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两个安全扣的玩具手推车收合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93886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具有两道安全扣的玩具手推车收合片,其具有二收合片,二收合片内侧端的卡掣块与另一收合片的顶掣块对应,且于顶掣块上端设有凸缘,藉顶掣块、凸缘与卡掣块配合,形成第一道安全扣,另藉后收合片上端的拨片及拨片上的挡块,提供第二道安全扣,而藉二道安全扣,可使玩具手推车更具安全功效。(*该技术在200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具有两道安全扣的玩具手推车收合片,该二收合片以二道安全扣的设计而提供了一种更具安全功效的玩具手推车。欧美国家对儿童玩具的规格、安全性极为重视,尤其是安全性,运销至欧美国家时,即须经过严格的检验,待检验合格后才可流通至市面上销售,因此目前国内制造儿童玩具的外销工厂,在研发新产品时,除了须注意规格必须符合规定外,最重要的是须考量该玩具在儿童玩耍时,是否会有安全问题。以供洋娃娃乘坐的玩具手推车来看,其安全性的考量即在于儿童在自行打开手推车或收合手推车时,是否会产生手被夹伤的顾虑。而在推着手推车时,是否会因路况或其他外在因素导致儿童不易控制手推车,甚至跌倒的情形。因此目前制造者在研究开发新产品时,即须先行测试在儿童自行操作时,是否会造成安全上的问题;再以目前所见的玩具手推车来看,其造型、构件与一般婴儿用手推车大同小异,并且为使手推车展开时两侧骨架间得以保持适当距离,于两侧骨架后底端处设有一组收合装置,请参看图8所示,该收合装置由二收合片10组成,二收合片10的形状、规格均相同,二收合片10可铆定成一体,而外侧端则分别固定于两侧骨架上,在收合片10内侧端的上端处形成突出的卡掣块11,于中央适当处则形成顶掣块12,当二收合片10以前后并排而并列呈一字形时,卡掣块11是位于顶掣块12上端。上述的设计,卡掣块11仅是位于顶掣块12上端,并无可相互扣定的设计,请参看图9所示,当儿童推着玩具手推车而手推车撞到高起处或突出物时,会因加诸于把手的前推力而导致二收合片10倾斜而如图8所示的状态,甚至使二收合片逐渐并合,在玩具手推车上无任何安全设计的情况下,儿童往前跌倒,易因撞及外物而导致受伤。故由上述可知,现有玩具手推车在儿童操作时仍存在安全性的顾虑,因此欧美国家并无法接受这种仍有安全顾虑的玩具手推车;为使玩具手推车具备安全功效,本技术提出一种具有两道安全扣的玩具手推车收合片,其前、后收合片可铆合固定,且外侧端分别与骨架枢接,而前、后收合片间以顶掣块、凸缘的设计,与相对应的卡掣块配合,提供第一道安全扣结构,使二收合片呈一字形时,即为稳固的卡掣状态,再由于后收合片上端设计的拨片,使二收合片逐渐并合时,仍可藉此拨片的挡掣,而防止手推车完全收合,提供第二道安全扣结构;故藉由二道安全扣的设计,可使儿童于自行操作玩具手推车时,更具安全性,而达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是涉及一种具有两道安全扣的玩具手推车收合片,该收合片具有前收合片及后收合片,二收合片的内侧端可铆接为一体,二收合片的外侧端则分别与手推车骨架枢接,于前收合片的内侧端形成突出的卡掣块,而后端中央处形成顶掣块,再于后收合片的内侧端也形成突出的卡掣块,前端中央处形成顶掣块,二收合片并排呈一字形时,卡掣块即位于另一收合片的顶掣块上侧处,其特征在于于前收合片的顶掣块上端形成凸缘,于后收合片的顶掣上端也形成凸缘,使卡掣块卡掣于另一收合片的顶掣块与凸缘之间,形成第一道安全扣;于后收合片中央处上端形成往斜上方延伸的拨片,拨片上端适当处呈斜状设计,于适当处形成往下延伸的挡块,挡块与拨片间形成间隙,若前收合片的卡掣块脱离凸缘的夹掣而沿着拨片端面往上运动时,即使卡掣块卡入挡块与拨片间的间隙内,形成第二道安全扣,藉二道安全扣的设计,提供一更具安全性的玩具手推车。前述的具有两道安全扣的玩具手推车收合片,其特征在于拨片上端可设置凸纹,以利于推掣拨片。本技术的优点在於将本技术提出的收合片与现有玩具手推车收合片比较,即可看出本技术提出的收合片为一种确具安全功效的设计,因习用收合片结构在无任何安全设置的情况下,当手推车撞及高起处或突出物时,即有手推车变形收合的顾虑,使儿童极易受伤;反观本技术提出的二道安全扣的设计,当二收合片呈一字形时,可藉卡掣块、顶掣块、凸缘所组成的第一道安全扣结构,防止卡掣块脱离顶掣块与凸缘之间,且若外力过大而导致卡掣块脱离凸缘的夹掣时,也可藉拨片处的第二道安全扣结构,阻挡前收合片的卡掣块继续往上运动,而防止手推车继续收合,相对的即可降低儿童往前跌倒的机率,提供一确保安全的设计。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提出的收合片的结构特征及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二收合片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后收合片拨片处的剖面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收合片的后收合片的局部平面图;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二收合片间藉第一道安全扣固定的平面图;图5为本技术提出的二收合片相互卡掣的放大平面图;图6为本技术提出的二收合片间藉第二道安全扣固定的平面图;图7为本技术提出的二收合片间逐渐并合的平面图;图8为现有二收合片的组合平面图;图9为现有玩具手推车侧面实施平面图。请参看图1所示,本技术提出的前、后收合片20、30,示于图1。再请配合参看图4所示,二收合片20、30可以外侧端的定位孔21、31与手推车骨架40枢接固定,而二收合片20、30间则可藉内侧适当处的定位孔22、32与铆钉配合50而固定;前收合片20其内侧端上端处形成突出的卡掣块23,而于后端面定位孔21、22间形成顶掣块24,顶掣块24上端处则为突出的凸缘25,如图3所示;后收合片30其内侧端上端也形成突出的卡掣块33,而于定位孔31、32间前侧处形成顶掣块34,顶掣块34上端处也形成凸缘35,而于顶掣块34侧边上端处形成往斜上方突出延伸的拨片36,拨片36上端均布凸纹361,藉凸纹361的设置可利于拨掣拨片36,请配合参看图2所示,拨片36中央处呈斜状设计,于适当处并形成往下延伸的挡块362,挡块362与拨片36之间并形成间隙363,间隙363略大于收合片的厚度。当二收合片20、30以铆钉固定并组设于玩具手推车上时,即可藉二收合片20、30间的相对型态而改变手推车骨架的型态,如图6所示,当二收合片20、30呈一字形时,前收合片20的卡掣块23是卡定于后收合片30的顶掣块34及凸缘35之间,如图5所示,而后收合片30的卡掣块33则卡定于前收合片20的顶掣块24及凸缘25间,而藉凸缘25、35的夹掣,即可使二收合片20、30间呈稳固的扣定状态,形成本技术提出的收合片第一道安全扣的;若欲收合手推车时,可将枢接处A往上推,请配合参看图6所示,此时前收合片20的卡掣块23即因材料所具备的弹性脱离凸缘35的夹掣而往上运动,后收合片30的卡掣块33则脱离凸缘25的夹掣而往上运动,前收合片20的卡掣块23并沿着拨片36的前端面而卡掣于挡块362与拨片36间的间隙363处,形成稳固的扣定状态,形成本技术提出的收合片的第二道安全扣的。而欲使二收合片20、30继续收合时,请参看图7所示,可自拨片36凸纹361处将拨片36往后推,使卡掣块23不再卡掣于间隙363内,如此即可使二收合片20、30以枢接处A往上推,及至二收合片20、30几近于垂直并合,骨架40即可收合;而由图4、图6、图7所示的收合动作图中可发现,当二收合片20、30逐渐并合时,骨架40的夹掣角度即越小,而可明显看出骨架为逐渐收合的状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两道安全扣的玩具手推车收合片,该收合片包含有前收合片及后收合片,二收合片的内侧端可铆接一体,二收合片的外侧端则分别与手推车骨架枢接,于前收合片的内侧端形成突出的卡掣块,而后端中央处形成顶掣块,另后收合片的内侧端也形成突出的卡掣块,前端中央处形成顶掣块,二收合片并排呈一字形时,卡掣块即位于另一收合片的顶掣块上侧处,其特征在于:于前收合片的顶掣块上端形成凸缘,于后收合片的顶掣上端也形成凸缘,使卡掣块卡掣于另一收合片的顶掣块与凸缘之间,形成第一道安全扣;于后收合片中央处上侧形成往斜上方延伸的拨片,拨片上端适当处呈斜状,于适当处形成往下延伸的挡块,挡块与拨片间形成间隙,若前收合片的卡掣块脱离凸缘的夹掣而沿着拨片端面往上运动,即使卡掣块卡入挡块与拨片间的间隙内,形成第二道安全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两道安全扣的玩具手推车收合片,该收合片包含有前收合片及后收合片,二收合片的内侧端可铆接一体,二收合片的外侧端则分别与手推车骨架枢接,于前收合片的内侧端形成突出的卡掣块,而后端中央处形成顶掣块,另后收合片的内侧端也形成突出的卡掣块,前端中央处形成顶掣块,二收合片并排呈一字形时,卡掣块即位于另一收合片的顶掣块上侧处,其特征在于于前收合片的顶掣块上端形成凸缘,于后收合片的顶掣上端也形成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明泰
申请(专利权)人:建丽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