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光学镜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957152 阅读:1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摄影光学镜头,该光学镜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镜,其物侧表面为凸面;一具负屈折力的第二透镜,其像侧表面为凹面;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镜;及一具负屈折力的第四透镜,其像侧表面为凹面,且该第四透镜的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皆为非球面;其中,该摄影光学镜头另设置有一光圈,该光圈系设置于该第一透镜与该第二透镜之间;且该摄影光学镜头中具屈折力的透镜为四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摄影光学镜头;特别是关于一种可降低光学系统敏感度及具有高解像力的小型化摄影光学镜头。
技术介绍
习见具高解像力的小型化摄影光学镜头,多采用前置光圈且含四枚透镜的光学系统,其中,第一透镜及第二透镜常以二枚玻璃球面透镜互相粘合而成为一双合透镜 (Doublet Lens),用以消除色差,如美国专利第7,365,920号所示,但此方法有其缺点,其一,过多的球面透镜配置使得系统自由度不足,导致系统的光学总长度不易缩短,其二,玻璃镜片粘合的制程不易,造成制造上的困难。美国专利第7,277,238号提供一种四枚独立透镜的透镜组,包含有多个非球面透镜,可以有效缩短系统的光学总长度,并获得良好的成像品质,但由于其光圈设置于第一透镜之前,使得系统的敏感度也相对提高,对制造上良率的控制较为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摄影光学镜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镜,其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皆为凸面;一具负屈折力的第二透镜,其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皆为凹面;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镜;及一具负屈折力的第四透镜,其像侧表面为凹面,且该第四透镜的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皆为非球面;其中,该摄影光学镜头另设置有一光圈与一电子感光元件,该光圈设置于该第一透镜与该第二透镜之间,该电子感光元件设置于成像面处供被摄物成像,且该摄影光学镜头中具屈折力的透镜为四片;整体摄影光学镜头的焦距为f,该第一透镜的焦距为Π,该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该第一透镜的物侧表面曲率半径为R1,该第三透镜的物侧表面曲率半径为R5及其像侧表面曲率半径为R6,该光圈至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SL,该第一透镜的物侧表面至该电子感光元件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TL, 满足下记关系式-0. 27 < (f/fl)-(f/f3) < -0. 05 ;0. 2 < Rl/f < 0. 5 ;1. 40 < R5/R6 < 4. 30 ;及0. 77 < SL/TTL < 0. 92。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摄影光学镜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镜,其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皆为凸面;一具负屈折力的第二透镜,其像侧表面为凹面;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镜,其物侧表面为凹面及其像侧表面为凸面,且该第三透镜的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中至少一表面为非球面;及一具负屈折力的第四透镜,其像侧表面为凹面,且该第四透镜的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皆为非球面,其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中至少一表面设置有至少一个反曲点(inflection point);其中,该摄影光学镜头另设置有一光圈与一电子感光元件,该光圈设置于该第一透镜与该第二透镜之间,该电子感光元件设置于成像面处供被摄物成像,且该摄影光学镜头中具屈折力的透镜为四片;整体摄影光学镜头的焦距为f,该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l,该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该第一透镜的色散系数(Abbe Number)为VI,该第二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2,该第一透镜的物侧表面曲率半径为Rl及其像侧表面曲率半径为R2,该第三透镜的物侧表面曲率半径为R5及其像侧表面曲率半径为R6, 该光圈至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SL,该第一透镜的物侧表面至该电子感光元件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TL,该电子感光元件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为ImgH,满足下记关系式-0. 27 < (f/fl)-(f/f3) < -0. 05 ;31. 0 < V1-V2 < 42. 0 ;-2. 00 < R1/R2 <-0. 01 ;1. 40 < R5/R6 < 4. 30 ;0. 77 < SL/TTL < 0. 92 ;及TTL/ImgH < 1. 95。再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摄影光学镜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镜,其物侧表面为凸面;一具负屈折力的第二透镜,其像侧表面为凹面;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镜,其物侧表面为凹面及其像侧表面为凸面,且该第三透镜的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中至少一表面为非球面;及一具负屈折力的第四透镜,其像侧表面为凹面,且该第四透镜的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皆为非球面,其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中至少一表面设置有至少一个反曲点;其中,该摄影光学镜头另设置有一光圈与一电子感光元件,该光圈设置于该第一透镜与该第二透镜之间,该电子感光元件设置于成像面处供被摄物成像,且该摄影光学镜头中具屈折力的透镜为四片;整体摄影光学镜头的焦距为f,该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4, 该第三透镜的物侧表面曲率半径为R5及其像侧表面曲率半径为R6,该第一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I,该第二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2,该光圈至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SL,该第一透镜的物侧表面至该电子感光元件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TL,满足下记关系式-2. 5 < f/f4 < -1. 5 ;2. 0 < (R5+R6) / (R5-R6) <5.0;31. 0 < V1-V2 < 42. 0 ;及0. 77 < SL/TTL < 0. 92。本专利技术藉由上述镜组的配置方式,可以有效缩小镜头体积、降低光学系统的敏感度,更能获得较高的解像力。本专利技术前述摄影光学镜头中,第一透镜具正屈折力,提供系统屈折力,有助于缩短系统的光学总长度;第二透镜具负屈折力,可修正系统的色差;第三透镜具正屈折力,可有效分配该第一透镜的屈折力,有助于降低系统的敏感度;第四透镜具负屈折力,其作用如同补正透镜,可平衡及修正系统所产生的各项像差。本专利技术摄影光学镜头中,该第一透镜可为一物侧表面、像侧表面皆为凸面的双凸透镜或物侧表面为凸面、像侧表面为凹面的新月形透镜;当该第一透镜为一双凸透镜时,可有效加强该第一透镜的屈折力配置,进而使得该摄影光学镜头的总长度变得更短;当该第一透镜为一凸凹的新月形透镜时,则对于修正系统的球差(Spherical Aberration)较为有禾U。该第二透镜的像侧表面为凹面,可有效修正系统的佩兹伐和数(Petzval Sum),并且可以增大系统的后焦距,以确保该摄影光学镜头有足够的后焦距可放置其他的构件;当该第二透镜为一双凹透镜时,可配合材料的选择以助于修正系统色差;当该第二透镜为一凸凹的新月形透镜时,则利于修正系统像散(Astigmatism),并降低系统敏感度。当该第三透镜的 物侧表面为凹面及其像侧表面为凸面时,可有助于修正系统高阶像差。该第四透镜可为一双凹透镜或一凸凹的新月形透镜,当该第四透镜的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皆为凹面时,可使光学系统的主点(principalpoint)远离成像面,有利于缩短系统的光学总长度,以维持镜头的小型化;当该第四透镜的物侧表面为凸面及其像侧表面为凹面时,可有助于修正系统的像散与高阶像差。本专利技术前述摄影光学镜头中,该光圈可置于该第一透镜与该第二透镜之间。藉由该第一透镜及该第三透镜提供正屈折力,并将光圈置于接近该摄影光学镜头的物体侧,可以有效缩短该摄影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度,另外,上述的配置可使该摄影光学镜头的出射瞳(Exit Pupil)远离成像面,因此,光线将以接近垂直入射的方式入射在感光元件上,此即为像侧的远心(Telecentric)特性,远心特性对于时下固态电子感光元件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摄影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镜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镜,其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皆为凸面;一具负屈折力的第二透镜,其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皆为凹面;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镜;及一具负屈折力的第四透镜,其像侧表面为凹面,且所述的第四透镜的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皆为非球面;其中,所述的摄影光学镜头另设置有一光圈与一电子感光元件,所述的光圈设置于所述的第一透镜与所述的第二透镜之间,所述的电子感光元件设置于成像面处供被摄物成像,且所述的摄影光学镜头中具屈折力的透镜为四片,整体摄影光学镜头的焦距为f,所述的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所述的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所述的第一透镜的物侧表面曲率半径为R1,所述的第三透镜的物侧表面曲率半径为R5及其像侧表面曲率半径为R6,所述的光圈至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SL,所述的第一透镜的物侧表面至所述的电子感光元件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TL,满足下记关系式:-0.27<(f/f1)-(f/f3)<-0.05;0.2<R1/f<0.5;1.40<R5/R6<4.30;及0.77<SL/TTL<0.9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俊杉汤相岐蔡宗翰
申请(专利权)人: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