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B-3CT在治疗脑血管痉挛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950152 阅读:3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式(I)的化合物(I)在制备用于治疗脑血管痉挛的药物组合物中的应用。经动物实验证实:SB-3CT对SAH后CVS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可使痉挛血管壁增厚程度及管腔狭窄程度减轻,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途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药物新用途研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SB-3CT在治疗脑血管痉挛的应用
技术介绍
脑血管痉挛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重要并发症,是影响患者生存率及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有研究报道,血管造影可发现70%的SAH患者出现CVS,而其中约17% 40%的患者出现脑缺血症状。SAH后CVS发生的原因和机理研究已进行了数十年,但迄今尚未完全阐明,治疗上也因此缺乏针对性。目前主要针对血管平滑肌的收缩进行各种钙离子拮抗剂的研究,如尼莫地平、尼卡地平、罂粟碱等,还有针对血管舒张作用减弱而进行的NO激动剂的治疗等,包括静脉滴注、动脉内灌注、脑池内局部应用,都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总体效果不理想。临床上对于 SAH后CVS的防治方法主要有手术清除血凝块、脑脊液持续外引流等预防措施和3H治疗、钙离子拮抗剂的应用等治疗措施,但效果均不理想。由于CVS是多因素、多种机制综合作用的结果,因而防治的关键在于能够同时针对不同的机制逆转其发生和发展的过程。现阶段亟需一种能够控制动脉瘤性SAH后CVS的治疗手段来减轻脑血管痉挛的影响。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MMPs)是一个大家族,因其需要 Ca2+、Zn2+等金属离子作为辅助因子而得名,其家族成员具有相似的结构,一般由5个功能不同的结构域组成⑴疏水信号肽序列;⑵前肽区,主要作用是保持酶原的稳定。当该区域被外源性酶切断后,MMPs酶原被激活;(3)催化活性区,有锌离子结合位点,对酶催化作用的发挥至关重要;(4)富含脯氨酸的铰链区;(5)羧基末端区,与酶的底物特异性有关。其中酶催化活性区和前肽区具有高度保守性。MMPs各成员均有特异的底物,据此可作分类胶原酶、明胶酶又称IV型胶原酶(MMP-2、MMP-9)、基质溶酶、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特别是, 明胶酶(MMP-2、MMP_9),被认为是促进肿瘤转移的重要因素。SB-3CT,化学名为 2- [ (4-phenoxyphenyl) sulfonylmethyl] thiirane,其分子式为 C15H14O3S2, CAS No.是 292605-14-2,结构如式(I)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 一种式(I)的化合物   (I)在制备用于治疗脑血管痉挛的药物组合物中的应用。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式(I)的化合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脑血管痉挛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发生的脑血管痉挛。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中陈罡党宝齐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