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式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955816 阅读:2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窗式空调器,包括外壳、底盘,前面面板,在前面面板下侧形成有进风格栅,其上侧形成排出格栅,前面面板的内侧依次设置有室内热交换器,室内风扇及空气导向装置。空气导向装置包括空气导向部、隔板和排出导向部。空气导向部后面的室外部分设置有风扇电机、送风风扇、室外热交换器、护罩、压缩机等。隔板包括隔板主体,在隔板主体的顶部设置有顶面,在顶面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向下的侧面,在隔板主体的中心形成有隔板孔,在隔板孔上形成有过滤网。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有效地阻挡室内热交换器冷却空气的同时产生的冷凝水的水滴通过,使水滴不会进入室内风扇,不但提高了空调器的效率,而且减少了出风湿度,增加了室内的舒适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一种空调器,具体涉及一种在空气带孔隔板的通风口处设置有过滤网、以便阻挡室内热交换器冷却空气时所产生的冷凝水流入室内风扇的窗式空调器
技术介绍
通常,空调器是对于室内环境进行制冷或制热,由此创造舒适的室内环境的机器, 大致上分为一体式空调器和分体式空调器。一体式空调器和分体式空调器在功能上虽然相同,但是一体式空调器在同一个机壳内设置了制冷、散热的零部件,穿墙设置在墙面或者设置在窗户上,窗式空调器是最常见的一体式空调器,而分体式空调器在室内机上设置了制冷装置,在室外机上设置了散热以及压缩装置,室内机和室外机利用冷媒导管连接。如图1、2所示,现有的窗式空调器由形成外观的外壳,安装在外壳下部的底盘2, 设置于底盘室内侧的前面面板,在前面面板下侧形成有将空气吸入到空调器内部空间的进风口,其上侧形成将空调器内部调节后的空气排放到室内的排风口,前面面板的内侧依次设置室内热交换器6,室内风扇及空气导向装置7,空气导向装置7包括安装室内风扇的空气导向部8、在空气导向部8前面安置有孔板9,孔板9上有将通过室内热交换器6流动的空气引导到室内风扇11的节流孔17,安装在孔板9上侧及空气导向部8上端前方、引导空气流向前面面板上的排出格栅的排出导向部10。空气导向部8将窗式空调器分为室内部分和室外部分,隔断了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之间的流通。空气导向部8后面的室外部分设置有风扇电机、护罩、送风风扇13、室外热交换器14、压缩机16等部件。电机的旋转轴向相反方向伸出并延长一定距离,分别连接室内风扇11及送风风扇13。但是,现有技术的窗式空调器存在如下缺点现有技术的窗式空调器一般在风扇前面设置有孔板,经室内热交换器冷却后的气流经导风口被风扇吸入,然后又从出风口吹出,室内热交换器冷却空气的同时产生大量的冷凝水。从室内热交换器流下的冷凝水首先滴落在室外热交换器的下部,由于底盘上设置有引导冷凝水流向室外的流道,流向室外。但是由于室内热交换器设置在室内风扇的前部, 所以一部分冷凝水随着室内风扇的高速旋转被带到引导部,从而排到室内,从而增加了出风的湿度,降低了室内的舒适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在空气带孔隔板的通风口处设置有过滤网、以便阻挡室内热交换器冷却空气时所产生的冷凝水流入室内风扇的窗式空调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窗式空调器,包括外壳,在外壳的下部设置底盘,在底盘的室内侧设置有前面面板,在前面面板下侧形成有将空气吸入到空调器内部空间的进风格栅,其上侧形成将空调器内部调节后的空气排放到室内的排出格栅,前面面板的内侧依次设置有室内热交换器,室内风扇及空气导向装置,空气导向装置包括空气导向部、在空气导向部前面设置有孔板和安装在孔板上侧及空气导向部上端前方的排出导向部,空气导向部后面的室外部分设置有风扇电机、送风风扇、室外热交换器、护罩、压缩机。所述的孔板包括孔板主体,在孔板主体的顶部设置有顶面,在顶面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向下的侧面,在孔板主体的中心形成有节流孔,在节流孔上形成有过滤网。所述的节流孔、过滤网与孔板主体一体形成。所述的节流孔、过滤网与孔板主体一体注塑成型。所述的过滤网与孔板主体用螺钉或者铆钉紧固连接。所述的过滤网粘接在孔板主体上本专利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由于室内热交换器设置在室内风扇的前方,所以一部分冷凝水会随着室内风扇的高速旋转被带到引导部,当混有冷凝水的空气通过孔板上的节流孔时,因为在孔板的节流孔上设置有过滤网,能够有效地阻挡室内热交换器冷却空气的同时产生的冷凝水的水滴通过,使水滴不会进入室内风扇,不但提高了空调器的效率,而且减少了出风湿度,增加了室内的舒适度。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的空调器除去外壳后的结构图;图2是现有技术的窗式空调器的带孔隔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窗式空调器除去外壳后的结构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窗式空调器的带孔隔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窗式空调器的结构分解图。其中1 外壳3前面面板5排出格栅7空气导向装置9 孔板11室内风扇13送风风扇15 护罩17节流孔21孔板主体23 侧面25过滤网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窗式空调器进行详细说明2底盘 4吸入格栅 6室内热交换器 8空气导向部 10排出导向部 12风扇电机 14室外热交换器 16压缩机 20孔板 22顶面 24节流孔本专利技术的零配件与现有技术相同的采用相同的标号。如图3 5所示,一种窗式空调器,包括外壳1,在外壳1的下部设置安装机件的底盘2,在底盘2的室内侧设置有前面面板3,在前面面板3下侧形成有将空气吸入到空调器内部空间的进风格栅4,其上侧形成将空调器内部调节后的空气排放到室内的排出格栅5, 前面面板3的内侧依次设置有室内热交换器6,室内风扇11及空气导向装置7,空气导向装置7包括安装室内风扇11的空气导向部8、,空气导向部8前面设置有孔板20,安装在孔板 20上侧及空气导向部8上端前方、引导空气流向前面面板上的排出导向部10。空气导向部8将窗式空调器分为室内部分和室外部分,隔断了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之间的流通。空气导向部8后面的室外部分设置有风扇电机12、送风风扇13、室外热交换器14、护罩15、压缩机16及具有进、排出格栅的室外面板(未图示)。在底盘2上设置有聚集、排出室内热交换器流下来的冷凝水的接水盘,电机的旋转轴向相反方向伸出并延长一定距离,分别连接室内风扇11及送风风扇13。孔板20包括孔板主体21,在孔板主体21的顶部设置有顶面22,在顶面2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向下的侧面23,在孔板主体21的中心形成有将通过室内热交换器6流动的空气引导到室内风扇11的带节流孔对。在节流孔M上设置有过滤网25,过滤网25的网孔的孔径大小以能够阻挡住水滴的通过为宜。节流孔M、过滤网25与孔板主体21 —体形成。节流孔对、过滤网25与孔板主体21 —体注塑成型。过滤网沥也可以形成一个独立的部件,与孔板主体21各自单独地制作,然后与孔板主体21用螺钉或者铆钉紧固连接。也可以用粘接的方式将过滤网沥牢固地粘接在孔板主体21上。本专利技术的窗式空调器运行过程是当制冷模式时,接入电源时电机运转,冷媒经压缩机压缩后通过室外热交换器13、 膨胀阀、室内热交换器6后回到压缩机从而完成循环,随着风扇电机的运转,室内风扇11和送风风扇13开始转动,室内空气通过前面面板的吸入格栅进入空调器,与室内热交换器6 进行热交换,变为冷气后,由前面面板的排气口排回室内;室外空气由室外面板的吸入格栅进入空调器的室外部分,经送风风扇13、室外热交换器14进行热交换后变为热空气由室外面板排气口排出到空调器外的室外大气环境中。当室内热交换器冷却后的气流经进风口被风扇吸入,然后又从出风口吹出,室内热交换器冷却空气的同时产生大量的冷凝水,这些冷凝水首先滴落在室外热交换器的下部,由于底盘上设置有引导冷凝水流向室外的流道,流向室外。但是由于室内热交换器设置在室内风扇的前方,所以一部分冷凝水会随着室内风扇的高速旋转被带到引导部,当混有冷凝水的空气通过孔板上的节流孔时,节流孔上的过滤网会把冷凝水滴阻挡住,防止冷凝水随空气进入室内,使室内空气保持舒适。本专利技术由于室内热交换器设置在室内风扇的前方,所以一部分冷凝水会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窗式空调器,包括外壳(1),在外壳(1)的下部设置底盘(2),在底盘(2)的室内侧设置有前面面板(3),在前面面板(3)下侧形成有将空气吸入到空调器内部空间的进风格栅(4),其上侧形成将空调器内部调节后的空气排放到室内的排出格栅(5),前面面板(3)的内侧依次设置有室内热交换器(6),室内风扇(11)及空气导向装置(7),空气导向装置(7)包括空气导向部(8)、在空气导向部(8)前面设置有孔板(20)和安装在孔板(20)上侧及空气导向部(8)上端前方的排出导向部(10),空气导向部(8)后面的室外部分设置有风扇电机(12)、送风风扇(13)、室外热交换器(14)、护罩(15)、压缩机(16),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孔板(20)包括孔板主体(21),在孔板主体(21)的顶部设置有顶面(22),在顶面(2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向下的侧面(23),在孔板主体(21)的中心形成有节流孔(24),在节流孔(24)上形成有过滤网(2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维山
申请(专利权)人: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