轧机导卫同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968361 阅读:2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轧机导卫同步结构,该结构包括有设置在上辊系前后两侧的导卫,导卫后部上端设有导卫平衡缸,导卫平衡缸通过平衡钩、平衡梁和主平衡缸连接在轧机机架上,导卫前部下端贴设于工作辊护板上,导卫左右两侧凸出部分设有滑设于轧机机架上滑道内的滑板;在所述导卫的前部设有一个或多个呈水平方向前后移动的推杆装置,所述工作辊护板上对应所述推杆装置设有相应的结合插孔。本发明专利技术可避免导卫出现卡阻、运动滞后现象,使得导卫能够跟随上辊系平稳的上下移动,同时,降低导卫滑板的磨损,减少对导卫设备的损害,缩短故障停机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轧机的导卫结构,尤其涉及一种能够与轧机的上辊系同步运动的轧机导卫同步结构
技术介绍
如图4、图5、图6、图7所示,两个轧机导卫1分别设置在上辊系2前后两侧,导卫1 上集成了高压水集管、轧辊冷却水集管、烟尘抑制集管等部件;导卫1上远离上辊系2的后部通过导卫平衡缸11安装在平衡钩91上,平衡钩91与平衡梁92相连接安装在主平衡缸 93上,主平衡缸93安装在轧机机架上,导卫1上面对上辊系2的前部下端紧贴在上工作辊 21的护板211上(如图8所示),工作辊护板211安装在工作辊轴承座上,在工作辊平衡缸作用下随上辊系2运动;导卫1左右两侧凸出部分设有滑板12与机架牌坊上的滑道94相配合上下滑动(如图9所示)。轧机导卫1的作用是,在轧制时引导钢板进入轧辊,防止钢板头部出轧辊时向上翘起,发生钻钢事故。导卫1是一个焊接件,结构尺寸较大,在大的冲击力作用下会产生一定变形。在轧制过程中,导卫1在主平衡缸93作用下随上辊系2 (由上支承辊22和上工作辊21组成) 运动,由于导卫1两侧滑板12及轧机滑道94处的滑动磨损,滑道间隙加大;磨损不均勻,滑板12上下两端磨损严重;同时在轧制过程中由于咬钢(轧辊咬入钢板头部)和抛钢(轧辊将钢板抛出轧机)冲击导卫会产生一定变形,并使滑道处出现倾斜。由于上述情况的存在, 在轧机辊缝调整时,导卫1会出现卡阻、运动滞后于上辊系2的现象,严重时出现钢板冲击导卫,甚至撞坏导卫的事故,损坏导卫设备,由于导卫1上集成有高压水管及冷却水管等部件,拆卸、维修均很困难,需要很长时间。现有技术中,为防止上述事故的发生,往往是增加导卫平衡缸11压力,以加大导卫过平衡力,使导卫1前部下端紧紧贴在工作辊护板211上, 以实现导卫1跟随上辊系2运动;虽然采用过平衡力能够提高导卫跟随上辊系运动的灵敏性,但是这样做却反而更加快了导卫滑板12与滑道94的磨损,更易发生卡阻现象,甚至出现导卫1与上辊系2的工作辊护板211脱离,造成导卫事故(如图10所示),严重影响轧机生产。由此,本专利技术人凭借多年从事相关行业的经验与实践,提出一种轧机导卫同步结构,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轧机导卫同步结构,以使导卫能够跟随上辊系平稳的上下移动,防止导卫出现卡阻和钢板撞击导卫的事故,并减少导卫两侧滑板的磨损。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轧机导卫同步结构,该结构包括有设置在上辊系前后两侧的导卫,导卫后部上端设有导卫平衡缸,导卫平衡缸通过平衡钩、平衡梁和主平衡缸连接在轧机机架上,导卫前部下端贴设于工作辊护板上,导卫左右两侧凸出部分设有滑设于轧机机架上滑道内的滑板;在所述导卫的前部设有一个或多个呈水平方向前后移动的推杆装置,所述工作辊护板上对应所述推杆装置设有相应的结合插孔。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多个推杆装置均布于导卫前部。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推杆装置包括水平推杆和联接于推杆后部的驱动机构。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机构为一液压缸。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液压缸的缸体固定于导卫,液压缸的活塞杆枢接于一摆杆的一端,所述摆杆的另一端通过一连杆枢接于所述推杆后部。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推杆的外壁与所述结合插孔的孔壁之间设有 Imm 20mm的间隙。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推杆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或方形。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推杆的横截面面积为2500mm2 10000mm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推杆的材质为合金钢或优质碳素钢。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液压缸上设有位移传感器。由上所述,在轧机导卫与上辊系运动之前,由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推杆水平移动,使推杆插入所述结合插孔中;由于在结合插孔与推杆之间设有Imm 20mm的间隙,因此,两者并没有接触。当轧机导卫和上辊系上下运动时,如果导卫能够平稳运动,由于间隙的存在, 推杆并不受力;而当导卫出现卡阻、运动滞后现象时,此时,上辊系运动速度比导卫快,结合插孔与推杆之间的间隙将迅速消除,两者形成接触,推杆受到工作辊护板上的结合插孔的推力作用,使得轧机导卫与上辊系成为一体,进而随同上辊系作同步运动。由此,可避免导卫出现卡阻、运动滞后现象,使得导卫能够跟随上辊系平稳的上下移动,同时,降低导卫滑板的磨损,减少对导卫设备的损害,缩短故障停机时间。附图说明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专利技术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其中图1 :为本专利技术轧机导卫同步结构示意图;图2 为本专利技术轧机导卫同步结构中C处放大示意图;图3 为本专利技术中液压缸内设置位移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 为导卫的结构示意图;图5 为导卫在轧机上安装位置的示意图;图6 为图5中M-M剖面结构示意图;图7 为图5中K向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5中I处放大示意图;图9 为图6中B处放大示意图;图10 为现有结构中导卫与工作辊护板脱离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轧机导卫同步结构100,该结构包括有设置在上辊系2前后两侧的导卫1 (本实施方式中,以上辊系一侧的导卫为例进行说明),导卫1 后部上端设有导卫平衡缸11,导卫平衡缸11通过平衡钩、平衡梁和主平衡缸连接在轧机机架上(图中未示出),导卫1前部下端贴设于工作辊护板211上,导卫1左右两侧凸出部分设有滑设于轧机机架上滑道内的滑板;在所述导卫1的前部设有一个或多个呈水平方向前后移动的推杆装置3,所述工作辊护板211上对应所述推杆装置3设有相应的结合插孔4。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果设置一个推杆装置3,则该推杆装置应设置在导卫1宽度方向的中间位置;如果设置多个推杆装置3,则该多个推杆装置应均布于导卫1宽度方向上;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推杆装置3包括水平推杆31和联接于推杆31后部的驱动机构32。所述推杆 31的外壁与所述结合插孔4的孔壁之间保持有Imm 20mm的间隙。由上所述,在轧机导卫1与上辊系2运动之前,由驱动机构32驱动所述推杆31水平移动,使推杆31插入所述结合插孔4中;由于在结合插孔4与推杆31之间设有Imm 20mm的间隙,因此,两者并没有接触。当轧机导卫1和上辊系2上下运动时,如果导卫1能够平稳运动,由于间隙的存在,推杆31并不受力;而当导卫1出现卡阻、运动滞后现象时,此时,上辊系2运动速度比导卫1快,结合插孔4与推杆31之间的间隙将迅速消除,两者形成接触,推杆31受到工作辊护板211上的结合插孔4的推力作用,使得轧机导卫1与上辊系 2成为一体,进而随同上辊系2作同步运动。由此,可避免导卫1出现卡阻、运动滞后现象, 使得导卫1能够跟随上辊系2平稳的上下移动,同时,降低导卫滑板的磨损,减少对导卫设备的损害,缩短故障停机时间。当进行轧机换辊时,在驱动机构32作用下使推杆31水平移动,从结合插孔4中退出,以便轧机换辊顺利进行。进一步,所述驱动机构32由一液压缸构成,所述液压缸可水平方向设置,也可垂直方向设置(如图1 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液压缸采用垂直方向设置),液压缸通过螺栓安装在轧机导卫1上,液压缸的活塞杆枢接于一摆杆33的一端,所述摆杆33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轧机导卫同步结构,该结构包括有设置在上辊系前后两侧的导卫,导卫后部上端设有导卫平衡缸,导卫平衡缸通过平衡钩、平衡梁和主平衡缸连接在轧机机架上,导卫前部下端贴设于工作辊护板上,导卫左右两侧凸出部分设有滑设于轧机机架上滑道内的滑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卫的前部设有一个或多个呈水平方向前后移动的推杆装置,所述工作辊护板上对应所述推杆装置设有相应的结合插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春光杨邵伟王薇任际军王颖刘延军左金凯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北京京诚之星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