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辊及使用该辊的带驱动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964419 阅读:2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移动辊及使用该辊的带驱动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在辊主体(11)的外周面形成有在轴向隔开规定间隔的突条(13a、13b)。进而,突条(13a、13b)的截面形状形成为如下形状:以辊主体(11)的轴向中央部为边界(14),位于比边界(14)靠左侧的位置的突条的截面形状形成为,顶点(131a)从对边(132a)的垂直平分线(133a)上朝左侧偏离的形状;位于比边界(14)靠右侧的位置的突条的截面形状形成为,顶点(131b)从对边(132b)的垂直平分线(133b)上朝右侧偏离的形状。由此,在使环状带在张紧架设的状态下移动的金属制的移动辊中,能抑制带的蛇行等,能实现朝向特定方向的有意的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使环状带在张紧架设的状态下移动的金属制的移动辊及使用该辊的带驱动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在各个领域,通过使张紧架设在多个辊之间的环状带旋转来输送物品等。例如,在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等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使用有如下的带中间转印带,该中间转印带使多种颜色的调色剂像重合而形成全色图像;定影带,该定影带用于在定影装置中对调色剂像进行加热;以及纸张输送带,该纸张输送带用于输送作为转印材料的纸张;等寸。此处,根据辊的设置状态下的倾斜、尺寸等条件的不同,有时会发生被张紧架设在辊之间的环状带沿着辊的轴向移动的情况。当环状带在辊的轴向移动时,就会产生环状带的蛇行、斜行、偏向轴向一端侧、表面的褶皱及起伏。当产生这样的环状带的蛇行等时,通常会成为输送物的输送失败、输送时刻产生偏差等的原因。并且,有时还会使环状带受到损伤,甚至还会影响到带的寿命。因此,例如在日本特开2008-139638号中提出了如下的辊使用磨石对辊的表面进行研磨,且以轴向的规定位置作为边界使研磨方向不同。这样做是欲利用如下的情况通过研磨,在辊表面以相对于旋转方向倾斜的方式形成鳞状的微细的毛刺,从而相对于当辊旋转时欲在轴向移动的环状带产生移动阻力。然而,在金属制的辊的情况下,即便是通过上述方案的加工也不能充分地抑制带的蛇行等。本专利技术是鉴于这样的现有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将环状带的蛇行等抑制到在实际使用上不存在任何问题的程度的金属制的辊。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移动辊是使环状带在张紧架设的状态下移动的金属制的移动辊, 其特征在于,在辊主体的外周面形成有在轴向隔开规定间隔的突条,上述突条的与长度方向垂直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状,并且是顶点位于从对边的垂直平分线上偏离的位置的形状。此处,从进一步抑制环状带的蛇行等的观点出发,优选将上述突条的截面形状形成为如下的形状以辊主体的轴向规定位置为边界,位于比边界靠轴向一方侧的位置的突条的截面形状为,顶点位于从对边的垂直平分线上朝上述轴向一方侧偏离的形状;位于比边界靠轴向另一方侧的位置的突条的截面形状为,顶点从对边的垂直平分线上朝上述轴向另一方侧偏离的形状。作为上述边界优选辊主体的轴向中央部。并且,也可以将上述突条的截面形状均形成为顶点从对边的垂直平分线上朝轴向一方侧偏离的形状。 进而,也可以是,上述移动辊与上述环状带的移动从动地旋转。 并且,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带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带驱动装置使用了上述的移动辊。进一步,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带驱动装置,该带驱动装置的特征在于,在该带驱动装置所使用的移动辊中,将上述突条的截面形状均形成为顶点从对边的垂直平分线上朝轴向一方侧偏离的形状,并且,在上述移动辊的轴向另一方侧的端部附近设置有蛇行限制机构。此处,作为上述蛇行限制机构,优选形成为,上述蛇行限制机构由圆盘状部件和周壁构成,上述圆盘状部件在上述移动辊的上述轴向另一方侧的端部附近与上述移动辊同轴设置,上述周壁设置在上述环状带的上述轴向另一方侧的端部的内周面,利用上述圆盘状部件和上述周壁对上述环状带朝向上述轴向一方侧的移动进行限制。进而,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中间转印单元,该中间转印单元的特征在于,该中间转印单元具备上述带驱动装置,将上述环状带用作图像形成装置中的中间转印带。进一步,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图像形成装置具备上述中间转印单元。根据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移动辊及带驱动装置,虽然移动辊是金属制的,但能够抑制环状带的蛇行等,能够实现朝向特定方向的有意的移动。并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中间转印单元及图像形成装置,能够长期地获得高画质的彩色图像。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移动辊及使用了该移动辊的带驱动装置的一例的结构图。图2是沿着图1的A-A线的剖视图及局部放大剖视图。图3是现有的移动辊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4是在本专利技术的移动辊中环状带产生移动的说明图。图5是图4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6是示出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移动辊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7是示出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带驱动装置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剖视图及局部放大剖视图。图8是示出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例的概要结构图。标号说明UlaUbUc...辊;3...环状带;4...圆盘状部件(蛇行限制机构);S...带驱动装置;11...辊主体;13...突条;14...边界;20...中间转印单元;21...中间转印带; 31...周壁(蛇行限制机构);100...图像形成装置;131...顶点;132...顶角的对边; 133...对边的垂直平分线。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加详细的说明,但是本专利技术并不受这些例子的任何限定。图1示出表示使用了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移动辊(以下,有时将其简写成“辊”)的带驱动装置的一例的概要说明图。对于此图所示的带驱动装置S,环状带3被张紧架设在辊1 和辊2之间,利用驱动马达M驱动辊2旋转,从而辊1从动旋转。图2示出沿着图1的A-A线的剖视图及局部放大剖视图。辊1在圆柱状的辊主体 11的两侧端形成有轴部12a、12b。进而,在辊主体11的外周面,以轴向中央部作为边界14, 分别从边界14朝向端部方向在边界14的左侧连续地设置有突条13a、在边界14的右侧连续地设置有突条13b。另外,辊主体11与突条13a、1 成形为一体。突条13a、13b的截面形状形成为,顶点131a、131b位于从对边13h、132b的垂直平分线133a、13;3b偏离的位置的形状。具体而言,以辊主体11的轴向中央部作为边界14, 形成于比边界14靠左侧的位置的突条13a的截面形状形成为,顶点131a位于从对边13 的垂直平分线133a上朝左侧偏离的位置的形状;而形成于比边界14靠右侧的位置的突条 13b的截面形状形成为,顶点131b位于从对边132b的垂直平分线13 上朝右侧偏离的位置的形状。此处,对旋转过程中在辊1与环状带3之间所产生的力进行说明。图3示出实施了通常的加工的现有的金属制辊1’的外周面的放大剖视图。虽然在辊1’的表面存在由加工时的凹凸所形成的突条9,但其截面形状为顶点91位于对边92的垂直平分线93上的形状。当环状带3旋转时,会在辊1’和环状带3产生细微的振动。另一方面,由于作用在辊 1’表面的顶点91与环状带3之间的接触点的摩擦力小,所以环状带3易于在辊轴向移动。 特别地,由于金属制辊的摩擦力比树脂制辊的摩擦力小,所以环状带3更容易移动。因此,确认了如下情况,S卩如图4所示,将突条9的截面形状形成为,顶点91位于从对边92的垂直平分线93上朝一方侧偏离的位置的形状,在辊Ia的外周面以规定间隔连续地形成有该突条9,当将环状带3张紧架设于辊Ia并使环状带3旋转时,环状带3会朝着顶点91从垂直平分线93偏离的方向(图的右方)移动。从图5所示的局部剖面放大图可以理解,这种环状带3朝向辊轴向一方侧移动的现象考虑是由于以下原因造成的通过环状带3与突条9的顶点91接触,在环状带3会产生微小的挠曲,由于该挠曲的原因,根据环状带3的移动方向的不同,突条9相对于环状带 3的阻力不同。即,在图5中,环状带3难于向左方向移动,而易于向右方向移动。反观图2,在该图所示的辊1中,对于形成于比轴向中央部的边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移动辊,该移动辊是使环状带在张紧架设的状态下移动的金属制的移动辊,其特征在于:在辊主体的外周面形成有在轴向隔开规定间隔的突条,所述突条的与长度方向垂直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状,并且是顶点位于从对边的垂直平分线上偏离的位置的形状。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斋藤纯
申请(专利权)人: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