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924727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子装置。该电子装置包括一电池、一壳体、一按键以及一连杆,其中该电池包括至少一卡合件,该壳体包括一壳体凸点,该按键位于该壳体下方且可滑动地与该壳体连接,该连杆位于该壳体内且可滑动地与该壳体连接,该连杆包括一连杆卡钩以及至少一卡合部;该连杆卡钩用以与该壳体凸点接触,该至少一卡合件与该至少一卡合部接触;该至少一卡合部包括一容置区、一引导壁以及一卡销,该容置区容纳部分的该至少一卡合件,该引导壁位于该容置区的一侧,用以引导该至少一卡合件进入或脱离容该至少一卡合部,该卡销位于该容置区的另一侧,用以固定该至少一卡合件的位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需弹簧辅助就可固定或拆卸电池,减少制造成本以及组装工时与步骤。(*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子装置,特别是一种电池可固定或脱离电子装置壳体的创作。
技术介绍
一般电子装置都设有电池,用以提供电子装置运转时所需的电力,而电子装置内都设有电池拆卸装置,让使用者可视使用情况来拆卸或装设电池。以笔记本型计算机为例, 常见的电池拆卸装置由按键、连杆以及弹簧构成,通过按键的滑动带动连杆,使得电池能固定或脱离电子装置。弹簧的设计可确保连杆处于固定电池的位置上,弹簧的一端与连杆连接,弹簧的另一端与笔记本型计算机壳体连接,通过弹簧的辅助才能让电池固定在电子装置内,然而弹簧是一独立组件,会增加制造成本以及组装步骤。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不需弹簧辅助就可拆卸电池的电子装置,可同时减少制造成本以及组装工时与步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在提供一种不需使用弹性组件就可让电池固定或脱离的电子装置。为达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的电子装置包括一电池、一壳体、一按键以及一连杆,其中该电池包括至少一卡合件,该壳体包括一壳体凸点,该按键位于该壳体下方且可滑动地与该壳体连接,该连杆位于该壳体内,且可滑动地与该壳体连接;该连杆包括一连杆卡钩以及至少一卡合部,其中该连杆卡钩用以与该壳体凸点接触,该至少一卡合部用以与该至少一卡合件接触;该至少一卡合部包括一容置区、一引导壁以及一卡销,其中该容置区容纳部分的该至少一卡合件,该引导壁位于该容置区的一侧,用以引导该至少一卡合件进入或脱离该至少一卡合部,该卡销位于该容置区的另一侧,用以固定该至少一卡合件的位置。在至少一卡合件受引导壁引导进入容置区的过程中,会带动连杆朝向壳体凸点的方向移动,直到至少一卡合件与卡销接触,同时连杆卡钩会与壳体凸点接触,藉此将电池固定于壳体内。当连杆卡钩与壳体凸点受按键的推动而分开时,会带动连杆往远离壳体凸点的方向移动,使得至少一卡合件与卡销分离,使得电池与壳体分离。该按键还包括两按键凸点,该两按键凸点分别位于两按键卡钩上,当该至少一卡合件准备与该至少一卡合部分离时,该按键凸点用以分开该连杆卡钩与该壳体凸点。该连杆还包括两连杆凸点,该两连杆凸点分别位于该连杆卡钩的两侧,当该至少一卡合件准备与该至少一卡合部分离时,该两按键卡钩会压迫该两连杆凸点,带动该连杆远离该壳体凸点。本技术不需弹簧辅助就可固定或拆卸电池,可同时减少制造成本以及组装工时与步骤。由于本技术构造新颖,能提供产业上利用,且确有增进功效,故依法申请技术专利。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电子装置的结构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的电子装置的卡合件正面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电子装置的卡合件底面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电子装置的连杆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本技术的电子装置的卡合部与卡合件连接过程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电子装置的卡合部与卡合件连接过程的另一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电子装置的卡合部与卡合件连接过程的剖视图。图8为本技术的电子装置的局部底视图。图9为本技术的电子装置的卡合部与卡合件脱离过程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的电子装置的卡合部与卡合件脱离过程的剖视图。图11为本技术的电子装置的卡合部与卡合件脱离过程的另一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的电子装置的卡合部与卡合件脱离过程的再一示意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电子装置1电池10卡合件11引导面111卡销面112壳体凸点21壳体20开孔W壳体凸条22按键卡钩31电池容置槽M连杆40按键30卡合部42按键凸点32引导壁422连杆卡钩41倾斜面4231容置区421连杆凸点43卡销423位置P1、P具体实施方式为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以下请参考图1至图4,关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请先参考图1,关于本技术的电子装置的结构分解图。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电子装置1包括电池10、壳体20、按键30以及连杆40。其中电池10包括卡合件11 ; 按键30位于壳体20下方且可滑动地与壳体20连接;并且连杆40位于壳体20内且可滑动地与壳体20连接。壳体20包括壳体凸点21、壳体凸条22、电池容置槽M以及开孔25。壳体凸条22 位于壳体凸点21的两侧;电池容置槽M用以容纳电池10。按键30包括按键卡钩31,按键卡钩31与壳体凸条22连接,使按键卡钩31能在壳体凸条22上滑动。连杆40包括连杆卡钩41以及卡合部42,其中连杆卡钩41用以与壳体凸点21接触,电池10的卡合件11穿过开孔25与卡合部42接触。需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电子装置 1为一笔记本型计算机,电池10设有两个卡合件11,连杆40上有两个卡合部42,但本技术皆不以上述实施例为限。接着请参考图2,图2为本技术的电子装置的卡合件正面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电子装置的卡合件底面的示意图;以及图4,图4为本技术的电子装置的连杆的局部放大图。如图2与图3所示,电池10的卡合件11还包括引导面111以及卡销面112,其中引导面111与卡销面112分别位于卡合件11的两侧。如图4所示,连杆40的卡合部42还包括容置区421、引导壁422以及卡销423,其中容置区421可容纳部分的卡合件11,引导壁 422位于容置区421的一侧,用以引导卡合件11进入或脱离卡合部42,卡销423位于容置区421的另一侧,用以与卡合件11接触。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引导壁422为一倾斜壁,其与引导面111接触,藉此引导该卡合件11进入或脱离卡合部42,卡销423包括倾斜面4231,倾斜面4231位于面向引导壁422的一侧,且倾斜面4231的倾斜方向与卡合件11 的卡销面112的倾斜方向相对应,藉此可达到较好的固定效果。以下请一并参考图5至图8,关于本技术的电子装置的卡合部与卡合件的连接状态。其中图5为本技术的电子装置的卡合部与卡合件连接过程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电子装置的卡合部与卡合件连接过程的另一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电子装置的卡合部与卡合件连接过程的剖视图;以及图8为本技术的电子装置底面的局部底视图。如图5至图8所示,当将图1所示的电池10固定于壳体20内时,电池10的卡合件11与卡合部42产生接触,使卡合件11受引导壁422引导而进入容置区421,而带动连杆 40朝向壳体凸点21的方向移动(如图5中箭头A所指的方向),直到卡合件11与卡销43 接触而停止(如图6所示)。此时连杆卡钩41会与壳体凸点21接合(如图7所示),并且连杆40的移动也会推动按键卡钩31,进而将按键30推至如图8中位置Pl处,此时电池10 会完全进入电池容置槽对,通过连杆卡钩41与壳体凸点21接合以及卡销43与卡合件11 接触,让电池10不需要弹性件的辅助就能固定于壳体20内。以下请一并参考图9至图12,关于本技术的电子装置的卡合部与卡合件的脱离状态。其中图9为本技术的电子装置的卡合部与卡合件脱离过程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的电子装置的卡合部与卡合件脱离过程的剖视图;图11为本技术的电子装置的卡合部与卡合件脱离过程的另一示意图;以及图12为本技术的电子装置的卡合部与卡合件脱离过程的再一示意图。如图9至图12所示,当将图1所示的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子装置,该电子装置包括:一电池,其特征在于,该电池包括至少一卡合件;一壳体,该壳体包括一壳体凸点;一按键,该按键位于该壳体下方且可滑动地与该壳体连接;以及一连杆,该连杆位于该壳体内且可滑动地与该壳体连接,该连杆包括:一连杆卡钩,该连杆卡钩用以与该壳体凸点接触;以及至少一卡合部,该至少一卡合部用以与该至少一卡合件接触,该至少一卡合部包括:一容置区,该容置区用以容纳部分的该至少一卡合件;一引导壁,该引导壁位于该容置区的一侧,用以引导该至少一卡合件进入或脱离该至少一卡合部;以及一卡销,该卡销位于该容置区的另一侧,用以固定该至少一卡合件的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振仪庄政祥陈俊健白顺德高山宝
申请(专利权)人: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