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谢逢华专利>正文

外置热交换的高效吸收式制冷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974766 阅读:2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外置热交换的高效吸收式制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凝器和吸收器由外层和内层的螺纹油热交换筒双层构造组成,冷凝器左右两边盖封闭后一边连接制冷机蒸馏器,一边分别连接液氨管和平衡管,吸收器与蒸发器管和稀溶液回流管连接,底部与储液器连接,冷凝器和吸收器两边引出管经两边密封盖与活动连接头首尾焊接后分别连通油散热器,置于内部带翅片螺纹油热交换筒为密封式构造,在吸收器和冷凝器内部采用独立的螺纹油热交换筒连通油散热器,当改变油散热器大小可以任意加大散热面积,能快速均衡地降低内部制冷机的温度,不受环境温度的限制,降低蒸发器温度,提高制冷量20%,具有选材容易,制造简单,节能环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到一种外置热交换的高效吸收式制冷机,它通过冷凝器和吸收器内部中的螺纹油热交换筒经油传导引出外置油散热器进行散热,不受环境温度的限制,使热量快速散发,达到高效快速制冷的效果,属于制冷领域。
技术介绍
随着联合国“禁氟令”实施,吸收式制冷机可以利用低品位能源作为动力,制冷剂不用氟里昂,减少温室气体和氟里昂对大气环境的污染。吸收式制冷机是一种环保型的高科技产品,没有压缩机和任何机械传动部分,运行不会产生任何噪音,使用多种能源,节能降耗, 因此被国际环保组织誉为“双绿色环保产品”。在图1中的吸收式制冷机吸收器至今一直全部由钢管经弯曲成型散热,以钢管表面散热,冷凝器为铁制成翅片散热,随环境温度增高而使冷凝和吸收温度上升,散热效果差,导致制冷系数的下降,降低了蒸发器的制冷能力。因吸收式制冷机技术先进科技含量高,散热效果直接影响制冷机工艺参数、运行参数和机构性能上改变,在温度高于35°c环境中制冷慢,效益低,其发展也因此受到了限制。因此,随着吸收式制冷机技术的发展进步,如何加大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率,增大制冷效果,不断提高吸收式制冷机制冷性能,实现高温环境中正常使用,不仅可以大幅度降低制冷机的能耗, 节省运行费用,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很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就是解决以上现有吸收式制冷机存在冷凝器、吸收器散热差的问题,对传统的冷凝器和吸收器进行技术的创新,采用内外置热交换把热量引出散热,设计了一种套管式分体构造的双层吸收器和双层冷凝器,它外层为制冷剂循环通道与制冷机连通,内层为独立的螺纹油热交换筒与外部油散热器连通,通过油传导把冷凝器和吸收器内部中的热量引出至外置油散热器进行散热,从而实现大面积换热,提高换热效益,解决了传统的冷凝器和吸收器运行中存在着散热效果差问题,实现外部传导热交换,增大散热面积,对传统的吸收器和冷凝器的进行变革。本专利技术所述外置热交换的高效吸收式制冷机包括;贮液罐、加热器、提升管、精馏器、冷凝器、油散热器、蒸发器、吸收器、螺纹油热交换筒、传导油、液体热交换器。工作的原理为 系统为氨、水、氦三种物质组成,它是通过热能或加热器加热发生器,加热后使浓氨水沸腾, 蒸发出来的氨蒸气经过蒸馏器冷凝,水蒸气返回吸收器,而氨气经过冷凝器和螺纹油热交换筒、油散热器冷凝成液体氨,然后在蒸发器进口处和氦气混合,由于分压的不同氨从氨液中剧烈地向氦气中扩散,使蒸发器温度降低,液氨在蒸发器内低分压下,生成的氨、氦混合气中的氦气在吸收器中释放出氨气,被水吸收通过吸收器和螺纹油热交换筒、油散热器放热,浓氨溶液经储液器再进入发生器由于物理上的变化,形成一次次的吸热制冷、放热反应过程,产生制冷循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吸收器和冷凝器内部分别由螺纹油热交换筒双层构造连接外置油散热器,能快速降低冷凝器和吸收器的内部温度,从而提高制冷效率,有效解决了传统的冷凝器和吸收式制冷机散热差的一大难题,具有结构简单、加工容易,实现油散热器和冷凝器、吸收器自动化生产。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冷凝器和吸收器由外层和内层的螺纹油热交换筒双层构造组成,冷凝器左右两边盖封闭后一边连接制冷机蒸馏器,一边分别连接液氨管和平衡管,吸收器与蒸发器管和稀溶液回流管连接,底部与储液器连接,冷凝器和吸收器两边引出管经两边密封盖与活动连接头首尾焊接后分别连通油散热器,置于内部带翅片螺纹油热交换筒,为密封式构造。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外置热交换的高效吸收式制冷机,所述的冷凝器和吸收器外形为圆柱形周边带翅片散热片,内部螺纹油热交换筒外围螺纹铁片宽为5-30mm与冷凝器内壁相接触,形成螺旋梯式通道,使制冷剂流速延长缓慢通过,进一步带走热量。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外置热交换的高效吸收式制冷机吸收器为圆形双层结构,外周带翅片,上部与蒸发器管和稀溶液回流管连通,底部与储液器连通,吸收器为卧式和竖式两种, 卧式吸收器置于内部的螺纹油热交换筒左右两边上部连接吸收器经活动连接头与油散热器连通,竖式的油散热器安装时高于吸收器,上下部连接吸收器经活动连接头与油散热器连通。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外置热交换的高效吸收式制冷机,其特征在于冷凝器为套管分体构造,左右两边分别与内层的螺纹油热交换筒通过活动连接头连通油散热器,与冷凝器隔离,冷凝器一边连接蒸馏器,一边连接液氨管、平衡管,吸收器外形为圆柱管形周边带翅片散热片,在设置的吸收器一边三个焊接口边,分别与蒸发器、稀溶液回流管连接,螺纹油热交换筒经焊接口与油散热器连接,另一边吸收器二个焊接口分别与储液器连接相通,螺纹油热交换筒经焊接口与油散热器连通。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外置热交换的高效吸收式制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收器和冷凝器为套管分体构造,外层为制冷剂循环通道与制冷机连通,内层为独立的螺纹油热交换筒连通油散热器,通过螺纹油热交换筒外形成一个螺旋通道使制冷剂缓慢流过,热交换更加彻底,螺纹油热交换筒内部为油,与油散热器组合焊接而成的全封闭系统,由加油帽加满后密封,热能传递至油散热器表面进行冷却,上下自动形成了循环,完成一个散热过程,一部分通过吸收器和冷凝器表面进行散热。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外置热交换的高效吸收式制冷机的有益效果是在吸收器和冷凝器内部采用独立的螺纹油热交换筒连通油散热器,当改变油散热器大小可以任意加大散热面积,能快速均衡地降低内部制冷机的温度,不受环境温度的限制,降低蒸发器温度,提高制冷量20%,油散热器材料为铜、铝、铁任意选择,具有选材容易,制造简单,节能环保,解决了吸收式制冷机运行散热过程一个很难克服的历史问题。附图说明图1现有的吸收式制冷机构造2本专利技术的油散热器和卧式吸收器制冷机构造3本专利技术的油散热器和竖式吸收器制冷机构造4螺纹油热交换冷凝器与油散热器构造示意5螺纹油热交换吸收器与油散热器构造示意图在附图中,1.冷凝器,2.蒸馏器,3.蒸发器,4.发生器,5.加热器,6.液氨管,7.平衡管,8.稀溶液回流管,9.吸收器,10.导气管,11.储液器,12.油散热器,13.加油帽, 14.螺纹油热交换筒,15.活动连接头,16.传导油。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图1为现有的吸收式制冷机,冷凝器(1)、吸收器(9)为单根铁管,内部为制冷剂,冷凝器(1)翅片由铁皮制成,散热效果差,导致制冷系数的下降。本专利技术的外置热交换的高效吸收式制冷机,见图2图3,发生器(4)经蒸馏器(2)与冷凝器(1)连接,液氨管(6)连接蒸发器(3)平衡管(7)连接吸收器(9)至储液器(11),导气管(10)上下分别连接蒸发器(3)和储液器(11)。冷凝器(1)构造为圆柱管形周边带翅片散热片左右两边封闭,内部为小圆形管外围带翅片的螺纹油热交换筒(14)左右两边封闭, 左右两边管道弓I出与冷凝器(1)两边封口焊接后经活动连接头(15)后与油散热器(12)连接,在加油帽(13)中注入传导油(16)封闭组成,冷凝器(1) 一边分别连接蒸馏器,一边连接液氨管(6)、平衡管(7)。同理,吸收器(9)分为卧式或竖式2种,构造为圆柱形周边带翅片散热片左右两边封闭,内部为小圆形管外围带翅片的螺纹油热交换筒(14)左右两边封闭, 左右两边管道引出与吸收器(9)两边封口焊接后经活动连接头(15)后与油散热器(12)连接,在加油帽(13)注入传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外置热交换的高效吸收式制冷机,其特征在于:冷凝器(1)为套管分体构造,左右两边分别与内层的螺纹油热交换筒(14)通过活动连接头(15)连通油散热器(12),与冷凝器(1)隔离,冷凝器(1)一边连接蒸馏器(2),一边连接液氨管(6)、平衡管(7),吸收器(9)外形为圆柱管形周边带翅片散热片,在设置的吸收器(9)一边三个焊接口边,分别与蒸发器(3)、稀溶液回流管(8)连接,螺纹油热交换筒(14)经焊接口与油散热器(12)连接,另一边吸收器(9)二个焊接口分别与储液器(11)连接相通,螺纹油热交换筒(14)经焊接口与油散热器(12)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逢华谢逢杰
申请(专利权)人:谢逢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