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929105 阅读:1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固持于绝缘本体上的导电端子、活动组装于绝缘本体的活动板及弹性顶抵所述活动板的弹性件,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一具有开口的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设有相对设置的两侧面及两端面,所述活动板遮挡于开口且设有对应所述两侧面且相对设置的两侧部及对应所述两端面且相对设置的两端部,所述导电端子包括收容于容置空间的接触部,所述活动板于两侧部分设有第一导引部,并于两端部分别设有第二导引部,所述容置空间于两侧面分别设有对应该第一导引部的第一导引槽,所述两端面分别设有对应该第二导引部的第二导引槽。所述活动板设置的导引部与绝缘本体内对应设有的导引槽相配合,有利于活动板的滑动顺畅。(*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活动板的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中国台湾新型专利公告第M381191号揭露了一种电池连接器,其包括具有一容置空间的绝缘本体、固持于绝缘本体上的端子、限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开口处的活动板及抵顶活动板的弹性元件,所述活动板两侧部朝所述容置空间内延伸有导引部,所述绝缘本体两侧壁对应所述导引部设有导引槽。该电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相对接时,对接连接器抵推活动板以使该活动板在弹性件的弹性作用下沿对接方向往返移动。然而,活动板与绝缘本体只在两侧对应设有导引部及与导引部配合的导引槽,当对接连接器倾斜插入时,活动板可能会发生倾斜,并导致活动板卡制于绝缘本体而无法在对接方向上顺畅地滑动,最终可能导致该电连接器无法与对接连接器完成对接。所以,希望设计一种新型的电连接器以改善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有利于活动板滑动顺畅的电连接ο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连接器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固持于绝缘本体上的导电端子、活动组装于绝缘本体的活动板及弹性顶抵所述活动板的弹性件,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一具有开口的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设有相对设置的两侧面及两端面,所述活动板遮挡于开口且设有对应所述两侧面且相对设置的两侧部及对应所述两端面且相对设置的两端部,所述导电端子包括收容于容置空间的接触部,所述活动板于两侧部分设有第一导引部,并于两端部分别设有第二导引部,所述容置空间于两侧面分别设有对应该第一导引部的第一导引槽,所述两端面分别设有对应该第二导引部的第二导引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所述活动板的两个侧部上分别设置的第一导引部与第一导引槽相配合及两个端部上分别设置的第二导引部与第二导引槽相配合,有利于活动板的滑动顺畅。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另一角度立体分解图;图4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绝缘本体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3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所述电连接器100主要包括绝缘本体1、固持于绝缘本体 1的导电端子2、收容于绝缘本体1的弹性件3及活动组装于绝缘本体1的活动板4。请参阅图2至图4所示,所述绝缘本体1包括底壁10、自底壁10的两侧向上延伸两个侧壁11及自底壁10的两端向上延伸的两个端壁12,该两端壁12连接于两侧壁11,底壁10、两侧壁11与两端壁12共同形成容置空间101,该容置空间101设有向上的开口 107, 容置空间101通过该开口 107与外部连通。该绝缘本体1具有位于容置空间101内的两个侧面110及两个端面120,绝缘本体1于两个侧面110分别凹设有第一导引槽111,绝缘本体1于两个端面120分别凹设有第二导引槽121,所述底壁10于其中间位置并排设有贯穿底壁10的端子收容槽103,并于底壁10的的四个角落设有固持槽102,该固持槽102内凸设有固定部104。所述绝缘本体1于两侧壁11上分别设有卡合槽105,每一侧壁11上设有两个分别位于第一导引槽111两侧的卡合槽105,卡合槽105于临近开口 107处形成阻挡部 106。所述导电端子2呈平板状,每一导电端子2包括固持部21、自固持部21上端向上延伸的接触部22及自固持部21下端向下延伸的焊接部23。所述固持部21设有分别位于焊接部23两侧的两个卡扣部M,该卡扣部M有利于导电端子固定于绝缘本体1上。所述导电端子2自容置空间101的开口 107向下装入所述端子收容槽103中,所述固持部21固持于底壁10上,所述接触部22收容于容置空间101内部,所述焊接部23穿过端子收容槽 103并露于绝缘本体1之外,所述卡扣部M卡扣于底壁10。所述弹性件3设有收容于固持槽102的第一端31及与第一端31相对设置的第二端32,弹性件3通过第一端31扣持于固定部104而固定于底壁10上。弹性件3收容于容置空间101内,且第二端32临近容置空间101的开口。所述活动板4包括主体部41、设置于主体部41相对两侧的两侧部410及连接两个侧部410且相对设置的两个端部416,自所述主体部41自两个端部410分别向所述容置空间101延伸有第一导引部411,并自两个端部416分别向所述容置空间101延伸有第二导引部412,所述主体部41于四个角落设有朝向该容置空间101突伸的固持柱413,活动板 4于主体部41的中间部位并排设有贯穿主体部41的插槽414,所述插槽414与所述端子收容槽103对应设置,每一侧部410于所述第一导引部411的两侧分别向外设有卡合部415, 所述卡合部415与所述卡合槽105对应设置。所述活动板4自上而下组装入绝缘本体1中,并使两个侧部410分别对应所述绝缘本体1的两个侧面110设置,而两个端部416分别对应绝缘本体1的两个端面120设置, 所述第一导引部411收容于第一导引槽111并与所述第一导引槽111相配合,所述第二导引部412收容于第二导引槽121并与第二导引槽121相配合,所述卡合部415对应卡合于所述卡合槽105中,并通过阻挡部106的阻挡防止该活动板4脱离绝缘本体1。所述弹性件 3收容于容置空间101内并位于绝缘本体1的底壁10与活动板4之间,该弹性件3的第一端31对应固持于所述固定部104中,第二端32对应组装于所述活动板4的固持柱413中, 所述弹性件3弹性顶抵所述活动板4使所述活动板4遮挡于容置空间101的开口 107。当对接连接器200插入所述电连接器100时,对接连接器200首先抵推活动板4, 所述活动板4的第一导引部411在第一导引槽111内滑动、第二导引部412在第二导引槽 121内滑动、卡合部415则在卡合槽105内滑动,以使活动板4在容置空间101内滑动,直4至接触部212穿过插槽414并与固持于对接连接器200上的端子相接触,从而达成电性连接,此时弹性件3受到活动板4的挤压而收缩,当对接连接器拔除后,弹性件3恢复弹性形变并抵推活动板4移动而遮挡于容置空间101的开口 107处,可达到防尘效果。通过活动板4的两个侧部410上的第一导引部411与容置空间101的两个侧面110上的第一导引槽 111相配合及两个端部416上分别设置的第二导引部412与两个端面120上的第二导引槽 121相配合有利于活动板4的滑动顺畅。 上述实施方式为本技术较佳实施方式,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主体部41的两个侧部410上都设有第一导引部411,而两个端部416上都设有第二导引部412,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两个侧部410上都设置第一导引部411,并在其中一个端部416上设置第二导引部412 ;或在两个端部416上都设置第二导引部412,并在其中一个侧部410上设置第一导引部411,以利于活动板4的滑动顺畅。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第一导引部411及第二导引部412是自活动板凸设的突出部,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这些第一、第二导引部411、412也可以设置为自活动板4凹设的凹槽,而绝缘本体1上设置对应这些凹槽的突出部,此处不再一一赘述。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固持于绝缘本体上的导电端子、活动组装于绝缘本体的活动板及弹性顶抵所述活动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固持于绝缘本体上的导电端子、活动组装于绝缘本体的活动板及弹性顶抵所述活动板的弹性件,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一具有开口的容置空间及位于该容置空间内且分别相对设置的两个侧面及两个端面,所述导电端子设有收容于该容置空间的接触部,所述活动板遮挡于所述开口且设有分别对应所述两个侧面的两个两侧部及对应所述两个端面的两个端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板于侧部上设有第一导引部,并于端部上设有第二导引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英禄李春生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