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供应器组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961229 阅读:1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源供应器组合,包括一壳体本体、一电源供应器、一盖板及一定位件,所述壳体本体包括一底板、一垂直所述底板的后板及一垂直底板的侧板,所述盖板平行所述底板,所述壳体本体限制所述电源供应器的下端相对所述底板平行移动,所述定位件包括一夹持在所述电源供应器的上端及所述盖板之间的片体、一自所述片体向下延伸形成的第一定位部及一自所述片体向下延伸形成的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用于限制所述电源供应器的上端沿一平行所述底板的第一方向移动,所述第二定位部用于限制所述电源供应器的上端沿一平行所述底板的第二方向移动,所述片体用于限制所述电源供应器沿一垂直所述底板的第三方向移动。本发明专利技术便于装卸电源供应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源供应器组合,特别是指一种电脑的电源供应器组合。
技术介绍
电脑机箱内部均装设一电源供应器,以提供电脑运行所必需的电力,通常电源供应器通过后壁的螺孔借助大量螺丝直接锁固在电脑机箱的后板上,组装拆卸时需另藉螺丝起子等其它工具辅助进行,非常不便,其组装过程繁琐,速度缓慢,如果某单一环节出现问题将会使整条装配线停产,从而严重影响生产效率。传统的电脑电源供应器固定方式,通常是先将电源供应器固定在一固定架或箱体上,然后再用螺丝将该固定架或箱体锁固在电脑机箱的后板上。但是,这种固定方式在将固定架或箱体固定在电脑机箱时,需要借助工具旋紧螺丝,而在对该电源供应器进行维修时, 也一定要先借助工具将螺丝旋下,再将固定有电源供应器的固定架或箱体拆卸下来,然后才能对该电源供应器进行维修,因此电源供应器的组装及拆卸极为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方便装卸电源供应器的电源供应器组合。一种电源供应器组合,包括一壳体本体、一装设在所述壳体本体中的电源供应器及一装设在所述壳体本体上的盖板,所述壳体本体包括一底板、一垂直所述底板的后板及一垂直底板的侧板,所述盖板平行所述底板,所述电源供应器处于所述盖板及所述底板之间,所述壳体本体限制所述电源供应器的下端相对所述底板平行移动,所述电源供应器组合还包括一定位件,所述定位件包括一夹持在所述电源供应器的上端及所述盖板之间的片体、一自所述片体向下延伸形成的第一定位部及一自所述片体向下延伸形成的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用于限制所述电源供应器的上端沿一平行所述底板的第一方向移动, 所述第二定位部用于限制所述电源供应器的上端沿一平行所述底板的第二方向移动,所述片体用于限制所述电源供应器沿一垂直所述底板的第三方向移动。优选地,所述片体包括一宽部及一自所述宽部延伸形成的窄部,所述第一定位部自所述宽部延伸形成,所述第二定位部自所述窄部延伸形成。优选地,所述壳体本体包括一磁架,所述片体的一端放置在所述后板上,所述片体的另一端放置在所述磁架上。优选地,所述底板的上侧设有一第一安装口,所述片体包括一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口中的第一支撑部。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部呈L形。优选地,所述底板的上侧设有一第二安装口,所述第二支撑部放置在所述磁架的第二安装口中。优选地,所述定位件包括一向上延伸形成用于弹性抵触于所述盖板的弹性抵触片。优选地,所述电源供应器设有一前表面及一垂直所述前表面的第一侧面,所述第一定位部接触所述第一侧面,所述第二定位部接触所述前表面。优选地,所述后板设有一对应所述风扇的通风口,所述后板邻近所述通风口凸设多个凸体,所述电源供应器设有多个对应所述凸体的定位孔。优选地,所述后板设有一对应所述风扇的通风口,所述后板包括一处于所述通风口一侧的挡片,所述电源供应器的后侧处于所述挡片及所述侧板之间,所述挡片用于防止所述电源供应器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相对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通过在壳体上设置定位装置,而实现电源供应器无螺丝安装。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便于装卸电源供应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电源供应器组合实施方式的立体分解图,所述电源供应器组合包括一定位件。图2为本专利技术电源供应器组合实施方式的另一立体分解图。图3为图1中III部分的放大图。图4为图1中的定位件的立体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电源供应器组合实施方式的立体组装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电源供应器10前表面11后表面12定位孔121顶面13底面14第一侧面15第二侧面16定位件20片体21宽部211窄部212第一支撑部22第二支撑部23第一定位部24第二定位部25壳体本体30底板31第一止挡部311第二止挡部312第三止挡部31具体实施例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3,本专利技术电源供应器组合实施方式包括一电脑壳体、一电源供应器10及一定位件20。所述电脑壳体包括一壳体本体30及一用于装设在所述壳体本体30上的盖板40。 所述壳体本体30包括一底板31、一自所述底板31垂直延伸形成的后板32、一自所述底板 31垂直延伸形成的侧板33、一平行所述后板32的前板34及一安装于所述壳体本体30中的磁架35。所述侧板33垂直所述后板32。所述底板31凸设一第一止挡部311、一第二止挡部312及一第三止挡部313。所述后板32设有一对应所述电源供应器10的通风口 321,所述后板32在所述通风口 321的一侧垂直延伸形成一第一挡片322及一第二挡片324。所述后板32在所述通风口 321周围凸设四个凸体323,所述凸体323为冲压形成。所述后板32上侧设有一第一安装口 325。 所述磁架35紧邻所述前板34,所述磁架35设有一第二安装口 351。所述电源供应器10设有一前表面11、一平行所述前表面11的后表面12、一顶面 13、一平行所述顶面13的底面14、一第一侧面15及一平行所述第一侧面15的第二侧面16。 所述后表面12设有四个对应所述后板32的凸体323的定位孔121。所述第一侧面15及所述第二侧面16之间的距离略小于所述第二止挡部312与所述第三止挡部313之间的距离, 也略小于所述第一挡片322与所述第二挡片3M之间的距离。所述前表面11及所述后表面12之间的距离略小于所述第一止挡部311与所述后板32之间的距离。所述定位件20包括一片体21。所述片体21包括一宽部211及一窄部212,所述宽部211远离所述窄部212的一侧延伸形成一呈L形的第一支撑部22,所述窄部212远离所述宽部211的一侧延伸形成一呈L形的第二支撑部23,所述第一支撑部22对应所述后板 32的第一安装口 325,所述第二支撑部23对应所述磁架35的第二安装口 351。所述定位件 20包括一自所述宽部211的一侧向下延伸形成的第一定位部M及一自所述窄部212的一侧向下延伸形成的第二定位部25。所述第一定位部M及所述第二定位部25位于所述片体 21的同一侧。所述定位件20还包括多个自所述片体21向上延伸形成的弹性抵触片26。请参阅图1至图5,组装所述电源供应器组合时,先将所述电源供应器10的后表面与所述后板32的通风口 321对应,使所述后板的凸体323与所述电源供应器10的定位3232132232332432533343535140后板通风口第一挡片凸体第二挡片第一安装口侧板前板朱二安装口板力κ磁第ΓΤΠ孔121对齐,并使所述电源供应器10的第一侧面15及第二侧面16处于所述底板31的第二止挡部312及第三止挡部313之间,向后推动所述电源供应器10直至所述电源供应器10 的后表面抵在所述后板32上,此时所述凸体323处于所述定位孔121中,所述电源供应器 10的后端处于所述第一挡片322及第二挡片3M之间,将所述电源供应器10的前端压向所述底板31使所述电源供应器10的前表面11及后表面12处于所述第一止挡部311与所述后板32之间。然后将所述定位件20的第一支撑部22及第二支撑部23分别放置在所述后板32的第一安装口 325及所述磁架35的第二安装口 351上,此时所述定位件20的片体 21接触所述电源供应器10的顶面13,所述定位件20的第一定位部M接触在所述电源供应器10的第一侧面15,所述定位件20的第二定位部25接触在所述电源供应器10的前表面U上,再将所述盖板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源供应器组合,包括一壳体本体、一装设在所述壳体本体中的电源供应器及一装设在所述壳体本体上的盖板,所述壳体本体包括一底板、一垂直所述底板的后板及一垂直底板的侧板,所述盖板平行所述底板,所述电源供应器处于所述盖板及所述底板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本体限制所述电源供应器的下端相对所述底板平行移动,所述电源供应器组合还包括一定位件,所述定位件包括一夹持在所述电源供应器的上端及所述盖板之间的片体、一自所述片体向下延伸形成的第一定位部及一自所述片体向下延伸形成的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用于限制所述电源供应器的上端沿一平行所述底板的第一方向移动,所述第二定位部用于限制所述电源供应器的上端沿一平行所述底板的第二方向移动,所述片体用于限制所述电源供应器沿一垂直所述底板的第三方向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允隆翟翀陈玉贵
申请(专利权)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