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铸机调模驱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944424 阅读:2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压铸机调模驱动结构,包括调模大齿轮(3),其特征是所述的调模大齿轮(3)与主动齿轮(2)相啮合,主动齿轮(2)的中心孔一端套装在驱动其转动的液压马达(1)的输出轴上,主动齿轮(2)的中心孔的另一端套装在支撑轴(4)的一端上,支撑轴(4)的另一端安装在轴承(5)中,轴承(5)固定安装在机架(6)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增加支撑轴改变了主动齿轮的受力情况,使得液压马达的输出轴变形减小,刚性增加,同时使主动齿轮能与调模大齿轮很好地啮合,齿面受力均匀而不易损坏。(*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压铸机,尤其是一种压铸机模具调整机构,具体地说是一种压铸机调模驱动结构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压铸机工作中必须对模具的厚薄进行调整,由于模具一般来说均十分笨重,因此必须通过调模机构进行调整,现有的调模机构如图1所示,由液压马达1带动主动齿轮2转动,主动齿轮2再驱动调模大齿轮3转动,调模大齿轮3再驱动与之相连的模具前后移动,从而实现对模具变厚变薄的调整。这种结构的主动齿轮1在驱动过程中必须承受较大的径向力,造成啮合时接触面减少,容易引起齿轮的损坏,并且液压马达输出轴要长期承受主动齿轮传递过来的径向力而发生弯曲,导致马达轴端密封失效,引起漏油,造成局部污染。对此,目前尚无好的解决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调模马达输出轴因长期承受径向力作用弯曲漏油和主动齿轮易损坏的问题,设计一种新的压铸机调模驱动结构以克服所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压铸机调模驱动结构,包括调模大齿轮3,其特征是所述的调模大齿轮3与主动齿轮2相啮合,主动齿轮2的中心孔一端套装在驱动其转动的液压马达1的输出轴上,主动齿轮2的中心孔的另一端套装在支撑轴4的一端上,支撑轴4的另一端安装在轴承5中, 轴承5固定安装在机架6上。所述的支撑轴4上设有定位凸台7,且定位凸台7的宽度小于调模大齿轮3与机架 6之间的间隙,定位凸台7的外径大于主动齿轮2的中心孔直径或轴承内孔直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增加支撑轴改变了主动齿轮的受力情况,使得液压马达的输出轴变形减小,刚性增加,同时使主动齿轮能与调模大齿轮很好地啮合,齿面受力均勻而不易损坏。本技术结构简单,易于实现。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的调模驱动机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调模驱动机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2所示。一种压铸机调模驱动结构,包括调模大齿轮3、液压马达1、主动齿轮2、支撑轴4和轴承5,所述的调模大齿轮3与主动齿轮2相啮合,主动齿轮2的中心孔一端套装在驱动其转动的液压马达1的输出轴上,主动齿轮2的中心孔的另一端套装在支撑轴4的一端上,支撑轴4的另一端安装在轴承5中,轴承5固定安装在机架6上,轴承5最好采用轴向向心轴承,为了便于支撑轴4安装定位,具体实施时要在支撑轴4上设置定位凸台7,且定位凸台7 的宽度小于调模大齿轮3与机架6之间的间隙,定位凸台7的一个端面与主动齿轮2端面相抵,定位凸台7的另一端与轴承内圈端面相抵。这就意味着定位凸台7的外径要大于中心孔的直径和轴承内圈孔径。本技术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铸机调模驱动结构,包括调模大齿轮(3),其特征是所述的调模大齿轮(3)与主动齿轮(2)相啮合,主动齿轮(2)的中心孔一端套装在驱动其转动的液压马达(1)的输出轴上,主动齿轮(2)的中心孔的另一端套装在支撑轴(4)的一端上,支撑轴(4)的另一端安装在轴承(5)中,轴承(5)固定安装在机架(6)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铸机调模驱动结构,包括调模大齿轮(3),其特征是所述的调模大齿轮(3)与主动齿轮(2)相啮合,主动齿轮(2)的中心孔一端套装在驱动其转动的液压马达(1)的输出轴上,主动齿轮(2)的中心孔的另一端套装在支撑轴(4)的一端上,支撑轴(4)的另一端安装在轴承(5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安涛侯思伟
申请(专利权)人:宜兴市佳晨压铸机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