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水力旋涡流生化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972386 阅读:2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水力旋涡流生化塔,包括进水管、增压泵、旋涡流反应室、环形挡流板、排水管、泥水分离室、污泥回流管和悬浮生物填料,进水管与增压泵连接,增压泵与旋涡流反应室之间设有射流曝气器,环形挡流板和泥水分离室均设在旋涡流反应室内,环形挡流板固定在旋涡流反应室的顶端,排水管连接在环形挡流板上,并贯穿旋涡流反应室,环形挡流板内置有环形溢流槽与排水管配合,泥水分离室位于环形挡流板下方,泥水分离室与环形挡流板之间形成溢流潜孔,污泥回流管连接在泥水分离室的下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气-液-固三相反应,在流体中形成合理的微物理-微生态环境,实现更快、更高效传质,实现高度可调和立体迭置,集中控制管理,同步运行。(*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装置,特别是新型水力旋涡流生化塔
技术介绍
活性污泥、污水处理过程中都会用到生化反应器,但是现有的生化反应器在工作原理概念和工作状态模型上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一下五点;(1)曝气气泡过大、气泡运行路径短,或者微气泡阻力和耗能较高;(2)高度活性污泥床高度对反应区的水流影响较大,且鼓风机的风压的具有局限性;(3)有效容积反应器有死区,难以实现均勻布水、布气和氧的有效传质;(4)生物量生物量少,容易流失;(5)分散性各处理单元独立设置,不利于同步运行和集中控制管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能使气-液-固三相充分接触混合反应,在流体中形成更为合理的微物理-微生态环境,达到更快、更高效传质这一核心目的,并且实现高度可调和立体迭置功能,集中控制管理,同步运行的新型水力旋涡流生化塔。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设计的新型水力旋涡流生化塔,包括进水管、增压泵、旋涡流反应室、环形挡流板、排水管、泥水分离室、污泥回流管和悬浮生物填料,其特征是进水管与增压泵连接,增压泵与旋涡流反应室之间设有射流曝气器,增压泵与射流曝气器连接,射流曝气器与旋涡流反应室连接,环形挡流板、泥水分离室和悬浮生物填料均设在旋涡流反应室内,环形挡流板固定在旋涡流反应室的顶端,排水管连接在环形挡流板上, 并贯穿旋涡流反应室筒壁,环形挡流板内置有环形溢流槽与排水管配合,泥水分离室位于环形挡流板的下方,泥水分离室与环形挡流板之间形成溢流潜孔,污泥回流管密封连接在泥水分离室的下端,旋涡流反应室的底端连接有排空管。上述结构集剪切曝气、分散、混合、 气泡水平/垂直/环周转移、活性污泥悬浮生长、同步过程耦合于一体,能使气-液-固三相充分接触混合反应,在流体中形成更为合理的微物理-微生态环境,达到更快、更高效传质这一核心目的,并且实现高度可调和立体迭置功能,集中控制管理,同步运行。作为优选,所述射流曝气器为可调冲压式射流曝气器,可调冲压式射流曝气器包括一级吸气管、二级吸气管、一级喷射嘴、二级喷射嘴和末端喉管,一及喷射嘴、二级喷射嘴和末端喉管为串联结构,二级喷射嘴位于一级喷射嘴和末端喉管之间,一级进气管与一级喷射嘴连通,二级进气管一端与一级进气管连通,另一端与二级喷射嘴连通,一级进气管上的进气口与二级进气管接口之间设有进气调节阀,可调冲压式射流曝气器的末端喉管沿旋涡流反应室筒体外壳的切线方向与筒壁连接,并与旋涡流反应室连通。该优选方案降低了正压供气能耗、提高了二次喷射效率、实现了螺旋式气-水混合方式、水流流速可调控,并且保证喷射的水流沿旋涡流反应室筒体外壳的切线方向进入旋涡流反应室。为了导流螺旋上升,促进剪切混合,并且利用重力场和旋流力场对不同密度物质作用的差异能及时地转移气泡,克服气泡汇聚,使破碎的气泡保持微米级水平,最大限度地挖掘剪切曝气的潜能,同时剪切应力促成悬浮生物填料-活性污泥自身固定化机制形成的生物聚体结构,减小螺旋上升阻力,不造成偏流,所述旋涡流反应室内设有导流叶片,导流叶片沿旋涡流反应室内壁逐层间隔设置,层距e自下而上逐级递减,叶片仰角a为10-45°, 旋涡流反应室的有效水深Hl/直径Dl在1 2以内。为了实现循环回流水的循环射流曝气处理,所述进水管与旋涡流反应室之间设有循环回流管,循环回流管一端与旋涡流反应室底端连通,另一端与进水管连通,进水管和循环回流管上都设有流量调节阀。本技术得到的新型水力旋涡流生化塔,其集剪切曝气、分散、混合、气泡水平 /垂直/环周转移、活性污泥悬浮生长、同步过程耦合于一体,能使气-液-固三相充分接触混合反应,在流体中形成更为合理的微物理-微生态环境,达到更快、更高效传质这一核心目的,并且实现高度可调和立体迭置功能,集中控制管理,同步运行;同时所述射流曝气器为可调冲压式射流曝气器,可调冲压式射流曝气器沿旋涡流反应室筒体外壳的切线方向与漩涡流反应室筒壁连接,并与旋涡流反应室连通,其提高了二次喷射效率、实现了螺旋式气-水混合方式、水流流速可调控,并且保证喷射的水流沿旋涡流反应室筒体外壳的切线方向进入旋涡流反应室;还有所述旋涡流反应室内设有导流叶片,实现导流螺旋上升,促进剪切混合并且利用重力场和旋流力场对不同密度物质作用的差异能及时地转移气泡,克服气泡汇聚,使破碎的气泡保持微米级水平,最大限度地挖掘剪切曝气的潜能,同时剪切应力促成悬浮生物填料-活性污泥自身固定化机制形成的生物聚体结构,减小螺旋上升阻力, 不造成偏流;最后所述进水管与旋涡流反应室之间设有循环回流管,实现循环回流水的循环射流曝气处理。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的前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2的整体结构剖视图;图4是实施例3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进水管1、增压泵2、可调冲压式射流曝气器3、旋涡流反应式4、导流叶片5、 环周布水槽6、溢流潜孔7、环形挡流板8、泥水分离室9、环形溢流槽10、排水管11、污泥回流管12、排空管13、进气口 14、一级吸气管15、二级吸气管16、一级喷射嘴17、二级喷射嘴 18、未端喉管19、悬浮生物填料20、进气调节阀21、循环回流管22、流量调节阀23、二级进气管接口 156。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的新型水力旋涡流生化塔,包括进水管1、增压泵2、旋涡流反应室4、环形挡流板8、排水管11、泥水分离室9、污泥回流管12和悬浮生物填料20,旋涡流反应室4的有效水深Hl/直径Dl为贰,进水管1与增压泵2连接,增压泵2与旋涡流反应室4之间设有射流曝气器,增压泵2与射流曝气器连接,射流曝气器与旋涡流反应室4连接,环形挡流板8、泥水分离室9和悬浮生物填料20均安装在旋涡流反应室4内, 环形挡流板8固定安装在旋涡流反应室4的顶端,排水管11连接在环形挡流板8上,并贯穿旋涡流反应室4,环形挡流板8内置有环形溢流槽10与排水管11配合,泥水分离室9安装在环形挡流板8的下方,泥水分离室9的直段有效水深H2为壹点贰米,直径D2/有效水深H2为叁,锥底倾角b为45°,泥水分离室9与环形挡流板8之间形成溢流潜孔7,泥水分离室9、环形挡流板8与旋涡流反应室4之间形成环周布水槽6,污泥回流管12密封连接在泥水分离室9的下端,旋涡流反应室4的底端连接有排空管13。其中,所述射流曝气器为可调冲压式射流曝气器3,可调冲压式射流曝气器3包括一级吸气管15、二级吸气管16、一级喷射嘴17、二级喷射嘴18和末端喉管19,一级喷射嘴 17、二级喷射嘴18和末端喉管19为串联结构,二级喷射嘴18位于一级喷射嘴17和末端喉管19之间,一级进气管15与一级喷射嘴17连通,二级进气管16 —端与一级进气管15连通,另一端与二级喷射嘴18连通,一级进气管15上的进气口 14与二级进气管接口 156之间安装有进气调节阀21,可调冲压式射流曝气器3的末端喉管19沿旋涡流反应室4筒体外壳的切线方向与筒壁连接,并与旋涡流反应室4连通,上述结构降低了正压供气能耗、提高了二次喷射效率、实现了螺旋式气-水混合方式、水流流速可调控,并且保证喷射的水流沿旋涡流反应室4筒体外壳的切线方向进入旋涡流反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水力旋涡流生化塔,包括进水管(1)、增压泵(2)、旋涡流反应室(4)、环形挡流板(8)、排水管(11)、泥水分离室(9)、污泥回流管(12)和悬浮生物填料(20),其特征是进水管(1)与增压泵(2)连接,增压泵(2)与旋涡流反应室(4)之间设有射流曝气器,增压泵(2)与射流曝气器连接,射流曝气器与旋涡流反应室(4)连接,环形挡流板(8)、泥水分离室(9)和悬浮生物填料(20)均设在旋涡流反应室(4)内,环形挡流板(8)固定在旋涡流反应室(4)的顶端,排水管(11)连接在环形挡流板(8)上,并贯穿旋涡流反应室(4)筒壁,环形挡流板(8)内置有环形溢流槽(10)与排水管(11)配合,泥水分离室(9)位于环形挡流板(8)的下方,泥水分离室(9)与环形挡流板(8)之间形成溢流潜孔(7),污泥回流管(12)密封连接在泥水分离室(9)的下端,旋涡流反应室(4)的底端连接有排空管(1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青淼钟国昌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永峰环保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