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朱旭红专利>正文

太阳能外循环空气置换净化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962814 阅读:2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太阳能外循环空气置换净化窗,采用固定在墙体窗框内窗扇两端密闭的正方竖立柱型材作为外循环空气置换净化系统的外壳,外壳内设置两端联轴直流电机驱动装置,外壳内两端形成上下独立换气通道腔体,下换气通道腔体内设置高压负氧离子发生器和活性炭过滤网装置,外壳中间部设置控制面板,当光照工作时段,窗扇玻璃背面安装的太阳能电池驱动直流电机驱动换气通道腔体中两端联轴联轴和连续螺旋轴流扇叶旋转将室内污浊空气抽出到室外并吸入室外新鲜空气通过活性炭过滤网净化滤除花粉扬尘后并加入负氧离子送入室内,使室内外空气形成循环置换净化换气,夜晚以及需强排的抽烟房即可采用市电驱动,它安装方便实用,节费省材、环保节能。(*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窗的设计制造
,具体是一种太阳能外循环空气置换净化窗
技术介绍
目前,公知当前建筑物密闭房间关窗后很少具备有外循环净化换气功能,一般采取安装换气扇方法解决换气,其实施具有以下特点①在原窗扇玻璃上切割出四方形外壳尺寸的孔嵌入安装普通换气扇;②占用在窗框和窗扇一部分位置安装换气扇再在空缺部分用其它板状材料隔断密封好;以现在的窗具有的换气功能,尚待解决安装换气扇工艺较复杂、影响建筑物室隔音效果及美观问题,单向抽风换气效果不明显和现代的新型节能窗户使用的是夹层式真空隔热玻璃根本无法切孔安装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将太阳能外循环空气置换净化系统与建筑物玻璃窗有机组合成一体,更好解决安装换气扇工艺较复杂、改善建筑物室内外隔音效果、外形美观的太阳能外循环空气置换净化窗。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固定安装在建筑墙体的窗户外框1内设置窗扇内叶4和窗扇外叶5,窗扇内叶4两端密闭的正方竖立柱作为外循环空气置换净化系统的外壳2,窗扇内叶4的竖立柱外壳2正面上端设置室内抽风口 9、室内抽风隔栅式导风板10,中间部设置控制面板3,控制面板3上设置外接市电插孔6、太阳能电源开关 7、太阳能电源工作状态LED指示灯8、市电电源开关11、市电电源工作状态LED指示灯12, 控制面板3下部设置室内送风口 14、室内送风隔栅式导风板13,窗扇内叶4的竖立柱外壳 2背面靠上中部设置室外出风口 16、室外出风隔栅式导风板17,窗扇内叶4的竖立柱外壳2 背面靠下端设置室外进风口 19、一套可拆洗嵌入式活性炭过滤网18,窗扇玻璃25背面上下各设置太阳能电池板15由太阳能电池连接电缆沈接入控制面板3,窗扇内叶4的竖立柱外壳2内上部抽风通道腔内设置的外抽连续螺旋轴流扇叶21和下部送风通道腔内设置的内送连续螺旋轴流扇叶M连接到中间部设置的两端联轴22、直流电机20,下部送风通道腔内还设置高压负氧离子发生器放电针28,高压负氧离子发生器放电针观与高压负氧离子发生器23通过高压负氧离子发生器连接电缆27连接到控制面板3,直流电机20通过驱动电机连接电缆30连接到控制面板3。当窗扇4关闭白天工作时段,窗扇玻璃25上背面安装的太阳能电池15工作电流经工作开关7控制接通驱动直流电机20,直流电机20带动外壳 2内换气通道腔体中两端联轴22和连续螺旋轴流扇叶21、M旋转,通过外壳2内上端换气通道腔体内的外抽旋转轴流扇叶21将室内污浊空气抽出到室外,与此同时,外壳2内下端的换气通道腔体内送旋转轴流扇叶M吸入室外新鲜空气通过活性炭过滤网18净化滤除花粉扬尘并加入由高压负氧离子发生器23产生的负氧离子送入室内,使室内外空气形成外循环置换净化换气达到提高室内空气质量改善室内人员健康指数之目的。当夜晚或天气阴暗时也可由家庭电源驱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将太阳能外循环空气置换净化系统与建筑物玻璃窗有机组合成一体,它环保节能、方便安装实用,更好解决单向抽风换气效果不明显和现代的新型节能窗户使用的是夹层式真空隔热玻璃根本无法切孔安装问题,并节费省材,满足了现代建筑发展趋势要求的同时能解决室内密闭空间装修材料繁杂污染空气以及人为吸烟等因素所造成的人类生活环境健康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窗扇内叶太阳能外循环空气置换净化系统的正面构造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窗扇内叶太阳能外循环空气置换净化系统的背面构造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窗扇内叶太阳能外循环空气置换净化系统的正面纵剖面构造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太阳能外循环空气置换净化系统的电控原理图。图中1.窗户外框,2.外循环空气置换净化系统外壳,3.控制面板,4.窗扇内叶, 5.窗扇外叶,6.外接市电插孔,7.太阳能电源开关,8.太阳能电源工作状态LED指示灯, 9.室内抽风口,10.室内抽风导风板,11.市电电源开关,12.市电电源工作状态LED指示灯,13.室内送风导风板,14.室内送风口,15.太阳能电池板,16.室外出风口,17.室外出风导风板,18.活性炭过滤网,19.室外进风口,20.直流电机,21.外抽连续螺旋轴流扇叶, 22.两端联轴,23.高压负氧离子发生器,24.内送连续螺旋轴流扇叶,25.窗扇玻璃,26.太阳能电池连接电缆,27.高压负氧离子发生器连接电缆,28.高压负氧离子发生器放电针, 29.单向保护二极管一,30.驱动电机连接电缆,31.太阳能电源工作状态LED指示灯限流电阻,32.市电电源工作状态LED指示灯限流电阻,33.单向保护二极管二。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参阅附图1,固定安装在建筑墙体的窗户外框1内设置窗扇内叶4和窗扇外叶5。 参阅附图2,窗扇内叶4两端密闭的正方竖立柱作为外循环空气置换净化系统的外壳2,窗扇内叶4的竖立柱外壳2正面上端设置室内抽风口 9、室内抽风导风板10,中间部设置控制面板3,控制面板3上设置外接市电插孔6、太阳能电源开关7、太阳能电源工作状态LED指示灯8、市电电源开关11、市电电源工作状态LED指示灯12,控制面板3下部设置室内送风口 14、室内送风导风板13。参阅附图3,窗扇内叶4的竖立柱外壳2背面靠上中部设置室外出风口 16、室外出风导风板17,窗扇内叶4的竖立柱外壳2背面靠下端设置室外进风口 19、活性炭过滤网18,窗扇玻璃25背面上下各设置太阳能电池板15由太阳能电池连接电缆沈接入控制面板3。参阅附图4,窗扇内叶4的竖立柱外壳2内上部抽风通道腔内设置的外抽连续螺旋轴流扇叶21和下部送风通道腔内设置的内送连续螺旋轴流扇叶M连接到中间部设置的两端联轴22和直流电机20,下部送风通道腔内还设置高压负氧离子发生器放电针观,高压负氧离子发生器放电针28接入高压负氧离子发生器23通过高压负氧离子发生器连接电缆27连接到控制面板3,直流电机20通过驱动电机连接电缆30连接到控制面板3。 参阅附图5,太阳能供电工作流程,白天有光照条件时,太阳能电源开关接通时,太阳能电池板15正极电流输出由太阳能电池连接电缆沈通过直流电机连接电缆30和高压负氧离子发生器连接电缆27并列连接到直流电机20、高压负氧离子发生器23到地的环路工作,直流电机20旋转带动两端联轴22和外抽连续螺旋轴流扇叶21以及内送连续螺旋轴流扇叶M旋转工作,室内的污浊空气通过上部的室内抽风导风板10、室内抽风口 9外抽连续螺旋轴流扇叶21室外出风口 16、室外出风导风板17排到室外,同时室外新鲜空气通过活性炭过滤网18滤除花粉扬尘等微小颗粒物后经室外进风口 19内送连续轴流扇叶M加入由高压负氧离子发生器23放电生产的负氧离子团通过室内送风口 14、室内送风导风板 13送入室内,空气形成室内外循环净化换气。同时经太阳能电源工作状态LED指示灯限流电阻31到地的太阳能电源工作状态LED指示灯8亮显示太阳能循环净化换气系统正常工作。此种太阳能供电工作模式非常适合现代大开间敞式落地窗、超高窗等建筑节能体系,利用太阳能不需预留市电线路达到省材和净化空气之目的。阴暗、夜晚以及需强排的抽烟房即可采用市电供电工作流程,市电经交直流变压成直流正极电流从外接市电插孔6接入经市电电源开关11后分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太阳能外循环空气置换净化窗,其特征是:固定安装在建筑墙体的窗户外框(1)内设置窗扇内叶(4)和窗扇外叶(5),窗扇内叶(4)两端密闭的正方竖立柱作为外循环空气置换净化系统的外壳(2),窗扇内叶(4)的竖立柱外壳(2)正面上端设置室内抽风口(9)、室内抽风隔栅式导风板(10),中间部设置控制面板(3),控制面板(3)上设置外接市电插孔(6)、太阳能电源开关(7)、太阳能电源工作状态LED指示灯(8)、市电电源开关(11)、市电电源工作状态LED指示灯(12),控制面板(3)下部设置室内送风口(14)、室内送风隔栅式导风板(13),窗扇内叶(4)的竖立柱外壳(2)背面靠上中部设置室外出风口(16)、室外出风隔栅式导风板(17),窗扇内叶(4)的竖立柱外壳(2)背面靠下端设置室外进风口(19)、一套可拆洗嵌入式活性炭过滤网(18),窗扇玻璃(25)背面上下各设置太阳能电池板(15)由太阳能电池连接电缆(26)接入控制面板(3),窗扇内叶(4)的竖立柱外壳(2)内上部抽风通道腔内设置的外抽连续螺旋轴流扇叶(21)和下部送风通道腔内设置的内送连续螺旋轴流扇叶(24)连接到中间部设置的两端联轴(22)、直流电机(20),下部送风通道腔内还设置高压负氧离子发生器放电针(28),高压负氧离子发生器放电针(28)与高压负氧离子发生器(23)通过高压负氧离子发生器连接电缆(27)连接到控制面板(3),直流电机(20)通过驱动电机连接电缆(30)连接到控制面板(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旭红
申请(专利权)人:朱旭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