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血宁注射液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268934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23 14: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舒血宁注射液的制备方法,所述舒血宁注射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溶解:银杏提取液物中加入无水乙醇,再用注射用水2000‑3000ml稀释,得备用药液;(2)混合:将备用药液与稳定剂在混合均匀,得混合液;(3)加入抗氧剂和pH调节剂;(4)加入针用活性炭,保温并搅拌10分钟,脱碳过滤,经微孔膜过滤,在滤液中加注射用水至3000‑6000ml;(5)灌装,压盖,灭菌,即得。本发明专利技术舒血宁注射液的制备方法,其制备过程稳定剂和抗氧剂,提高了银杏提取物的溶解度和所得舒血宁注射液的质量稳定性。制备的舒血宁注射液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之功效。可用于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冠心病,心绞痛,脑栓塞,脑血管痉挛等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药制剂
,具体涉及一种舒血宁注射液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银杏为银杏科银杏属植物,别名白果树、公孙树、鸭掌树,其药用部位主要是叶和果。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植物之一,为银杏科银杏属植物,该树种生命力极强,上千年的树龄并不罕见,堪称植物界的“老寿星”。《本草纲目》中记载,银杏叶可补心养气,益肾润肺,健脑醒神,延年益寿。现代医学认为银杏叶是天然的专一性血小板活化因子拮抗剂,其有效成分主要为黄酮苷类和萜类内酯活性物质,包括:槲皮素、山茶素、银杏三酯、银杏内酯、苦内脂等。具有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清除自由基效应及促进神经生长等作用。银杏叶药用始载于明代,沿用至今,对急性脑梗死、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心绞痛等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有着确切的疗效。舒血宁注射液为银杏叶经提取制成的灭菌水溶液,主要成分是总黄酮醇苷和银杏内酯。其具有扩张心脑血管、改善微循环、抗血小板激活因子、抗氧化清除和抑制氧自由基等药理作用。临床主要用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冠心病,心绞痛,脑栓塞,脑血管痉挛等。现有银杏叶提取物注射的制备方法中,是将银杏叶提取物直接加入溶剂(溶剂,如溶解有泊洛沙姆或山梨醇的注射用水)或加入于溶剂中进行溶解,但银杏叶提取物溶解效果不甚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舒血宁注射液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舒血宁注射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溶解:银杏提取液物10-20g加入无水乙醇160-200ml,搅拌均匀,再用65-85℃的注射用水2000-3000ml稀释,滤过,得备用药液;(2)混合:将备用药液与0.05-0.3g稳定剂在15-25℃条件下混合均匀,得混合液;(3)加入抗氧剂,搅拌溶解,其重量占溶液体积的百分比为0.05-0.5%,再加入pH调节剂,搅拌溶解,调节pH至4.0-6.5之间;(4)加入重量占溶液体积0.5-3‰的针用活性炭,在92-98℃条件下保温并搅拌10分钟,脱碳过滤,经0.22μm微孔膜过滤,在滤液中加注射用水至3000-6000ml;(5)在无菌环境下灌装,压盖,灭菌,即得。优选地,所述稳定剂为甘露醇、吐温80、丙三醇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而成。更优选地,所述稳定剂由甘露醇、吐温80、丙三醇混合而成,所述甘露醇、吐温80、丙三醇的质量比为(1-3):(1-3):(1-3)。优选地,所述的抗氧剂为巯基乙酸,硫代乳酸、L-酒石酸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而成。更优选地,所述的抗氧剂由巯基乙酸、硫代乳酸、L-酒石酸混合而成,所述巯基乙酸,硫代乳酸,L-酒石酸的质量比为(1-3):(1-3):(1-3)。具体的,在本专利技术中:乙醇,CAS号:64-17-5。甘露醇,CAS号:69-65-8。吐温80,CAS号:9005-65-6。丙三醇,CAS号:56-81-5。巯基乙酸,CAS号:68-11-1。硫代乳酸,CAS号:79-42-5。L-酒石酸,CAS号:87-69-4。氢氧化钠,CAS号:1310-73-2。针用活性炭,采用溧阳市康宏活性炭厂提供的针剂活性炭。银杏提取物,采用西安普瑞斯生物工程限公司提供的银杏提取物粉末,其中银杏内酯含量为24%黄酮含量6%。本专利技术舒血宁注射液的制备方法,其制备过程稳定剂和抗氧剂,提高了银杏提取物的溶解度和所得舒血宁注射液的质量稳定性。制备的舒血宁注射液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之功效。可用于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冠心病,心绞痛,脑栓塞,脑血管痉挛等症。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舒血宁注射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溶解:银杏提取液物15g加入无水乙醇180ml,搅拌均匀,再用75℃的注射用水2500ml稀释,300目滤布过滤,得备用药液;(2)混合:将备用药液与0.21g稳定剂在20℃条件下混合均,得混合液;(3)混合液中加入3.6g抗氧剂,搅拌溶解,再加入0.1mol/L的氢氧化钠,调节pH至4.5;(4)加入8g针用活性炭,在96℃条件下保温并搅拌10分钟,脱碳过滤,经0.22μm微孔膜过滤,在滤液中加注射用水至4000ml;(5)在无菌环境下灌装,压盖,灭菌,即得。所述稳定剂由甘露醇、吐温80、丙三醇混合而成,所述甘露醇、吐温80、丙三醇的质量比为1:1:1。所述的抗氧剂由巯基乙酸、硫代乳酸、L-酒石酸混合而成,所述巯基乙酸、硫代乳酸、L-酒石酸的质量比为1:1:1。实施例2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仅仅在于:所述稳定剂由甘露醇、吐温80按质量比为1:1混合均匀得到。得到实施例2的舒血宁注射液。实施例3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仅仅在于:所述稳定剂由甘露醇、丙三醇按质量比为1:1混合均匀得到。得到实施例3的舒血宁注射液。实施例4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仅仅在于:所述稳定剂由吐温80、丙三醇按质量比为1:1混合均匀得到。得到实施例4的舒血宁注射液。实施例5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仅仅在于:所述抗氧剂由巯基乙酸、硫代乳酸按质量比为1:1混合均匀得到。得到实施例5的舒血宁注射液。实施例6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仅仅在于:所述抗氧剂由巯基乙酸、L-酒石酸按质量比为1:1混合均匀得到。得到实施例6的舒血宁注射液。实施例7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仅仅在于:所述抗氧剂由硫代乳酸、L-酒石酸按质量比为1:1混合均匀得到。得到实施例7的舒血宁注射液。测试例1将实施例1-7制备的舒血宁注射液,置于4℃条件下放置,定时观察结晶情况。具体结果见表1。表1:结晶情况表注:“-”无结晶,“±”有很少针状结晶,“+”有明显结晶。比较实施例1与实施例2-4,实施例1(甘露醇、吐温80、丙三醇复配)结晶情况明显优于实施例2-4(甘露醇、吐温80、丙三醇任意二者复配)。比较实施例1与实施例5-7,实施例1(巯基乙酸、硫代乳酸、L-酒石酸复配)结晶情况明显优于实施例5-7(巯基乙酸、硫代乳酸、L-酒石酸任意二者复配)。测试例2对实施例1和实施例2-7制得的舒血宁注射液进行稳定性测试。本专利技术舒血宁注射液中包含白果内酯。将实施例1和实施例2-7制得的舒血宁注射液置于培养皿中,然后置于60℃的恒温箱中放置10天,测定各试样中10天时的白果内酯相对于该试样0天时的残余含量。测试方法参照亢苗苗《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测定舒血宁注射液中白果内酯的含量》,具体结果见表2。表2:耐高温稳定性测试结果表单位:%比较实施例1与实施例2-4,实施例1(甘露醇、吐温80、丙三醇复配)耐高温稳定性明显优于实施例2-4(甘露醇、吐温80、丙三醇任意二者复配)。比较实施例1与实施例5-7,实施例1(巯基乙酸、硫代乳酸、L-酒石酸复配)耐高温稳定性明显优于实施例5-7(巯基乙酸、硫代乳酸、L-酒石酸任意二者复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舒血宁注射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溶解:银杏提取液物中加入无水乙醇,再用注射用水2000‑3000ml稀释,得备用药液;(2)混合:将备用药液与稳定剂在混合均匀,得混合液;(3)加入抗氧剂和pH调节剂;(4)加入针用活性炭,保温并搅拌10分钟,脱碳过滤,经微孔膜过滤,在滤液中加注射用水至3000‑6000ml;(5)灌装,压盖,灭菌,即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舒血宁注射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溶解:银杏提取液物中加入无水乙醇,再用注射用水2000-3000ml稀释,得备用药液;(2)混合:将备用药液与稳定剂在混合均匀,得混合液;(3)加入抗氧剂和pH调节剂;(4)加入针用活性炭,保温并搅拌10分钟,脱碳过滤,经微孔膜过滤,在滤液中加注射用水至3000-6000ml;(5)灌装,压盖,灭菌,即得。2.一种舒血宁注射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溶解:银杏提取液物10-20g加入无水乙醇160-200ml,搅拌均匀,再用65-85℃的注射用水2000-3000ml稀释,滤过,得备用药液;(2)混合:将备用药液与0.05-0.3g稳定剂在15-25℃条件下混合均匀,得混合液;(3)加入抗氧剂,搅拌溶解,其重量占溶液体积的百分比为0.05-0.5%,再加入pH调节剂,搅拌溶解,调节pH至4.0-6.5之间;(4)加入重量占溶液体积0.5-3‰的针用活性炭,在92-98℃条件下保温并搅拌10分钟,脱碳过滤,经0.22μm微孔膜过滤,在滤液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世超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辰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