只使用本水域污染治理系统,对于超大型水域,可以采用本水域污染治理系统与船载微细气泡发生器4相结合的办法,用本水域污染治理系统处理距离岸边较近的污染水域8,用船载微细气泡发生器4处理水域中心区域。用船载微细气泡发生器4处理水域中心区域时,直接以污染水域8的污水为载体,输入高能臭氧和高能纯氧,完成对水中污染物和水底污泥的氧化降解,消除水域中的内污染源。5、在污染水域8的水质净化还原并消除了内污染源之后,必须给水域配套少量的微细气泡发生器4,每年使用本水域污染治理系统或船载微细气泡发生器4的方式给水域作一定时间的曝气,就可以保证水域中保存较高浓度的溶解氧,使水域中始终保持比较强的自净能力,防止再次发生水质污染。一般每半个月使用微细气泡发生器4曝气3天,每次曝气水量为水域总水量的10%左右,即可保证水域中的溶解氧含量不低于4ppm。6、对于流入污染水域8的各个支流污水,同样以本水域污染治理系统进行净化处理,以达到污染水域8彻底治理和水质保护的目的。本水域污染治理系统实施的理论依据具体如下高能氧是指具有较高能量的活性氧(臭氧或纯氧)离子团和分子团构成的微小气泡,主要存在于水环境中。使用微细气泡发生器4向水中输入臭氧或纯氧,在气液混合中因对气体的切割作用造成部分气体分子的电离,所以经过高速旋转和逐渐加压的作用产生的气泡中90%以上气泡的粒径处于5纳米到50微米之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域污染治理系统,包括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由污泥净化剂投放器(2)、一次曝气系统(3)、微细气泡发生器(4)、微生物氧化系统(5)、人工湿地(6)和二次曝气系统(7)构成,污泥净化剂投放器(2)与一次曝气系统(3)连接,一次曝气系统(3)与微细气泡发生器(4)连接并在一次曝气系统(3)与微细气泡发生器(4)之间形成循环系统,一次曝气系统(3)还与微生物氧化系统(5)连接,微生物氧化系统(5)与人工湿地(6)连接,人工湿地(6)与二次曝气系统(7)连接,二次曝气系统(7)与微细气泡发生器(4)连接并在二次曝气系统(7)与微细气泡发生器(4)之间形成循环系统。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霆戴礼潜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神州创宇低碳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