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慧珊专利>正文

具有防渗功能的微雾喷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937699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防渗功能的微雾喷头,其是由一本体、一封盖、一转子、一止漏组件及一防渗环所组成;其中本体一端具有一容置凹槽,该容置凹槽为倾斜状且具有弧形曲度;该防渗环配置在该容置凹槽,且封盖锁设于本体一端后会压挤防渗环;该防渗环可对应封盖与本体的螺接位置,且不会位在水或液体的流动路径,因此可达到防止水或液体逆流或渗漏到该螺接位置,且具有加工简便的功效。(*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防渗功能的微雾喷头
本技术涉及一种微雾化装置的
,特别是能够使水或类似的液体于喷出时形成雾化状态的微雾喷头。
技术介绍
一般喷洒系统或装置可以配置微雾喷头于出水端。当水或液体经过微雾喷头时, 可利用组设在微雾喷头之本体内的转子及出水端的小孔径喷水口,使水或液体以雾化的形式喷洒出来。然而,微喷雾喷头长时间与水或液体接触,除元件本身会锈化或积沉水垢情形外, 元件间的螺接位置也会生锈且有水垢沉积,进而不易分解微雾喷头的各元件。请参阅图1,图中显示一种习知的微雾喷头(10),其主要是一本体(11)内组设有转子(1 及止漏元件(13),且一封盖(14)及一挡块(1 的组合组设在本体(11) 一端。特别是,一环槽(16)形成在封盖(14)的内侧表面,如此一防渗环(17)可组设在该环槽(16) 内。当封盖(14)、防渗环(17)及挡块(15)的组合组设在于本体(11)的端部时,防渗环(17)可以对应本体(11)与封盖(14)的螺接位置(18),如此水或液体通过转子(1 与本体(11)之间的间隙(19),不致逆流或渗漏到螺接位置(18);因此可以降低螺接位置(18) 产生锈化或积沉水垢的情形。然而随着封盖(14)与本体(11)间的锁紧度提高,防渗环(17)会受到变形进而阻塞间隙(19),导致水或液体无法顺利通过间隙(19)。此外封盖(14)内侧表面要制作出一个环槽(16),其加工过程明显较为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防渗功能的微雾喷头,其具有能够防止水或液体逆流或渗漏,且具有加工简便的功效。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具有防渗功能的微雾喷头,它包含一本体,其轴向一端为第一端,另一端为第二端,一入口位于第一端,一出口位于第二端,而一通道连接该入口与该出口 ;一封盖,是组设在该本体的第二端;一转子,是可活动的被容置在该本体的通道内;一防渗环,组设在该本体与该封盖之间;其中该本体的第二端具有一环状的容置凹槽,该容置凹槽用以承载该防渗环。本技术更包含有一止漏组件,其由一弹簧与一塞子组成且组设在该通道,该止漏组件位在该转子与该入口之间。本技术揭示的微雾喷头主要是一本体的一端具有一容置凹槽,该容置凹槽为倾斜状且具有弧形曲度;一防渗环配置在该容置凹槽,及一封盖锁设于本体一端且压挤防渗环;如此防渗环可对应封盖与本体的螺接位置,但不会位在水或液体的流动路径,因此可以达到防止水或液体逆流或渗漏到该螺接位置,且具有加工简便的功效。附图说明图1为习知微雾喷头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的本体与防渗环的组配示意I图4为本技术的使用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微雾喷头(11)本体(12)转子(13)止漏组件(14)封盖(15)挡块(16)环槽(17)防渗环(18)螺接位置(19)间隙(20)本体(21)第一端(22)Λ-Λ- ~·上山弟一兄而(23)入口(24)出口(25)通道(26)端面(30)封盖(32)喷水孔(40)转子(42)槽口(50)止漏组件(52)弹簧(54)塞子(60)防渗环(70)容置凹积I (72)第一缘(74)第二缘(76)承载面(80)螺接位置(82)间隙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其是揭示一微雾喷头的组成元件包含一本体00)、一封盖(30)、一转子(40)、一止漏组件(50)及一防渗环(60)。更具体而言,本体00)的轴向一端为第一端(21),另一端为第二端(22),一入口 (23)位于第一端(21),一出口 04)位于第二端(22),而一通道05)连接该入口 03)与该出口 (24) ο封盖(30)具有一喷水孔(3 。该封盖(30)是藉螺锁方式组设在本体QO)的第二端02)。该防渗环(60)组设在该封盖(30)与本体00)之间。转子00)容置在本体00)的通道0 内且为可活动状;转子GO)的一端具有槽口 0幻。止漏组件(50)由一弹簧(5 及一塞子(54)组成。止漏组件(50)容置在通道 (25)内且位于转子(40)与入口 (23)之间。请阅图2及图3,一容置凹槽(70)是形成在该本体00)的第二端(22),且防渗环 (60)摆置在该容置凹槽(70)。请再参阅图3,容置凹槽(70)具有一第一缘(7 及一第二缘(74),且一承载面 (76)位于第一缘(7 与第二缘(74)之间,该第一缘(7 比该第二缘(74)更接近本体 (20)的第二端0 的端面( ),且该承载面(76)形成倾斜状。更进一步而言,该承载面 (76)与第一缘(72)及第二缘(74)构成弧形的曲面。请参阅图4,当各元件组合后,防渗环(60)会受到封盖(30)的压挤,且对应在封盖(30)与本体00)的螺接位置(80),如此水或液体不会逆流或渗漏到螺接位置(80)。再者,因为容置凹槽(70)具有倾斜的弧形曲面构造,因此防渗环(60)形变仍受到第一缘(72)的限制,不致延伸到本体00)的第二端02)的端面06)上;换言之,防渗环4(60)不会对应本体00)与转子00)间的间隙(82),所以水或液体可顺利的通过间隙(82) 并喷洒出去。当不进行喷洒水雾时,止漏组件(50)可以阻挡喷洒系统之管路(未显示)中所残留的水进入。由于容置凹槽(70)形成在本体OO)的第二端(22),所以容置凹槽(70)的加工容易且方便;此外由前述说明亦可明白本技术具有显著的防渗功能且不会影响微雾喷头的正常功能。权利要求1.一种具有防渗功能的微雾喷头,其特征在于它包含一本体,其轴向一端为第一端, 另一端为第二端,一入口位于第一端,一出口位于第二端,而一通道连接该入口与该出口; 一封盖,是组设在该本体的第二端;一转子,是可活动的被容置在该本体的通道内;一防渗环,组设在该本体与该封盖之间;其中该本体的第二端具有一环状的容置凹槽,该容置凹槽用以承载该防渗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防渗功能的微雾喷头,其特征为该容置凹槽具有一第一缘及一第二缘,且一承载面位于第一缘与第二缘之间,该第一缘比该第二缘更接近第二端的端面,且该承载面形成倾斜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防渗功能的微雾喷头,其特征为该承载面、该第一缘及该第二缘连结形成弧形的曲面。4.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防渗功能的微雾喷头,其特征为更包含有一止漏组件,其由一弹簧与一塞子组成且组设在该通道,该止漏组件位在该转子与该入口之间。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具有防渗功能的微雾喷头,其是由一本体、一封盖、一转子、一止漏组件及一防渗环所组成;其中本体一端具有一容置凹槽,该容置凹槽为倾斜状且具有弧形曲度;该防渗环配置在该容置凹槽,且封盖锁设于本体一端后会压挤防渗环;该防渗环可对应封盖与本体的螺接位置,且不会位在水或液体的流动路径,因此可达到防止水或液体逆流或渗漏到该螺接位置,且具有加工简便的功效。文档编号B05B1/00GK202070425SQ201120034000公开日2011年12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28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28日专利技术者徐慧珊 申请人:徐慧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防渗功能的微雾喷头,其特征在于它包含:一本体,其轴向一端为第一端,另一端为第二端,一入口位于第一端,一出口位于第二端,而一通道连接该入口与该出口;一封盖,是组设在该本体的第二端;一转子,是可活动的被容置在该本体的通道内;一防渗环,组设在该本体与该封盖之间;其中该本体的第二端具有一环状的容置凹槽,该容置凹槽用以承载该防渗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慧珊
申请(专利权)人:徐慧珊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