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朱海良专利>正文

一种电炉改进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927863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炉改进结构,包括炉体、炉胆、炉胆通过设在其两端的转轴架设在炉体内,所述炉胆两端的转轴均为中空结构,炉胆一端的转轴上设有进出料机构,炉胆另一端的转轴上插装有进液管,所述进液管上连接有溶剂存贮装置,进液管与溶剂存贮装置之间还设有调节溶剂流量的计量装置。通过增设计量装置实现溶剂注入量的调节,大幅提高溶剂对碳分子筛的调孔效果,有效控制碳分子筛的微孔尺寸,提高产品合格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工业用电炉。
技术介绍
碳分子筛作为一种新型吸附剂产品,其主要作用是分离空气富集氮气(或氧气); 能广泛应用于食品、水果、粮食、茶叶、中药材的保鲜和贮存,金属热处理的氮基处理、电子产品处理、煤矿灭火、石油化工等方面。在碳分子筛制取工艺中,需要对成型的碳分子颗粒进行碳化,经过碳化过的初级产品置入加热炉内,在氮气保护状态下升温至750-800°C,用调孔溶剂调孔处理至氮气、氧气分离所需的孔径。上述的加热炉一般采用电炉,但目前的电炉存在如下缺点一、电炉的炉壳为一体结构,炉胆更换不便,影响工作效率;二、在沉积过程中,调孔溶剂是从炉壳顶部经炉膛注入炉胆内,不仅结构复杂,且调孔溶剂的注入量无法控制,调孔处理效果不佳,导致碳分子筛成品的微孔尺寸差异较大,不能满足工艺要求,产品合格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提供一种电炉改进结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对沉积过程中调孔溶剂的注入量进行准确控制,保证碳分子筛的调孔效果,提高产品合格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炉改进结构,包括炉体、 炉胆、炉胆通过设在其两端的转轴架设在炉体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炉胆两端的转轴均为中空结构,炉胆一端的转轴上设有进出料机构,炉胆另一端的转轴上插装有进液管,所述进液管上连接有溶剂存贮装置,进液管与溶剂存贮装置之间还设有调节溶剂流量的计量装置。进一步的,所述计量装置包括粗调计量泵与精调计量泵,所述溶剂存贮装置、粗调计量泵、精调计量泵、进液管通过输液管依次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进液管上还连接有气体流量计,所述气体流量计的进气端连接保护气气源。进一步的,所述的溶剂存贮装置为一带有刻度线的溶剂罐。通过刻度线观察溶剂液位的变化,便于技术人员控制溶剂流量。进一步的,所述炉体由炉膛以及与炉膛铰接连接的炉盖构成,所述炉胆两端的转轴架设在炉膛上,炉膛内侧壁分布有电加热丝。采用分体式的炉体,不仅便于炉胆取放,还能减少炉胆在炉膛内的自然冷却时间,有效利用炉膛的余热对下一炉胆进行加热,减少电能消耗。进一步的,所述进液管中插装有伸入炉胆内的热电偶I用于检测炉胆温度,所述炉膛的底壁内插装有热电偶II用于检测炉膛温度。通过热电偶I与热电偶II的温度检测, 便于技术人员控制加热温度。进一步的,所述进出料机构为开合式密封盘盖。进一步的,所述炉体一侧还设有电机与减速器,电机与减速器通过带轮组件传动;所述减速器与炉胆一端的转轴通过齿轮组件传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计量装置实现溶剂注入量的调节,大幅提高溶剂对碳分子筛的调孔效果,有效控制碳分子筛的微孔尺寸,提高产品合格率;气体流量实现保护气流量的调节,保证碳分子筛的碳化效果;综合上述两种调节装置,方便技术人员对碳分子筛的碳化、沉积过程进行有效工艺控制,提高碳分子筛产品的质量。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炉胆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参照图1-2,本专利技术为一种电炉改进结构,包括炉体1、炉胆2、炉胆2通过设在其两端的转轴20架设在炉体1内,所述炉胆2两端的转轴20均为中空结构,炉胆2 —端的转轴20上设有进出料机构,炉胆2另一端的转轴20上插装有进液管,所述进液管22上连接有溶剂存贮装置,进液管22与溶剂存贮装置之间还设有调节溶剂流量的计量装置。计量装置包括粗调计量泵4与精调计量泵5,溶剂存贮装置、粗调计量泵4、精调计量泵5、进液管22通过输液管依次连接;进液管22上还连接有气体流量计6,气体流量计 6的进气端连接保护气气源;溶剂存贮装置为一带有刻度线的溶剂罐3,通过刻度线观察溶剂液位的变化,便于技术人员控制溶剂流量。炉体1由炉膛10以及与炉膛10铰接连接的炉盖11构成,炉胆2两端的转轴20 架设在炉膛10上,炉膛10内侧壁分布有电加热丝;进液管22中插装有热电偶123用于检测炉胆2温度,炉膛10的底壁内插装有热电偶II 12用于检测炉膛10温度。通过热电偶 I 23与热电偶II 12的温度检测,便于技术人员控制加热温度;进出料机构采用开合式密封盘盖21。工作过程第一炉产品加热打开炉盖11,把装有碳分子筛的炉胆2吊入炉膛10内,合上炉盖11,启动电机7,动力经减速器8传输至转轴20上,炉胆2在旋转状态下加热;打开保护气气源,通过气体流量计6、进液管22向炉胆2内冲入保护气(氮气),升温至800-900°C 进行碳化;一般控制在流量为0. 2-2M3/h,升温速度为每分钟4-6°C ;在氮气保护状态下升温至750-80(TC,打开粗调计量泵4与精调计量泵5,经进液管22注入调孔溶剂,调孔处理至氮气、氧气分离所需的孔径,调孔溶剂采用工业苯;调孔处理出的孔径范围为2. 8-3.0埃, 调孔期间,通过粗调计量泵4与精调计量泵5的交替调节,保证调孔溶剂流量在工艺要求范围内。第一炉产品碳化、沉积完成后,打开炉盖11,让其自然冷却至450°C,然后吊出炉胆放置在一边的料架上,将进液管拔出并插入第二炉炉胆的转轴上,再吊入炉膛10中,合上炉盖11,这时的炉膛10内还有余热,利用这部分余热来加热第二炉产品,不仅效率提高,还减少了电能消耗。上述实施例是对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不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任何在本专利技术基础上简单变换后的方案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电炉改进结构,包括炉体(1)、炉胆O)、炉胆(2)通过设在其两端的转轴00) 架设在炉体(1)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炉胆(2)两端的转轴00)均为中空结构,炉胆(2) — 端的转轴OO)上设有进出料机构,炉胆( 另一端的转轴OO)上插装有进液管(22),所述进液管0 上连接有溶剂存贮装置,进液管0 与溶剂存贮装置之间还设有调节溶剂流量的计量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炉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计量装置包括粗调计量泵(4)与精调计量泵(5),所述溶剂存贮装置、粗调计量泵G)、精调计量泵(5)、进液管 (22)通过输液管依次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炉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02)上还连接有气体流量计(6),所述气体流量计(6)的进气端连接保护气气源。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电炉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溶剂存贮装置为一带有刻度线的溶剂罐(3)。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电炉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1)由炉膛(10)以及与炉膛(10)铰接连接的炉盖(11)构成,所述炉胆(2)两端的转轴OO)架设在炉膛(10)上,炉膛(10)内侧壁分布有电加热丝。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炉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02)中插装有伸入炉胆(2)内的热电偶I 03)用于检测炉胆(2)温度,所述炉膛(10)的底壁内插装有热电偶11(12)用于检测炉膛(10)温度。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电炉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出料机构为开合式密封盘盖01)。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电炉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1)一侧还设有电机(7)与减速器(8),电机与减速器通过带轮组件传动;所述减速器与炉胆(2) 一端的转轴OO)通过齿轮组件传动。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炉改进结构,包括炉体、炉胆、炉胆通过设在其两端的转轴架设在炉体内,所述炉胆两端的转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炉改进结构,包括炉体(1)、炉胆(2)、炉胆(2)通过设在其两端的转轴(20)架设在炉体(1)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炉胆(2)两端的转轴(20)均为中空结构,炉胆(2)一端的转轴(20)上设有进出料机构,炉胆(2)另一端的转轴(20)上插装有进液管(22),所述进液管(22)上连接有溶剂存贮装置,进液管(22)与溶剂存贮装置之间还设有调节溶剂流量的计量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海良
申请(专利权)人:朱海良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