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轧极薄板轧制油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956768 阅读:3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新型冷轧极薄板轧制油组合物,用合成酯与烷基酚环氧丙烷化合物复配作为油性剂,可以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非常致密的保护膜,形成良好的退火清净性和热稳定性。非离子复配的乳化剂可以使的乳化液其油粒的直径变大,配合金属减活剂和含硫极压抗磨剂等的相互作用显示出更好的润滑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金属加工工艺用润滑组合物,特别涉及一种冷轧极薄板轧制油组合物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工业和家电等对冷轧薄板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冷轧薄板的表面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冷轧装备和相关技术的迅速发展,目前冷轧薄板的生产高速化、生产规模大型化。这些五联轧设备和四辊、六辊设备对轧制油的润滑性、轧机清洁性、退火清净性、循坏稳定性、废轧制油的可处理性等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目前国内市场绝大部分被国外品牌占有。国内也曾有许多企业和科研院所对这类产品进行过研究,但最终因为润滑性不佳及退火后产生问题未能进行生产。国外只有美国奎克、好富顿等少数跨国公司可以批量生产。目前在市场上使用的冷轧极薄板轧制油主要为下面两类第一类是以动植物油脂作为基础组分的轧制油,它主要含有(a)矿物油和或由含有12-22个碳原子的脂肪族羟酸和含有1-12个碳原子的脂肪醇制备的单酯;(b)动植物油脂和(c)复合酯(d)磷基极压添加剂或硫基极压添加剂。该轧制油具有良好的润滑性,但轧制清洁性差,不能实现不经过脱脂处理实现光亮退火的要求。该轧制油润滑性一般,轧制清洁性一般,同样不能实现不经过脱脂处理实现光亮退火的要求。总之以油脂为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冷轧极薄板轧制油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下述物质:(A)多元醇酯类油性剂,50-85重量%;(B)非离子型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复配物,2.1-7.5重量%;(C)磷化物抗磨剂,0.12-1.5重量%;(D)硫化物极压抗磨剂,0.87~5.77重量%;(E)金属减活剂,0.25~1.55重量%;(F)窄分子量分布的烷基酚环氧丙烷化合物,7.0-35.57重量%;(G)防锈剂,0.42-2.76重量%;(H)非硅消泡剂,0.0042-0.28重量%所述的组份(A)是季戊四醇和三羟甲基丙烷与C12-36混合脂肪酸反应生成的酯化物,与季戊四醇反应的C12-36混和脂肪酸是油酸、硬脂酸和二聚酸的混合酸...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轧极薄板轧制油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下述物质(A)多元醇酯类油性剂,50-85重量%;(B)非离子型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复配物,2.1-7. 5重量% ;(C)磷化物抗磨剂,0.12-1. 5重量% ;(D)硫化物极压抗磨剂,0.87 5. 77重量% ;(E)金属减活剂,0.25 1. 55重量% ;(F)窄分子量分布的烷基酚环氧丙烷化合物,7.0-35. 57重量% ;(G)防锈剂,0.42-2.76重量% ;(H)非硅消泡剂,0.0042-0. 28重量%所述的组份(A)是季戊四醇和三羟甲基丙烷与C12-36混合脂肪酸反应生成的酯化物, 与季戊四醇反应的C12-36混和脂肪酸是油酸、硬脂酸和二聚酸的混合酸。与三羟甲基丙烷反应的C12-36混和脂肪酸是椰子油酸、棕桐油酸或油酸混合酸组份(B)是HLB为5-9,分子量为2000-15000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HLB为12-16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复合物;组份(C)磷化物抗磨剂是商品号为T306磷酸三甲苯酯组份(D)硫化物极压抗磨剂是商品号为T321的硫化异丁烯组份(E)金属减活剂是商品号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峰周增强甄国芬李学兵丁浩周志刚周增位甄海超刘想刘龙
申请(专利权)人:石家庄新泰特种油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